摘要:结合自身参加海军院校授课质量奖教学竞赛活动的亲身体会,以《飞行原理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组织、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教学经验的累积式汲取、教学实施的经常性锤炼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学竞赛对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竞赛;教学质量;飞行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87-0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名军校教师在走向讲台的时候,都想把课上好,获得同行的认可,让学生满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师者”。但在现实中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由于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虽然在备课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1]。这并不奇怪,但必须引起重视,教学竞赛无疑是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2]。近年来本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教学竞赛,2016年参加了海军院校授课质量奖比赛,经过学校各级教学名师和督导专家的点拨讲评、同行专家的多轮专题辅导、课程组的集中攻关等过程,教学水平、课堂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实施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为了真正反映参赛选手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竞赛效用,目前的各类教学竞赛逐渐从“自主选题”模式转变为“多选一”模式[3]。如海军院校授课质量奖比赛从2014年开始就采取了“二十选一”的模式,每个参赛选手需要准备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这样的竞赛要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考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实际上教学比赛过程中展示的正是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积累。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的亲身体会,我认为在教学比赛中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组织
由于授课比赛采取在1门课程中选取20个授课题目,随机抽选一个题目的形式,这就要求每一个题目内容相对独立,同时又不能需要太多的前续课程知识,前续课程知识过多会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开展模块化教学组织,精心钻研教材内容,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安排,以相对独立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在《飛行原理基础》课程中[4],2.2节内容为“飞机升力的产生和变化”,7.2节内容为“飞机的平飞性能”。按照教材顺序,7.2节才会讲到平飞时迎角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平飞的相关操纵,但是这些内容都需要以2.2节的理论为基础。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上需要精心组织,打通由基础知识—航空理论—飞行实际的教学内容主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通读教材内容,参考不同的书籍资料,更全面立体地理解相关内容,而后对教学内容反复加工,这样来组织每一堂课才能把课讲好、讲活。
二、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
军队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人才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也就是要求军队院校课程在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上应“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飞行原理基础》课程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典型的航空兵部队飞行案例,比如2001年歼-8II飞机和EP-3飞机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2015年歼-11B绕P-8A飞机的桶滚飞行,某型飞机的失速着陆等;二是结合一些著名的飞行案例,比如萨伦伯格创造的“亚马逊河奇迹”,英雄试飞员黄秉新创造的“无方向舵”飞行奇迹等;三是结合一些耳熟能详的飞行案例,比如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六机编队大坡度盘旋、低空一米通场、小速度平飞等经典飞行动作。
这些典型案例既是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另外基于这些典型案例,便于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案例引入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知识点讲解分析问题,最后学生通过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建立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拓展了思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经验的累积式汲取
师者授业,好学博识,传授学生“鱼”与“渔”,教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高素质[5]。习近平主席曾在教师节大会上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教学竞赛的准备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充实自己,现在网络公开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们开阔视野、向名师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除了网络,课程组中的其他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更是我们身边宝贵的资源[6],他们在多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能使我们豁然开朗。在《飞行原理基础》课程组中包含有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地方航空高校的教师,每个人求学经历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处理也不相同,通过集体备课碰撞思想火花,通过听取课程组其他教师的授课尤其是课程组专家级教师的授课,汲取那些内化于心的宝贵财富,与自身的教学水平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思考,将别人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终身为自己所用。
四、教学实施的经常性锤炼
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好了教学内容,设计好了教学过程,余下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教学实施过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克服。在每次的教学竞赛准备过程中,参赛选手都会比平时做更多认真细致的工作,备赛过程中教学实施过程掌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各级名师、专家的帮扶和点拨。学校组织了参赛选手选拔和模拟教学比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或同事的点拨和帮助,认识到个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汲取到一些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增强了个人的课堂控制能力。二是反复试讲和观摩比赛录像,提升自身能力。通过观摩往届教学竞赛优秀选手的录像,学习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的优点,同时录制了每次模拟比赛的视频,赛后结合名师点评、同行交流,对照授课视频查找不足。通过这样经常、反复式的锤炼分析每一个细节、熟练课堂内容、掌握课堂进度、提升教学水平。这样的一个过程,使自己受到严格的训练,教学能力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所受教育终身受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短期的强化培训就能实现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不仅仅包含以上四个方面,还包括教学技巧、板书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诸多方面。教学竞赛不是单纯的比赛,重要的是通过比赛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比赛“取长补短”,从教学竞赛回归到课堂教学,这才是教学竞赛的目的,也是教学竞赛带给我们真正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杨少红,姜礼平.浅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J].海军院校教育,2014,24(1):51-53.
[2]徐美.不改初心 方得始终——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赛感想[J].物理与工程,2014,24(5):24-26.
[3]程晏蓓,赵艳霞,戚亚娟.从教学竞赛到课堂教学——以《大学物理》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5,36(6):17-19.
[4]贾忠湖,康小伟,柳文林,等.飞行原理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2.
[5]吕明,杨大光.“双师同堂”式教学在飞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讨[J].海军院校教育,2015,25(6):48-49.
[6]吴喆.厚积薄发 团队互助 以竞赛成果促教学创新——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赛感想[J].物理与工程,2014,24(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