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8-05-09 10:56孔惠婕黄建武张红雨张琪钱永晓苏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生指标体系素养

孔惠婕 黄建武 张红雨 张琪 钱永晓 苏昊

摘要:地理师范生是未来地理教育工作的从事者,其地理素养水平决定着其地理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以期对地理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50-0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重视对未来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成为这一时期至今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之一。在此期间指导和规范全球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隆重推出,其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革本国的地理教育,都把提高国民地理素养看作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我国也出台了《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未来公民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师作为祖国未来的耕耘者,只有全方位提高地理素养,才能承担起这一重任。地理素养是地理教师的必备品质。地理教师自身的地理素养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设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充分结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未来公民必備的地理素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年版)中提到地理对个人教育的重大贡献:学习地理鼓励学生探索和发展知识和理解力、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地理教师担负着传递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使命,地理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地理专业知识,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地理教育水平。因此,笔者将“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知识和认知方面、技能方面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相应地,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发展。知识和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成为该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体系本着全面和细化的原则,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和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在每一个一级指标体系之下分别设立二级指标体系:自然地理方面、人文地理方面、地理信息技术方面以及地理教育方面。三级指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高校地理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将二级指标具体化,同时增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设置三级指标44个。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A知识和认知方面:

A1自然地理方面:A11明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结合实际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能绘图并解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12绘图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并阐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13绘图并结合实际阐述大气受热过程。形象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解释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A14绘图并阐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绘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15明辨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2人文地理方面:A21地域:能够说明地域文化对生活方式和城市景观如建筑等的影响,结合地理素材分析城市以及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和特点,运用地理规律解释其形成原因。A22城市化:能够概括城市化的过程、阶段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分析该区域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产生的主要问题和分析对策措施。A23工农业区位:掌握农业区位及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工业地域类的特点,并能够用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24交通和商业网点: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设计出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并且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A25环境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A26能够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3地理信息技术知识:A31了解几种常用地图投影,说出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A32会在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和改变图层显示。A33结合实例,初步掌握GIS的查询方法。A34能够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制作动画模拟地理事物作用过程的场景。

A4教师专业知识:A41阐明地理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组织形式、构成环节,教学的原则、模式、方法、手段、艺术、风格,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等。A42熟知国内外地理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动态的知识,例如,地理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沿革、目前状况、发展趋势,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课堂教学的革新、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等。A43了解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例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特点和类型,科研课题的选择、计划的编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的选择运用、成果的表达等。A44说出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普通心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来更好地指导学生应怎样学习。A45区别学生的心理及知识结构,分不同年龄段进行地理教学。A46清楚教育和教学的社会条件,学生的需要、兴趣、期望和权利。

B技能方面:

B1自然地理技能:B11具有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相关能力,如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B12对自然地理事物具有辨别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野外实地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B2人文地理技能:B21能够从历史、人文、区域、社会多角度分析、解决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相关能力,如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B22具备一定的调查能力,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分析总结调查结果。

B3地理信息技术技能:B31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B32能够恰当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设计地理教学辅助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B4教师专业技能:B41基本技能:深入研读教材,领悟课程理念,并与教学实践融合,突出地理学科特点。B42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来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通过实践研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B43教学实践:能够绘制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表,制作相关学具模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模拟。B44辅助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B45课程开发:根据情况灵活改变教学内容,方便实际教学。具备研发乡土地理教程、野外实地考察、校本课程的能力。B46教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具有观察教学现象进而深入研究的意识。

C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C1自然地理方面:C1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C12对周围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地理现象产生兴趣。C13欣赏自然世界之美,感受到地理的趣味性。

C2人文地理方面:C21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状况,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C22关注后代的居住和环境质量与规划,在生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23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落实人地和谐关系,具有因地制宜的意识。能够认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C3地理信息技术方面:C31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C4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C41具有时刻准备充分地和负责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上的意识。C42具备挖掘学生地理学习的潜能。C43具备使全体学生接受有效地理教育的能力。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地理素养的指标体系构建必须遵循地理教学的规律和地理学科特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指标必须是能够通过观察、测定、评价地理教师或者师范生的表现或者行为等方式得出明确结论的定性或者定量的指标,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选取和确立指标体系,提高诊断的质量和效益。

2.综合性原则。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构建地理素养的指标体系时要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全面包含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等方面。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必须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的状况,要做到多参数、多标准、多尺度,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反映和评价对象,因此地理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仅要全面地考察地理科学素养,而且要评测地理教育素养,以达到全面评价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3.系统优化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地理素养的指标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是多层次的有序系统。根据系统优化的观点,地理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按照指标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尽可能层次分明,通过一定的梯度分级,准确反映指标之间的支配关系,充分落实层次评价原则;另外指标之间不能有过多重叠,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的结果失真。即使对于评价的结果进行修正,也会增加原本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必须以系统优化原则确立地理素养的指标,使指标更有层次感和整体感。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收集。德尔菲法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了一定客观情况和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来确定各因素在评判问题或者决策问题中的重要程度。本研究预选专家16位,得到13位专家的回应。13位专家分别涉及自然地理(4人)、人文地理(2人)、地理信息系统(3人)以及地理科学(4人)四个专业,其中包括大学教师(12人)与中学教师(1人);13位专家中,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2人。

第一轮专家审阅指标体系于2017年4月进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专家对于地理素养指标确立的修改意见,并做必要程度的问询。笔者为每一级每一个指标设计了必要性评价,共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为不必要、不太必要、一般、必要和非常必要,并且为每一选项赋值,从不必要到非常必要分别赋予1到5分,每位专家对于每一项指标只能选择一个选项。在第一轮专家审阅之后,笔者对每一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即将所有专家对于同一项指标体系的打分进行平均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標的得分均在4分以上,因此保留原定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的每项得分差异较大,因此笔者除了对三级指标的每一项得分进行了统计之外,同时对指标体系的分值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3—3.5分的指标1个、3.5—4分的指标8个、4—4.5分的指标18个、4.5—5分的指标23个。对于分数在4分以下的指标项目进行删减,对于分数为4分的项目予以修改,对于分数大于4分的项目予以保留。对指标体系做出修改后开始进行第二轮专家审阅,第二轮专家审阅结果中所有指标项的平均分均大于4分,最终形成指标体系的定稿。

四、讨论与反思

(一)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地理素养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状况的学科。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的特点是学习范围广、研究方法多样化、对自然和人文各学科内容的综合以及对将来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视,地理学科内容广阔,地理素养是个体经过实践而获得的一系列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等,因此指标体系必须足够全面才能够衡量一个人的地理素养。笔者在进行指标体系的确定时从地理知识的分类出发,细化能力的各个层面以求达到全面的效果。

(二)地理素养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地理人的高要求

在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作的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完善指标体系,涉及每一个层次,笔者发现整个指标体系对地理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指标体系是针对地理师范生群体设计的,参考了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中学地理教师的相关标准,对未来的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地理教师的地理素养需要一定的教学技能为载体

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地理师范生,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融入了对地理教师的相关要求。对于一名地理教师而言,拥有较高水平的地理素养是前提,然而地理素养最终需要一定的地理教学技能来体现。巧妙的课程设计、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板书等都是展现地理素养的载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展现地理素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育者。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64-67.

[2]孙传远,孙少华.专家视野中的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4,(9):40-45.

[3]冯以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3-10.

[4]武丽志,吴甜甜.教师远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5):91-101.

猜你喜欢
师范生指标体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