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谋
摘要: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与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为出发点,探究了当前高校共青团二级院系的工作现状,分析了问题,以激发二级院系活力为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对普通高校理工类二级院系促进共青团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共青团;群团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23-02
一、共青团工作要求与普通高校工作现状
2015年7月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1]。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共青团要着力强化青少年政治引领,着力激励青少年创新创业,着力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直面问题,锐意进取,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2]。现阶段,普通高校共青团工作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多数二级院系常以学校团委考核为导向,围绕细则开展工作,设计活动不能结合学院特点及学生需求,特色发挥得不够充分。在此状况下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且资源浪费明显。以雷锋月为例,一个月时间里学生均须参与互动,因此不利于形式的创新与服务效果的显现,思想引领更是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以活动凝聚人、当好桥梁、服务大局的作用不明显。实如《意见》中指出的:“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问题突出……有的群团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现象。”[3]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在普通高校中如何科学构建格局,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构建各具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模式至关重要。
二、普通高校理工类二级院系共青团存在的问题
1.过分倚重考核细则,忽视学院特色,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在校、院一盘棋,全校一条标准的考核体系下,各个二级学院的特色得不到发挥,工科学院因考核要求需要筹办校园文艺活动,文科学院也要全面参与科技创新,学院特色发挥不足。同时,绝大多数二级院系,没能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强基固本、提升团员青年主体意识的关键,工作多浮于表面,对团员青年的引导教育不够全面。
2.对各个学生组织指导不充分,工作抓手过多,特色不明显。各院系通常在学生会的基础上,纷纷成立青团、科协、兴趣社团等,看似以庞大的学生组织为抓手背后隐藏着学生骨干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干部重复任职、工作量不饱满、学生组织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组织发展定位模糊,对普通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学生干部的主人翁意识淡薄。
3.各院系无差异化发展,财务、人力浪费,成长成才服务不全面。各院系之间在竞争的同时缺少合作,活动重复举办,在短时间内活动过于集中,表面上看似风风火火的活动,背后却是极大的财务、人力浪费。部分学生认为共青团活动不是有效帮助其全面提升发展的平台,而是一种负担,被迫参与。基层活力、主动性无法得以激发,成长成才服务全而不实。
三、普通高校二级院系共青团工作模式探究
二级院系要在团委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依托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学生特点自主搭建工作体系,在全盘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干部理清工作线路,实现工作创新,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
1.结合青年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基础工作作为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主心骨”。
第一,在各项党员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把班级团建、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频次、实效作为团组织推优入党的重要参照依据,制定推优细则,召开基层团支部会议详细解读,在规范团组织推优程序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第二,依照学院特点举办一定数量的学术座谈会、形式报告会、讲座讲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思想引领实际效果,在重要时间节点、特殊历史纪念时间组织同学前往革命教育圣地等进行主题教育。第三,以奖、助学金评选,优秀团员青年座谈等形式推优树模,突出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团学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朋辈教育。第四,以日常考核、工作实效、团员青年在共青团体系统中的活跃度等为考量指标,“差异化”进行五四表彰,提升共青团的影响力、号召力,提升团员青年的主体意识。第五,全方位加强宣传工作,以网页宣传、微博、微信宣传为体系广泛提升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宣传平台“亲和力”,以网络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板块化建设,增加关注度、增强阅读黏性,贯穿思想引领。第六,全面开展团员民主评议,以个人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班级评议、不合格团员再教育为体系,认真组织,提升团员青年的主体意识,增强共青团的向心力作用
2.以过程教育、实践反哺提升锻造骨干队伍,结合学生组织特点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力争实效。
第一,增强学生会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能力,突出学生会是学生组织“领头羊”的作用,在常规的活动得以开展的同时,增强其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同学的能力。第二,突出各學生社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其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指导科协从兴趣类学生组织出发,提升科协对全院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组织大一新生焊接培训,提升学生科创兴趣,加大对大二、大三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培训的指导,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技能,分类对接各个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热情。指导青团从原来的活动参与者中退出,朝活动策划者、组织者转变,拓宽志愿服务平台,规范志愿服务内容,及时公开志愿服务认定状况,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各兴趣类社团的活力。
3.结合学院特点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覆盖面,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着力提升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立旗帜,全方位促进成长成才。
第一,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带动学生。以增加学院党政重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为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氛围,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业素养、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实际效果。通过焊接培训、科创宣讲、经验交流等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普及面,对接市、省、国家级各类竞赛平台,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为特色教育学生。全面落实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提升学生感恩意识。制定社会实践配套机制,规范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全员参与,把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相结合,务求实效。第三,以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影响学生。将校园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配合做好学校、其余兄弟学院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文艺创新,保障经费,充分实现自主。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研究,二级院系共青团工作的模式、格局得以初步搭建,然而因笔者的工作年限还短,理论学习得不够全面,部分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希望通过以上的只言片语能够引发思考,对促进共青团工作创新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9/content_2894833.htm.
[2]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作贡献的决定[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6-01/27/nw.D110000zgqnb_20160127_5-05.htm.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9/content_2894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