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恐怖事件报道中商业性网络媒体对国家传播力量的消解

2018-05-09 09:27张宇川焦若薇
视听 2018年5期
关键词:恐怖事件新闻频道新浪网

□ 张宇川 焦若薇

一、事件

2014年3月1日晚9点左右,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据警方调查,该暴力恐怖事件是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发动者有明显的政治动机,且针对平民,意在制造恐慌,属于典型的恐怖主义,中国政府在调查后第一时间将此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主流媒体到商业性媒体,都对此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

二、框架分析

从大量关于媒体对恐怖主义如何报道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就广播电视以及平面媒体如何对恐怖主义进行报道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有关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媒体对恐怖主义报道的研究却很少。由于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密度,主要集中于事发当天以及之后的三天,因此,本文选取了3月1日到3月4日新浪网新闻频道关于“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的相关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通过分析商业性网络媒体对恐怖事件的报道框架,试图探究在中国语境下,媒体对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是否因媒体属性不同而产生根本性的差异。

(一)报道的时效性以及数量

日期 3月1日 3月2日 3月3日 3月4日新浪新闻 13 84 35 18

从事发的3月1日晚9点到3月4日,相比传统主流媒体对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的少量报道,新浪网新闻频道在该事件发生1小时内对其进行了报道,这是网络传播的优势所在,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和空间的无限性使得网站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4天之内新浪网新闻频道对该事件的报道共有150篇,《人民日报》共14篇。由此可以看出,新浪网新闻频道对于此事件的报道密度远远多于传统主流媒体。

(二)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 新华社 自采 党报党刊 都市报 电视台 新闻网站 其他新浪新闻 12 0 42 20 8 45 23

新浪网新闻频道因没有新闻采访权,大多以转载其他新闻机构的新闻为主,新闻来源丰富。编辑选择与使用新闻是媒体立场的表达。在此次事件中,新浪新闻频道所报道的新闻以转载党报党刊以及新闻网站的新闻为主,分别占比28%和30%,保证了在重大信息的报道上与党报等权威媒体保持一致;其次,还通过引用各地都市报、微博网友文章、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电视台等信息来源,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次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

(三)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 政府官员 警方 普通市民 专家学者 国际组织 新疆民众新浪新闻 50 23 43 18 15 14

新浪网最常引用的信息来源是政府官员,占了30.67%;其次引用普通市民提供的信息,尤其是以煽情和特写方式来进行报道的时候,并且此类信息的引用多是从转载其他新闻网站而来;14.1%的报道引用来自警方提供的信息,且大多都是辟谣信息;11%来自专家学者提供的信息,引用国际组织和新疆少数民族以及爱国宗教人士的信息相对较少。新浪网新闻频道的新闻体裁以特稿为主,聚焦于事件中人的命运,来自于警方和普通市民的信源较多,能提供更多的案情细节。

(四)报道方式

报道方式 事实记录 煽情主义 特写 教导方式新浪新闻 70 30 5 45

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每一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浪网以事实记录为主,但动情性与说教型的新闻报道也占了相当篇幅,其中有26.7%转自新闻网站,最少采用的形式是特写。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新闻报道是事实型信息,但这可能是由于报道时间距离这一事件的发生过近;且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商业性质,为了吸引受众,也有相当篇幅侧重于对受害者的生动描述,从普通人角度再现事件,突出悲剧本身,有强烈的戏剧渲染性,所选稿件的报道方式构成了事件狂欢的隐喻。

(五)新闻重心

新闻重心破案过程新浪新闻 61 8 31 21 13 10 5细节描写 辟谣 处理事件事件造成印象对事件分析献血、救治

新浪网对事件细节描写的报道多达61篇,占总报道数量的40%,对事件的处理、造成的印象以及分析位居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报道中,有5篇涉及案件侦破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新闻重心的分布上,新浪网新闻频道所选新闻过于关注细节描写,这恰恰与前文所指狂欢的隐喻相一致,而过分关注细节的结果就会使受众在阅读时陷入事件现象本身,不利于对事件进行“怎样”以及“为什么”的深度思考。

(六)图片关注的焦点

图片内容 治疗伤者 事发现场 市民献血 祭奠遇难者 凶器 其他新浪新闻 7 31 2 6 3 7

这一项目考察的是新闻报道中采用的视觉成分。图片在传播有关恐怖主义新闻时具有重要作用,它能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冲击,且在某些情况下,图片是很多媒体传播的主要信息。本研究所涉及的视觉信息都是照片形式,所有的照片都是彩色的。新浪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其中涉及事发现场的图片最多,且85%是当天事发后满地狼藉、受害者惨死、武警封锁现场、抓捕恐怖分子的图片;其次在伤者治疗的照片中,不乏缠满纱布的伤者、带血的床单的照片;其中还涉及3张凶器展示的照片。新闻网站大量刊登图片,且大多是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形成传播强势的同时也违背了新闻传播的道德伦理要求。

(七)新闻标题

关键词 次数 关键词 次数昆明 119 打击、严惩、实施、建议 9暴恐 51 辟谣 9受伤、死伤、伤者、遇难 38 反恐 8火车站 37 目击者 7砍杀、血、刀 36 东突 5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关 33 民族、团结 4暴徒、歹徒、恐怖分子 28 宗教 3谴责 14 原因、分析 3恐怖事件 11 救治 3新疆 10 事件定性 2

新闻标题可以反映新闻文本的主旨,我们可以从新闻标题中直接了解到媒体对一个事件的立场与态度。新浪网的新闻标题大部分采用实题单行标题,简单明了,突出重点。从表中可知,标题中涉及“昆明”“火车站”“死伤人数”“暴恐”“砍杀”等关键词最多,说明标题倾向于描述性标题和事实性标题,即注重事件本身而不是其前因或后果,如《一伙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见人就砍》《昆明火车站砍杀现场:300米距离全是斑斑血迹》《昆明火车站事件造成27人遇难109人受伤》等。虽然新浪网没有自主采写权,新闻大多为转载,但它可以自主修改转载来的文章标题,例如:原标题“昆明暴恐事件目击者:警民联手与歹徒搏斗”经修改变成了“昆明暴恐案中1名保安棍打歹徒,瞬间被5人砍死”,原标题是以正面引导为主,所要表达的是警民联手与恐怖分子作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但经过改写后的新闻标题,却在暗示读者与恐怖分子作斗争的下场,与原文想表达的主旨大相径庭。且标题中常用诸如“瞬间”“砍死”“从胸直接插入腹部”“补几刀”等大量具有轰动效应和耸人听闻的词汇,难逃“标题党”之嫌。

(八)框架特点

新浪网报道密集,时效性强;新闻来源多样,以转载党报党刊以及新闻网站的新闻为主,也转载其他报刊、网站、电视台、微博等信息;最常引用的信息来源是官员和普通市民;报道方式以事实记录为主,煽情主义和教导方式也占相当篇幅;新闻重心偏向于对事件细节的描写,对事件原因以及影响的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也占相当篇幅,并涉及少量案件进展的报道;使用大量案发现场照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描写性标题和事实性标题居多,经过改写后的新闻标题常带有耸人听闻和轰动的效果。

三、框架构成的原因分析

伯科威茨将新闻描述为“经济和政治体系连同社会和文化信仰共同创建新闻体系,该体系会影响到它所生产的新闻产品”①。

(一)国家利益的要求

在恐怖袭击后的危机时期,媒体为了与政府的思想保持高度的统一,并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每个民众,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官方的声明。所以,大多数主要的新闻机构首先是追随着官方的足迹,放到文章结构中,这就意味着要频繁直接地引用政府和其他官方声明②。新浪网作为一家商业性媒体,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刻表现出巨大的爱国情怀,不仅是国家对其的严格要求,更是民众的热切期望。因为所选一旦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不仅会受到国家的审查与管制,更有可能面临着被民众边缘化排挤的巨大危险。所以,持有的最简单的态度是“做一个源自官方信息的下级传达者”,赞同或代表官方立场③。这种对追随在报道恐怖事件的新闻中,演变成了对官方渠道不自觉似乎又无法逃避的依赖④。

(二)媒介的介质特征

首先,网络媒体以光纤、微波、终端设备为传播载体,传播迅捷,全时空覆盖,可以实现24小时随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新浪新闻网可以在事发后1小时之内就对此事件进行连续报道。其次,网络媒体兼视觉、听觉于一身,多样互补;且网络媒体的虚拟空间,使得信息量不受其载体的限制。再加上网络媒体所提供的是碎片化的新闻,随着事件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对其报道内容也会不断地增加,这也增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量。

(三)媒介性质

新浪网新闻频道是一家商业性质的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商业属性,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标。所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追求轰动的效应就成为其目标,而恐怖袭击事件恰好迎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商业网站深知戏剧化的东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在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他们尽力提供戏剧性的报道,比如将事件报道、价值观冲突、意见分歧与恐怖事件高度戏剧化,但却保留叙事结构⑤。另一方面,商业性质的媒体有将事情阴暗面夸大的需求。因为,当看到该媒体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其头版、网站上叫嚣着恐怖事件的时候,是很难冷静客观地对此事件做出合乎理性的报道的。所以,受商业逻辑的支配,一方面,新浪网报道了官方声明,表明自己与国家的立场一致,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但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报道中与上述说辞拉开了距离。

四、新浪网新闻频道的报道框架所产生的效果

(一)放大了恐怖主义的传播效果

新浪网对此事件进行24小时持续报道,报道数量多达150篇,其中涉及大量的文字细节描写、现场图片、现场音频以及视频报道,试图通过调动一切力量来制造一种现场感。一方面,它对恐怖事件的关注程度会加强恐怖事件在受众心中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它将恐怖袭击事件塑造成一种“电视媒介事件”,企图让受众身临其境般真切地感受到事发时刺激、紧张、悲痛、无力等各种情绪。这样的报道模式无疑会扩散恐怖感知,赋予恐怖事件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重要性,放大恐怖主义的传播效果⑥。

(二)消解国家权威

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框架意在强化我国主流社会既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⑦。而新浪网虽然也通过大量引用官方声明,来证明自己与国家的立场和态度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当它在挑选分散在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稿件并进行重组再创作时,在看似客观、公正、真实的新闻报道下,却暗藏着大量对犯罪过程的细节描写、血腥的现场图片、戏剧化的报道手法与轰动性的新闻标题。这样的报道框架很容易误导受众,造成主流媒体渐渐丧失舆论影响力,而商业性网络媒体正在一步步侵蚀主流媒体背后的国家力量的结果。

五、结论

在中国语境下,媒体对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会因媒体自身属性的不同而产生根本性的差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恐怖主义事件,政府为了防止扩散恐怖感知,把其看作是罪行而对新闻报道设限⑧,而网络媒体为了保持其竞争性,必然会对此事件进行深度挖掘,这样的报道模式,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成就”恐怖主义,并扩大其社会影响力,造成社会恐慌。这些网络媒体背后的商业逻辑,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政府所树立的权威,甚至消解其背后存在的国家力量。这样一来,商业性媒体与政府之间产生矛盾。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媒体该如何解决?最好的办法是提出一个把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界定清楚的、规定在合法和广泛的规则框架内的新闻自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媒体既可以维护它的传统权利而不受阻挠,又必须对涉及恐怖主义的新闻报道采取一定的自我克制⑨。

注释:

①②③④⑤[印度]温卡塔拉曼.媒体与恐怖主义[M].赵雪波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6:53,62,58,58,59.

⑥姚志文.“媒介事件”:美国电视媒体如何报道恐怖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06.

⑦赵月枝,吴畅畅.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重建——国家、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政治传播[J].开放时代,2016(01):123.

⑧⑨[印度]温卡塔拉曼.媒体与恐怖主义[M].赵雪波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6:163.

猜你喜欢
恐怖事件新闻频道新浪网
友谊前的恐怖事件
智珠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平静
听声定位 粘蝉高人数分钟捉蝉数十只
浅谈省级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电视报道中暴恐事件的叙事范式探析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央视新闻频道与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建构
分析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