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规划中路网密度分析
——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为例

2018-05-09 08:02关保华
四川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望江四川大学路网

郑 阳, 关保华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1 背景

城市由道路路网骨架组成,道路骨架本身决定了交通组织与机动车流量,而道路骨架系统构成的路网密度圈定了街区尺度,划分了城市区域,甚至还决定着周边地块的用途属性。通过路网密度作为切入点,可以对大尺度的城市规划、中尺度的城市交通组织、小尺度的社区街区等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的趋势,我国城市的路网密度呈现老城区密度大、路网复杂,新城区路网密度小,路网规则的发展格局。

我国的高校校园,有的校园历尽沧桑、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底蕴,有的校园如雨后春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建设、发展。高校的校园规划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校园具有当时的历史烙印。通过对现有路网密度的分析,可以了解校园功能的划分、交通组织,对今后校园规划与改造提出针对性建议。

2 校园简介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现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70 ha。其中: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一环路旁,占地约165.67 ha,由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两个紧邻学校合并而成,具有两个校园的特殊格局;华西校区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两侧,占地约76.33 ha,原为华西医科大学校址;江安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占地约220 ha,主要为四川大学的本科教育基地,兴建于2002年,是新世纪规划修建的全新校园。

华西校区属于医科类院校,校内教学与临床医院虽然被城市主要干道划分为两个部分,但医院部分主要对外,是城市的主要医疗服务设施。不管从城市功能还是交通参与上,更多的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其中存在的大量人口流量和高人口密度导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问题,相关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正在进行小街区的探索;江安校区属于新建校区,道路与用地规划按照学校发展和生态适宜的理念,从净地进行建设,校园规划布局较为完善。而望江校区位于城市重点区域,内部功能较多,而且由两个学校校园合并而成,在校园格局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主要就望江校区的路网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

3.1 道路等级

根据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道路系统要满足人流与车流的安全与畅通,体现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传统,满足管线、消防避灾和日照等方面的要求。道路等级根据服务区域和设计时速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高校校园内的道路虽然属于单位内部道路,但是由于校园面积较大,也具有城市一般道路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等级划分。

校园的主干道宽度一般为12 m以上(有效道路路面,下同),连接校园的主要车行出入口,承担该校园内的主干交通或者是景观轴线职能,一般限速20 km/h;校园的次干道宽度一般为8~12 m,与主干道相连,承担有主干道到校园内某一区域组团的功能,一般限速5 km/h;校园的支路主要是区域组团内的道路,连接不同的建筑(群),限速为5 km/h。同时,由于机动车停车困难,即使在四川大学校园限制外来机动车进入的情况下,校园实际有效路面也被单边或双边停车占用,6 m双车道道路往往只能单向通行。

不同的道路等级有不同的服务区域,有的道路横穿整个校区,即使道路路幅较窄,但服务区域较大;有的道路较宽较长,单只是单边服务于相邻地块甚至不参与校内主要交通,则不在校园内部道路密度计算范围;小区内道路虽然满足内部车行和消防要求,但没有对外服务功能,也不进行计算道路密度。

3.2 街区划分

由于高校校园内部由主次干道将校园划分为大小不一的街区,有的街区四面临路,地块规整,便于布局大型公共建筑;有的地块面积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只有一面临路,地块狭长、进深较小,无法布局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浪费。高校校园整体建设强度不大,以多层公共建筑为主,往往以一个或几个街区形成建筑群或功能组团。路网的合理布局能够对高校建筑的新建与改建提供最大的弹性控制,同时,建筑的改建也会对路网的交通造成一定压力。因此需要根据高校的建筑功能划分确定不同大小的小街区,既让更多的道路穿过各个街区周边,但也不能因过度密集的路网造成交通组织不畅。

由于高校校园功能组团复杂,经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的教职工宿舍和校外建筑虽然在学校周边,但已然相对独立,并未参与校内教学科研事业,有城市市政道路作为交通出行通道,在计算校园内道路密度时,这类区域不在校园内道路的服务区域内。

3.3 路网分析

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一环路旁,相比于周边区域的路网密度较低,总体路网密度9.58 km/km2(表1),其中,主干路路网密度1.42 km/km2,次干路路网密度2.25 km/km2,支路路网密度5.91 km/km2,总体道路面积率7.59%。根据学校基本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学生人数、教工住宅用地面积等指标,望江校区人口数量超过五万。参考道路规划设计规范中超过五万人口的小城镇的要求,望江校区支路以上路网密度基本符合规范要求(6~9 km/km2),各等级道路比重适宜,但道路面积率参考规范要求应达到8 %~15 %,望江校区的道路面积率偏低。

表1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路网密度数据分析

通过对主要道路的城市肌理分析图1可以看出,望江校区的路网格局,既有方格网式的规整格局,也有不规则的杂乱布局路网。由于望江校区是由原四川大学与原成都科技大学两个校区合并而成,在路网肌理上可以看出,较为规整的方格网街区路网分别位于东北——西南方向的文华大道轴线两侧。在方格网街区中,最大的街区分别为文化大道两侧的体育操场区域,现分别为望江东区体育馆及田径操场和望江西区的足球篮球网球场地。方格网街区中,除了体育设施地块外,均为教学科研行政楼区域,这些街区地块中,建筑(群)以教学、科研和行政为大的功能划分,以机关部处和学院为具体单元进行划分,形成各自独立,以街区内建筑为中心,停车场和绿化为配套的街区单元。这些区域交通组织有序、街区地块规整,有利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同时,由于原来两个校区导致的功能分区,导致文化大道交通性干道上存在大量人员穿行与两侧校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图1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主要道路城市肌理分析

望江校区也有几处较大的不规则地块,周边多为校区边界和单边的校园主要道路。通过对将校园内所有道路叠加到主要道路进行图底肌理分析(图2)可以看出,望江校区东北侧与南侧有两大片区,由若干街区组成,内部形成非常密集的路网,这些区域属于校内的教职工住宅区。不同于学生宿舍区域,教职工住宅区不但位于校园内部参与校内交通组织,而且还与城市居住区一样有配套需求,但高校校园内部无法按居住区规范的要求满足这些配套要求。为了满足校园发展,特别是老校区的发展要求,可以探索异地置换、修建高层或者货币补偿等形式,对校园内用地进行梳理再规划,让校园功能格局更加完善,让路网布局更趋合理。

图2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所有道路叠加城市肌理分析

此外,通过对望江校区的道路肌理分析,在校区西侧科华北路一侧有一块占地约13.33 ha的街区地块,校内仅有敏行路和南园路位于地块西侧,提供该区域的校内交通服务。造成该地块街区面积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市政道路部分建筑为校产商铺和科研服务楼,对外营业和办公,不参与校内教学科研;另一方面,校内的建筑在规划布局时就临校内道路而建,地块内部仅有消防应急通道,没有有效的提供动态交通服务的道路,成为停车道路,不仅不利于地块的综合使用,也存在消防隐患。在该地块内的校内建筑,有的使 用单位独立成院,与邻近建筑以围墙和绿化相隔,有的使用单位集聚成一个建筑群,共享消防环路和景观绿化,但都存在与校园主要道路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建议在今后的规划建设或者改造中,通过参与校内动态交通服务的道路来划分地块,重新划分该地块面积和建筑组团规模,对新建建筑控制建筑体量,遵从校园整体的尺度与风格。

4 结束语

路网密度与周边土地用途密切联系,是周边用地使用用途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路网密度的确定需要结合周边用地性质、人口容量、人口流量和机动车数量等合理确定。高校校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科研、后勤等与高校教育事业紧密联系的功能确定周边道路组织和路网密度,结合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合理规划主次路网体系,避免人行与机动车流线冲突;合理规划建筑功能区划,避免大范围大区域人员流动;合理规划街区空间结构,避免街区面积过大或过小。

[1]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S]. 成都,2016.

[2] 张樵, 郑连勇. 小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思想探讨[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5): 51-53.

[3] 赵新. 城市路网密度规划控制标准研究[J]. 福建建筑, 2015(9): 86-9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

[5] 邬尚霖. 低碳导向下街区尺度和路网密度规划研究[J]. 华中建筑, 2016(7): 29-33.

[6] 孙继英, 王精海. 谈谈汽车制造工业园路网密度的控制——以龙泉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控规为例[J]. 四川建筑, 2009, 29(09): 51-54.

猜你喜欢
望江四川大学路网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观鸟记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尺度——东岸“望江驿”木构建筑设计实践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成都·望江名门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