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研究

2018-05-09 02:41
物流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冷链标准化物流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向好,再加上利好政策的作用,我国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2 500万t,冷链物流总额达3.4万亿元,全国冷库总量达4 200万t,冷藏车达11.5万台。但与此同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总体来看,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者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整个技术的发展来看,标准化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冷链物流标准化在规范冷链物流活动、保障易腐食品质量安全、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成冷链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必备条件,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2.1 国外冷链物流标准化状况

国外冷链物流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日益发达。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果蔬冷链流通率在95%以上,肉禽冷链流通率达100%,在美国,销售的禽蛋已经全部使用冷链[1-2]。这些国家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作用。美国在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该体系着重强调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在质量标准、冷库规格和卫生标准等方面都有严格详细的规定。而且,这些标准包含在通用法规中,使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保证了标准的实施。欧盟则是以各种法规和指令来规范食品安全,并形成体系,从框架性法规到特殊性法规,从基础标准到产品标准,组织严谨,条理清晰[3]。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颁布《食品安全基本法》,规范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4],在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指导冷链物流的发展。

2.2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化日益受到关注,被政府、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上了日程。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冷标委)成立,意味着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建设道路。2015年,多地相继出台地方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均将冷链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作为重点领域。2016年出台的《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发展,强调联合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推动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台,标准化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标准制定方面,各部门也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在《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7版)》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冷链物流的现有标准进行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分布在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达214项,详见表1。

表1 冷链物流标准数量统计

从业已颁布的标准数目及内容来看,冷链物流标准化有了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夯实了基础。

3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3.1 未实现全过程标准化

冷链物流全过程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包括生产、储存、运输、配送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损失、影响质量,甚至可能带来服务“断链”。而“断链”是困扰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发展冷链物流必须攻克的。已有的标准大多集中在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较少涉及环节衔接、销售环节、配送环节等方面的规范,无法为全过程冷链的实现提供支持。

3.2 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涉及到冷链物流的职能部门有交通运输、卫生、进出口检验检疫、农业等部门,现行的冷链物流标准实际上是由各个部门制定的。分散在不同的产业领域,未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体系,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部门、组织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较少,未形成统一的规划。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之间的关系有些混乱,条块分割现象较严重,导致不同标准存在重复和交叉,彼此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有些标准对企业来说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置换成本较高,再加上冷链物流标准还未完善,导致标准化工作推进困难。

3.3 基础性研究薄弱

冷链物流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有些条件和数据的采用都需要科学的依据,譬如不同食品在冷链物流运输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温度要求和卫生条件以及上下游环节衔接时的要求等,都需要进行专业研究论证。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尽管部分技术参数借鉴国外,但长远来看,得有自己的系统的基础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同时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标准“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4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标准的重复、交叉和缺失等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只有进行相关规划,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才能使标准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成为可能。应明确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考虑冷链物流全过程标准化,系统地梳理冷链物流现行标准,对不再适用的标准应进行废止,同时对现在及今后发展中的标准需求进行分析,构建层次清晰、分类合理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动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发展,同时形成标准明细表,这样有利于标准的科学管理和查询使用,更好地促进各项标准在冷链物流的贯彻实施。

4.2 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办法

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各个部门和组织机构等的努力和配合,合理的方法能够使各个部门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因此,制定标准化相关管理办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过程中明确各部门、组织机构在标准化工作中的定位、职责等,避免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同时也能避免地区、部门分割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促进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还应规范标准的起草、制定、修订等流程,规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4.3 加大宣贯与监督力度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标准化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不少人对标准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上。部门、企业和公众还未对冷链物流标准化以及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形成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对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应加大宣贯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工作和规范等的宣传和培训,同时可通过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宣贯活动,提升社会冷链物流标准化意识。在宣贯的同时还要在标准采用方面加强监督,确保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4.4 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冷链物流具有全球化的特征,运输不仅限于在国内,这决定了冷链物流标准化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方面,进出口业务快速发展。因此,在冷链物流标准化推进时,要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注意国际标准与先进标准的引进问题,积极在冷链物流标准化领域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也要努力让自己在冷链物流标准方面更有话语权,让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4.5 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

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能耗、物流管理、质量控制、设备性能、数据交换、信息传输等方面的标准化与冷链物流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建设密切相关。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标准化建设中至关重要,除了能让各方实现信息对接、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等外,还能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加强投入,成立专业的研究单位负责冷链物流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把高校丰富的资源用到位,更好地进行基础性研究。

5 结语

我国在冷链物流标准化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企业应共同努力,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2]袁学国,邹平,朱军,吴迪.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1):7-14.

[3]谢如鹤,刘广海.冷链物流[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4]楼亚强,唐祥金,沈彦.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5,34(3):23-24.

猜你喜欢
冷链标准化物流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标准化简述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