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末县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影响分析

2018-05-08 07:16彭保华刘维忠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沙漠化成因现状

彭保华 刘维忠

摘要:新疆沙漠化现象较为普遍,可治理沙漠化面积较大,传统的沙漠化治理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沙漠化现象,而基于沙漠化本身的沙漠化产业发展则成为新疆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方式。文章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新疆且末县的沙漠化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且末县自然环境、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且末县沙漠化扩张增加了且末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并且沙漠化对且末县的地方经济影响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对且末县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制約,传统的沙漠化治理方式无法有效遏制沙漠化的蔓延,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且末县沙漠化土地发展沙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增长活力,但这是个长期过程:且末县沙漠化的逐年恶化,导致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对农业生产做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新疆且末县的沙漠化治理需要和沙产业发展协同进行。

关键词:沙漠化:现状:成因:且末县

且末县四面环沙,生活在大漠深处的且末县各族人民为了生存,为了保卫家园,从1978年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且末县大力开展沙漠化治理建设,在农区内部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和乡村居民点绿化工作,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改变且末绿洲环境,1998年初且末县成立了防风治沙工作站,大力开展河东、河西防风治沙工程,构筑一道环抱县城的绿色屏障。

一、且末县沙漠化现状

且末县将发展沙生产业作为沙漠化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003年且末在河东治沙基地试种管花肉苁蓉500亩获得成功。目前且末县大芸种植面积已达到2600亩,为进一步开发沙产业奠定了基础。从2011年起,且末县又引进沙柳、花棒、沙杞、沙漠玫瑰等沙生经济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同时,在沙漠中试种酸枣、打瓜1200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年收益10余万元,为探索沙产业开发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步实现“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且末县通过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沙漠化治理,其中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工程于1998年开始建设实施,全部采用滴灌节水技术,至2015年共计完成工程化造治沙造林三十万亩。且末县通过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提高了且末县对风沙的抵御能力,并使周边的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对且末县综合治理沙漠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末县在治理沙漠化的同时,转变了发展思路,从2003年开始进行肉苁蓉的套种,并获得了极大成功,并探索出了一条沙漠化治理和沙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二、且末县沙漠化的成因分析

且末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且末县总面积14.025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且末县总面积的38.4%,绿洲面积仅有5945.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四周被沙漠戈壁环抱。因且末县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沙频繁、极度干旱,尤其是在东北优势风的作用下,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的沙源每年以20~30米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推移,严重威胁着且末绿洲。

(一)自然因素

且末绿洲四周环沙,县域农区平均气温10.5度,极端最低温度-27.3度,极端最高温度41.6度:年均浮尘天气164天左右,沙尘暴天气17天左右,气候极端恶劣。受大风沙、干热风影响,每年新栽植的防沙治沙树种成活率低,且末县现有5万亩治沙工程,每亩每年管护资金300元,每年需投入1500万元左右,后期管护费用大,巩固成果难度大。且末县年均降水量较低,只有不到20毫米,但是干热风持续时间较长,从历史上来看,其风力等级最大可以达到八级,并且持续时间接近40天,其它一些极端天气,如沙暴天气最多能够达到二十一天,并且其浮尘天气数量接近200天左右。且末县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年辐射量在没立方厘米上接近120千卡。因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且末县沙漠化形势非常严峻,沙漠化扩展和治理均成为且末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且末县的天气以多云为主,有雨水的天气较少,因此,常年的降雨稀少加剧了且末县沙漠化形势,从五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且末县的雨雪天气稀少,常规降雨量无法满足且末县对雨水的需求,而沙尘天气较多,加剧了且末县的沙漠化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的风力等级主要集中于4级以下,虽然偶有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多数情况下,风力等级并不极端,但是在干旱少雨的且末县,风力加剧了水分增发,对且末县沙漠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二)人为因素

在2000年左右,且末县农业生产方式过于落后,农民对当地的沙漠植被认识不足,为了个人竞技利益,乱挖乱采,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且末县引进沙产业,通过沙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通过沙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户对沙漠植被的保护意识。因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且末县沙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近百年来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占到50%以上,并且由于过度农垦所形成的占23.3%,过度放牧所形成的占29.4%,过度樵采所形成的占32.4%。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沙漠化,其本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土地植被的破坏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过程和再生能力。

三、沙漠化对各方面的影响

(一)且末县沙漠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沙漠化扩张阻碍了且末县生态建设成效的取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沙区人民群众与沙漠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近几年来,且末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治沙上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建立封禁保护区、退耕还草、建立生态防护林等方式组织沙漠化扩张,而最具有成效的在于沙漠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沙漠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遏制沙漠化土地的扩张,使原本迅速扩张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在现有基础上的沙产业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沙漠化扩张使且末县生态建设成效大打折扣,且末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成了面积达30万亩的防风治沙林带,该林带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但是沙漠化的推进使该防风治沙林带的经济效益减少。而其它具有相同效果的沙漠化防治措施面临着相同的境况。

沙漠化扩张增加了且末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且末县生态环境较差,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其行政区域内主要以干旱和半干旱区域为主,年降水量多数在20mm以下,地下水资源也相对匮乏,水资源匮乏和沙漠化发展互相促进,使且末县具有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典型特点,其特点主要呈现出土壤、植被以及生态系统较易遭到破坏,但是修复难度极大,再加上且末县纬度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导致植被群落生长繁衍受到限制,在加上土地含沙量较大,风力较为持续,这些都为且末县沙漠化奠定了条件。

由于且末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展进程呈现出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天然资源的过度开展,对生态植被的破坏,均是诱发沙漠哈的重要因素。而沙漠化的发展和当地独特的生态气候形成恶性循环,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等加剧了且末县沙漠化治理的难度,并对且末县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且末县沙漠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沙漠化对且末县的地方经济影响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对且末县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制約,传统的沙漠化治理方式无法有效遏制沙漠化的蔓延,更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并且仅凭植树造林无法产生合适的经济效益,在沙漠化扩张迅速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条件下,传统的植树造林方式所形成的生态效益也较差,因此,且末县的经济发展受沙漠化制约作用较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且末县沙漠化土地发展沙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增长活力,但这是个长期过程,沙漠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而又长期的资金投入,并且该投入所针对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对且末县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会大量减少地方GDP规模,其原因在于沙漠产业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有极大可能占用投入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资金,而这种挤出效应会对当地GDP规模造成较大影响,在政绩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且末县沙漠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且末县沙漠化的逐年恶化,导致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对农业生产做成了严重影响。一方面沙漠化导致且末县的农业用地土壤肥力下降,在可耕种土地稀缺的情况下,沙漠化的发展对且末县的农业生产起到了较强的制约作用,对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较强的限制:另一方面,且末县极端天气的发生往往集中于每年农业生产的播种阶段,对种子和施肥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在灾害较重的年份,则需要重复补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沙漠化成因现状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马里之殇:树荒、小额信贷与恶化的环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