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08 10:53刘瑛肖福州
成人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刘瑛 肖福州

【摘 要】自学考试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探索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自学考试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3-0027-03

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之初,受人力、物力、学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大力借助普通高校的力量, 由普通高校担任主考院校,导致自学考试制度从学术标准、专业考试计划的制订到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考试命题等都依赖于普通高校,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普通高校的“复制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自学考试教育仍沿用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也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自学考试教育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挑战。

一、自学考试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三十多年来,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国家自学考试只有管理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学实体,所有的改革都得依赖普通高校的力量来进行。因此,改革的进程不大,至今为止,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带有明显的“普教化”倾向和浓厚的“精英教育”色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精英”型的

目前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压缩饼干”或“复制品”,没有形成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中也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表述,但是考试计划中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方式和手段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依然是培养学科型人才。

2.课程设置依然沿袭普通高校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

从课程结构来说,自学考试专业课程结构一般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构成。这种课程结构与普通高校原有的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是一样的。当前,普通高校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已设置了选修课程,但自学考试很多专业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虽部分专业设置了选考课程,但可选课程数很少,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学内容教材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自学考试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无论是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和同等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有的是直接选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教材内容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科性,缺少实践应用性、实践操作性等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学科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与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距甚远,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

4.学业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法单调

自学考试制度说到底是一种教育评价制度。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学业评价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业评价方式单一,重终结性考试,轻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单调,重理论检测,轻实践性检测;评价内容单维,重知识性检测,轻综合素质检测。這是当前自学考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自学考试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学业评价、实践教学等诸要素,各要素在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

构建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清晰人才培养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所处的地位,科学地选择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然后,依据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地位进行系统设计。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路径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课程结构体系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我院作为全国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重点开展了实践教学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1.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各类专门人才是通过专业培养来实现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取决于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和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学科专业居于首要地位,学科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业评价、实践教学等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目前,自学考试教育的部分专业适应性、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自学考试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动态适应性、针对性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既可按专业目录设置专业,也可将若干个比较相近的专业设置为宽口径专业,有的可在目录名称后附加专业方向设置为窄口径专业或交叉型专业,通过专业调整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培养目标是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的科学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构建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要考虑的问题。培养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居于龙头地位,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2007—2012年)》明确提出,“自学考试要围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等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人才。”因此,自学考试教育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突出“应用性、职业性、高技能性”,将人才培养目标由学科型人才转变为应用型人才。

3.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就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突出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组课程结构体系。

首先,要将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调整为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考课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其次,要对课程门数和学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自选课三者之间的学分比例为1∶3∶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必考课程。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可将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为实践考核课程。实践考核方式课程总学分一般占专业考试计划课程总学分的30%—50%(文科30%左右、理科40%左右、艺术50%左右)。同时,设置“双证书”课程,实行“一考两用”。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自学考试证书的取证率。

4.以理论适度够用,重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内容

按照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理论适度、够用,基础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程对口,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对口,着重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内容体系,是构建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首先,制定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考试大纲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核心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在考试计划中的比重并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考核,真正体现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渗透与迁移,在技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完善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一是除了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以外,助学单位或教师可根据课程考试大纲选择或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国家考试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改变自学考试教材更新速度慢的现状,保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在继续开发纸质教材和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大力制作网络教材,实施网络远程教学。为此,我院引进华夏大地教育网的网络课程,实现了自学考试网络教学的互动、交流、咨询、解答的功能。同时,开发“微课程”。我院教师尝试设计了PPT式微课程,讲课式微课程等,不仅促进了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好地发挥了自学考试随时可学、随地可学的功能,满足了自考生成才的需要。

5.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六个模块”为架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与完善自学考试实践教学体系。我院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六个模块”为框架的自考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目标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一条主线(实践教学体系)”,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层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就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面都要体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六个模块(实验、实习、实训、调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或途径。为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好“六个模块”,我院在制定《自学考试实践考核课程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课程考试大纲中,科学设计可操作性的实践教育(试验、实训、实习)项目。二是建设稳定的试验、实训、实习设施完备的基地;三是培养具备指导试验、实训、实习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四是不断加强实践考核的基础条件。

6.改革评价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学业评价体系

自学考试学生的学业评价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我院为实现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尝试开展了终结性考试和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性考核相结合、纸笔考试和上机(计算机)考试相结合、学分互认和课程抵免相结合、竞赛奖励加分与荣誉称号加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实践表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应用能力,有力地促進了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海东.自学考试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20.

[2]刘瑛,肖福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基本路径的选择与设计[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8—59.

[3]彭莉,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改革初探[J].中国考试,2011(4):4—5.

猜你喜欢
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探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人成本与收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