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
贾国洪,张 伟
结肠脂肪瘤是临床罕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刺激致结缔组织变性脂肪沉积有关[1]。国内病理学统计其占结肠病变的比例约1.09/1万[2]。结肠脂肪瘤可发生于结肠各个部位,多见于右半结肠。多数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以结肠镜下切除、开腹手术切除为主,腹腔镜黏膜下切除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于2016年6月在全腹腔镜下切除降结肠黏膜下脂肪瘤联合胆囊切除1例,术后患者康复快,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患者女,67岁,因间断性腹痛2个月,偶有血便就诊。无大便习惯性改变,体重无明显变化。腹部查体阴性,肛门指诊阴性。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结肠黏膜下肿物。在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因结肠黏膜下肿物较大,待外科手术切除。入院后进一步行CT检查示:乙状结肠占位,考虑脂肪瘤,约4.5 cm×2.5 cm大(图1)。腹部彩超示:胆囊息肉。肿瘤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增高项目。血常规正常。经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肠探查术。手术过程:胆囊解剖正常,顺利切除。探查结肠,在近脾曲下方降结肠中段肠管显饱满,肠钳沿肠管上下滑动有挡碰感,确定肠腔内肿瘤位置,于肿瘤下缘处用电凝钩纵行切开3 cm切口,显露结肠腔内肿瘤,用肠钳拨挡肿瘤出肠腔,目测肿物约4.0 cm×3.0 cm大,表面光滑,肠黏膜无明显溃烂及出血,肿瘤有明显的长蒂(图2),确认能完全切除肿瘤并不损伤肠壁肌层的情况下,用切割闭合器在肿瘤蒂部完全切除肿瘤,观察结肠黏膜层闭合完好。结肠壁切口在肠钳的牵拉下,用切割闭合器横行闭合。在结肠闭合口附近结肠旁沟处放置引流管。胆囊及结肠肿瘤用取物袋分次经剑突下切口取出。手触肿瘤柔软,剖开肿瘤,肉眼见切面为黄色的脂肪样组织。术后病理回报:慢性胆囊炎,胆固醇息肉,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图3)。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 d,术后12 h下床活动,少量饮水,术后36 h肠蠕动恢复后进少量无渣饮食,5 d后进流食,7 d恢复正常饮食。患者正常大便后,确认无闭合口瘘的情况下,拔除腹腔引流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无不良反应。
图1 结肠CT示:乙状结肠占位,考虑脂肪瘤(标示CT值:-81.37HU)
图2 切开结肠显露的肿瘤图3 病理:结肠黏膜下脂肪瘤
讨 论 消化道脂肪瘤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4%,且30%~70%发生于大肠[3]。结肠脂肪瘤是大肠良性非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以60岁左右为多,男女发病例数无明显差异。患者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表现,通常在有症状表现的情况下被迫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此时,脂肪瘤直径在2.0 cm以上。巨大脂肪瘤(>3.0 cm)的症状尤为明显,主要以排便异常为主,如腹泻、便血,可伴有腹痛或肠梗阻症状,少数患者合并肠套叠、肠穿孔与肠坏死[4]。
对于结肠脂肪瘤的分型,多数学者认为根据其生长方式分为四型:(1)腔内型:肿瘤生长于黏膜下与肌层之间,突出于肠腔内,多数有蒂,此型是最常见的类型;(2)腔外型:肿瘤生长于浆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向肠腔外突出,此型少见;(3)壁间型:罕见,肿瘤生长于肌层,较小,常无临床症状;(4)混合型:肿瘤不局限于肠壁的某一层,可向腔内、外突出。
由于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症状较为局限,使得临床的定性诊断较难,往往在可疑恶性大肠肿瘤的筛查中发现,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内镜下多表现为淡黄色球形肿块,活检过程中可表现出“枕垫征”、“帐篷征”、“裸脂征”的典型征象[5]。结肠钡剂造影常显示为边缘清晰、表面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黏膜下脂肪瘤可表现为“挤压征”的特异表现[6]。CT作为无创性检查,可对胃肠道脂肪瘤作出特异性诊断,是目前最值得推荐的诊断方法。本病例即是在CT下明确诊断。胃肠道脂肪瘤CT主要表现为胃肠壁脂肪密度结节或团块,边界清,密度均匀,CT值一般在-70-120 HU,增强检查病灶强化不明显,而胃肠壁黏膜的强化,能清晰显示脂肪瘤与胃肠壁的关系[7]。且与电子内镜相比,CT能诊断胃肠道任何部位的脂肪瘤,定性、定位准确,可准确显示病灶与黏膜、胃肠壁的关系,对脂肪瘤引起的肠套叠作出明确诊断。此外,MRI检查对结肠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限。腹部B超对结肠脂肪瘤的定性诊断意义不大。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率高达93.8%[8],并可明确脂肪瘤的类型。
结肠脂肪瘤应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相鉴别,临床医生应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确定性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结肠癌根治术,增加患者心理、身体负担。
结肠脂肪瘤的恶变概率较低,对于有临床症状的诊断明确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直径<2 cm的带蒂脂肪瘤可行内镜下切除术,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直径>2 cm的腔内型巨大脂肪瘤及腔外型、壁间型、混合型脂肪瘤,笔者认为应以安全为主,宜采用腹腔镜手术。韩新臣[9]曾尝试巨大带蒂型脂肪瘤行保留部分瘤体的内镜下切除术。随着腹腔镜结肠手术技术的发展,无论肠腔内黏膜下切除抑或肠段切除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与内镜下切除相比,腹腔镜下切除的优点是关闭了黏膜层创面,减少肠瘘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应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脂肪瘤,切割闭合蒂部黏膜层时不损伤肌层及浆膜层。
腹腔镜下切除结肠脂肪瘤的关键是定位,如果肿瘤够大或明显的腔外型,定位并不困难。如果定位肿瘤部位困难,术中可联合结肠镜检查。腹腔镜手术中可同时治疗其他脏器病变。
参考文献:
[1] 任黎,许剑民.结肠脂肪瘤1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24-825.
[2] 王洪涛.结肠脂肪瘤15例诊断及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22-923.
[3] 黄笛鸣,谢文彪.结肠脂肪瘤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1):121-123.
[4] Miloudi N,Hefaiedh R,Khalfallah MT.Giant lipoma of the transverse colon causing colo-colonic intussusceptions[J].J Visc Surg,2012,149(6):421-422.
[5] 李智宇,覃建章,汪建平.结肠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69-271.
[6] Horowitz M,Su YC,Rayner CK,et al.Gastroparesis:prevalence,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reatment[J].Can J Gastroenterol,2001,15(12):805-813.
[7] 刘海峰,张东友.MSCT及电子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脂肪瘤价值的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1):1695-1697.
[8] 张轶群,姚礼庆,秦新裕,等.胃肠道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6):512-514.
[9] 韩新臣.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结肠脂肪瘤72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35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