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包括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内的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密结合实际和突出重点,把握效能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到创新创业的红河流大潮中。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创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动力源泉也在创新,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只有开拓和创新广阔的市场、并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才能赢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按照现代市场的客观规律及其特点,京山、沙洋两县致力于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并勇于进行“三成新”,运用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高效流转,开拓广阔的粮食销售市场。
1. 创新“互联网+”流通模式。流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形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创新“互联网+”的新流通模式成为必须和必然。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的新模式,在创新流通模式和新型业态中,显示出巨大威力。其本质就在于促进各种农业粮食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优化配置,产生重要经济社会生态意义。
沙洋县的粮食企业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互联网+”新模式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发展,实现“高端产品”线上先行、“中端产品”线下全覆盖;市场激活到哪里,线下实体店开到哪里;线上品牌推广、线下快速服务,做到线上线下与有机农场物联网结合,实现高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国宝桥米公司完成了桥米天猫旗舰店的建设,并逐步形成天猫、1号店、京东等电子商务渠道。裕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入了乡土中国产业“电商服务”平台,将公司生产的淀粉糖、蛋白粉、果蔬馅料等产品在“乡土地”中国产业“电商服务”平台上销售和推广。
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建立广大的销售网络以武汉为中心,大力开发一级经销商渠道,实现辐射全国的“七省一市”的布局,在这高度的区域内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在湖北省更实现所有行政区的全覆盖,以直销、连锁、超市、二级网点、分销等形式,建立起完善的实体销售网络,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及许多大专院校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供货关系。与此相对照,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快捷电子商务渠道,通过这一渠道把“国宝桥米”推向高端消费人群。
2. 创新“一站式”综合服务店。京山县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况,整合资源打造营销“荆楚好粮油”服务载体,迄今完成了“三大工程”:一是建设“荆楚好粮油”京山专卖店,它是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店”;二是建立全国唯一县域重点物流园区,即“金瑞物流园”。它由国家交通部认定,有7家省级以上重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入驻。这里建设起“荆楚好粮油”京山专店一条街,开展“园区”电商孵化、仓储租赁、物流快递、粮商平台等业务;三是京山县政府出资200万元,授权入驻园区的阿里巴巴代理商、在“天猫网站”上独家开设“京山桥米”官方旗舰店,提档升级桥米产业。另外,京山县粮食职能部门还积极组织各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级粮油精品展和各种大型产销洽谈会,向市场推介京山名优产品,将粮油产品销售到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1500多个超市,显著扩大了京山精品粮油产品的社会认知度。
3. 创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湖北洪森集团公司布局建设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油菜花海小镇”。该小镇布局在湖北省级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这一示范园的构成包括“一心两轴四区”,“一心”指智慧农业数字控制中心,“两轴”指五洋公路现代农业展示轴和滨水休闲轴,“四区”指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区、有机稻种植区、标准化花木种植区和产学研示范推广区。
湖北洪森集团公司以效能化、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为方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湖北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范围内的5000亩的土地上,装点出富有特色的“油菜花海小镇”,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3.5万米田间智能供排水系统、6200平方米育苗工厂;构建了500平方米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2000平方米电商营销控制中心、500平方米办公场所、7000平方米稻香广场、智能化农产品追溯体系;种植大量果树和观赏林木,建成四季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与养生乐园。
在荆楚大地调研的路上,走进乡镇,访问企业,进行座谈。身在基层、结合实际、尤其是结合京山沙洋两县“优粮工程”的实践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更切实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的深邃内涵:它是大时代的新纪元,是大逻辑的新内涵,是大发展的新方略,也是理论的新飞跃及实践的新路径。两县的粮食职工和粮食企业、明确认识到新时代有新目标,新时代有新要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就是粮食行业必须不懈奋斗、坚决完成的新任务。迄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已经初战告捷。然而,清醒地、深层次地考察,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
其一,面对着“三链”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新时代,我国掀起不同形式的融合发展的热潮。它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类型。当前,农业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主要包括国有、民营等不同经济成份的融合;农村“一次、二次、三次”等“三次产业”的融合;农业粮食生产的“产品链、产业链、物流链”等“三链条”的融合。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涉及从田头(生产种植)到餐桌(终端消费)的“三次产业”的全过程。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为使各产业及其链条相互协调和有机结合,优化效益和提高效率,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即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振兴现代粮食产业经济的高度,做出科学规划及其实施办法。
其二,面对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最近又明确做出新的科学判断: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长期的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在新时代,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重中之重。京山、沙洋两县的实践表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是对某个品种增一点或减一点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变革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换增长动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大企业改革速度和力度。概括而言,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主攻方向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其根本途径就是深化“三变革”,增强新动能动,促使“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升级保持动态适应。
其三,面对着消费场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变化。“互联网+”的新模式、电子商务新方式、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常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广科学膳食,以及数字化新浪潮的迅猛兴起,开辟了消费市场向多场景融合时代的转变。与此同时,民众消费习惯已经并正在转变,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广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单一消费场景,而是饶有兴趣地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消费体验。适应多样化、多元化消费场景大爆发的时代,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必须朝着“全渠道”销售、全场景服务的“互联网”流通技术的方向发展,粮油产业化企业必须注重连接碎片化、多元化、多边化场景。这不仅降低消费者对商品的搜寻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提高商品、尤其是品牌商品的销售效率和效益。
其四,面对着经济社会生态化和绿色化发展的浪潮。进入21世纪,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化和绿色化浪潮铺天盖地,席卷广袤的中国大地。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发展蓬勃兴起,民众对优质生态产品及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高涨。这一客观需求决定,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必须积极促进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放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严格保护耕地和水源,坚持源头法治,有效防止和减轻面源污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监督、可追溯制度;加强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多“优质、营养、保健、安全、方便”的粮油产品,让民众吃得放心,吃出健康。
其五,面对着粮油加工业迈向价值链中高档的提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就是打造粮食加工业、即制造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以及关键技术产业化等举措,向价值链的中高档提升。然而总体看,我国粮食工业存在严重短板,加工企业“多而弱、多而乱、多而低”,即企业规模小、结构发布散、综合效益低。这是粮食“供给侧”结构的“大短板”,要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和提升粮食加工业:通过多项式产权改革,促进加工企业规模化、效能化;探索以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三次产业”发展融合化、产业化;加强技术革新,以新技术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其发展智能化、现代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工副产物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建立健全我国现代粮食加工业体系之日,就是完成“优质粮食工程”、振兴粮食产业经济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