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熊芳玉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经典试题启示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7090026。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发布,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珍爱生命等18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教研、学业评价开辟了新天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试题,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试题应当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自觉承担集中检验课程改革成果、引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使命。多年来,河南省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评价试题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践行学科课程基本理念,引领河南省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改革,其中的许多试题命题立意、功能定位和价值导向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本文试以“珍爱生命”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例,分析河南省中招试题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探寻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读2005年至2017年这13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每年均有一些试题与培育学生“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相契合(见表一)。
表一 2005年至2017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题中与培育学生“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试题列举
(续表)
上表显示,近13年,涉及考查“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的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考查频率看,除2014年B卷外,其余12年的A卷、B卷(或称启用卷、备用卷)中均考查了“珍爱生命”核心素养。这表明其为常考知识点。
其次,从题型看,26道试题中,单项选择10题,多项选择7题,概括2题,观察与思考4题,活动与探索3题,题型以选择题居多。
最后,从涉及“珍爱生命”核心素养三方面内容看,涉及“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试题居多,占20题;涉及“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试题,占13题;涉及“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试题,有9题。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相比较而言与初中学生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下面结合例题阐述河南省中招试题与培育“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的契合点。
例1.(2016年A卷第4题,单项选择)“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合理吗?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常常越俎代庖,这样的教育方式科学吗?家庭教育的“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下列情形与该意见精神相符的是
( )
A.课余时间报班忙,全力以赴助成长
B.孩子个性需尊重,课业负担当减轻
C.亲子矛盾间或有,保持沉默是法宝
D.家长权威必须树,孩子事情全作主
研究例1可以看出,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核心素养。首先,该试题以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精心设计了一个场景,在场景中蕴含冲突:善待自己与关爱他人的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在冲突中检验考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其次,该试题结合生活情境,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考生通过调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感受生命的可贵,感悟家庭的温馨,对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作出价值判断,在今后与人交往中学会控制情绪、关爱他人。因此,该题能引导考生达成《素养》中的“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核心素养。再次,例1 立意深邃:通过对“虎妈”“狼爸”教育理念的质疑,对时下一些学生家长常常越俎代庖教育方式的诘问,对家庭教育“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褒扬,引导考生思考和正确认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该题立意构建和谐家庭,寓美德教育于问题反思之中,是对《素养》中的“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核心素养最完美的诠释,承担了“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思想品德学科使命。
例2.(2016年B卷第2题,单项选择)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 )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研究例2可以看出,试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核心素养。首先,该试题取材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热点,具有前瞻性。2016年中招考试后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2016年9月12日)。白皮书指出,自2002年以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基本控制在2%左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下降,2015年下降到3.56%。其次,该试题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首要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这一知识点为学科主干知识。试题取材极具生活气息和普遍意义,指向“珍爱生命”核心素养。再次,该试题注重引导考生提升多种能力。试题针对一些考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等现状,列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数据,让考生在答题时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鉴别是非能力和抗拒生活中不良诱惑的能力,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等等。最后,该试题注重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引领。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能感受生命的可贵,认识到增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我保护、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端正人生态度。
例3.(2017年A卷第7题,多项选择)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就得吃药。时间长了,很多人家里就能清理出一堆过期药品。面对过期药品,不少人为此发了愁:扔了,怕污染环境;不扔,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改头换面重新流入市场;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心存侥幸,生了病翻出家里的过期药继续吃……对过期药的处理,正确的建议有
( )
A.药品回收太麻烦,随意扔掉最简单
B.齐抓共管聚合力,依法规范为大计
C.集中解决成本高,各自处理去困扰
D.回收渠道应通畅,科学处理保健康
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关心人民的生命健康,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题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强调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优先”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例3取材日常生活中的药品安全,关注人们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揭示了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危害,呼吁全社会关心药品安全,关注生命健康,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核心素养。
课程的核心、课程的基础和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的三大基本理念,是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和学业评价必须始终遵循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近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之所以能够与“珍爱生命”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就是因为这些中考试题始终遵循课程标准,自觉践行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规定:“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试题的引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的脆弱,感知生命的精彩,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表一中所列各题均关注“珍爱生命”核心素养,注重引导考生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彰显“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课程核心。
遵循课标精神,彰显课程核心,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注重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准确把握课程的德育性,使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相互协调,培育“珍爱生命”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承担关爱自己、奉献社会的责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价值,促进自己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珍爱生命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探索生命的价值等专题研讨会、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在引领培育“珍爱生命”核心素养时,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关注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现试题干预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的特点。例如2006年中考B卷第3题、2007年中考A卷第3题、2008年中考A卷第9题、2009年中考B卷第15题、2011年中考A卷第11题、2013年中考A卷第6题、2014年中考A卷第4题、2017年中考A卷第7题,均注重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注重通过考试引领考生养育人性、提升品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珍爱生命的任务,有利于指引考生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培育“珍爱生命”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生活,植根课程基础,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使他们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培育“珍爱生命”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热爱、尊重、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阳光,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水平,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思想品德课程只有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成教育效果,有效避免刻板生硬的说教。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践认识事物,参与社会生活。例如,2005年中考A卷第16题、2006年中考B卷第3题、2007年中考A卷第3题、2008年中考A卷第9题、2008年中考B卷第8题、2010年中考A卷第5题、2014年中考A卷第4题、2017年中考A卷第7题等,注重引导考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体会生命的价值,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注重价值引领,体现课程原则,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优化学习过程,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教师可以把国家要求、社会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理解,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将价值观念外化于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创设情境,倡导综合学习,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落实学科价值观念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的德性完善和生命成长。
窥一斑而知全豹,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遵循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自觉践行课程基本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生动范例;明确了方法路径,承担了引领促进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