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视角下课内外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2018-05-07 09:39牛美惠何俊李佳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指导作用体质健康标准

牛美惠 何俊 李佳佳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重要依据,对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在促进学生正确认知身体形态,以及增强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明显,确保带动学生参与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关键词:《标准》 可内与课外 学生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 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45-02

1 影響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茁壮的成长,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可内与课外体育锻炼应保持相互同步。而从当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来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 课内教学因素

课内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核心路径,然而在各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和观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很多教师认为,按照预先制定好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就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内体育教学活动时,学生并不能以教学主题的身份存在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极其单调乏味,很难带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无论是在提高肺活量、加强身体形态认知程度方面,还是增强身体综合素质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些显然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2 课外身体锻炼因素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课外因素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思想意识;二是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意识方面,很多学生认为课外时间与客上实现的性质不同,开展的活动也应有所不同,大多数学生还是将课外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很少参与到身体团练活动中去,这样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能维持长期、有效的提升,体质健康方面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很多学生在课外并没有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在课外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难以达到评定标准,严重影响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 《标准》对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作用

《标准》中,针对学生全面增强身体机能、正确认识身体形态、增强身体素质3个方面提出了客观要求,并且构建起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目的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质健康”主要指的是什么,并且明确指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为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段体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指导学生全面增强身体机能

《标准》中明确指出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增强学生身体机能方面提供的指导作用非常明显。其中,在主要评定学生身体机能方面,主要以学生肺活量为评价指标,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在从事课内外体育锻炼应注意肺活量的增强,开展相关的体育运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肺活量这一共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指导学生开展增强肺活量相关运动方法也各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将50米跑、坐位体前屈、1min跳绳、1min仰卧起坐作为主要的运动项目,而在小学高年级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增加50×8往返跑运动项目练习,增强学生肺活量的方法更为循序渐进。在初中、中专、高中、大学的各个年级中,要将5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min仰卧起坐、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作为重要的课内外体育运动项目,达到相应的锻炼标准,带动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面对《标准》中关于身体机能类的锻炼标准,学生课内外的运动项目更为明确,指导学生在开展增强身体机能方面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方法更为直接。

2.2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形态

在《标准》中,针对学生标准体重指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在各年龄阶段的男生和女生之间,低体重、超重、肥胖体重指数也进行了高度的明确,进而指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身高与体重之间能否保持正比,同时身高能否达到各年龄阶段健康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各阶段学生中,普遍对于自身身体形态的认知情况并不够清晰,学生只能认识到重度肥胖,超重这一身体形态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为此《标准》中,提出标准身高与标准体重相互作用之下,男女生体重指数(BMI)则为标准,计算方法为体重(kg)÷2身高(m),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身体形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内外体育锻炼,以改善体重超重和身体肥胖的现状。各年龄阶段的男女生中,处于超重和肥胖身体形态下的学生,可以将篮球、排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作为课内外体育锻炼的主要运动项目。而在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三项体育运动都可以作为日常教学项目,促进各年龄阶段的男女生能够保持健康、标准的体型。

2.3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素质训练

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象征,《标准》中则在身体素质方面制定出两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分别为:50m跑、坐位体前屈,评价标准则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性别的不同分别加以规定。50m跑是学生爆发力、力量的集中体现,学生在参与课内外50m跑的过程中,需要上下肢力量的相互协同、四肢协调性、核心力量作为前提,并且还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爆发力,为此50m跑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关于课内外50m跑的训练中,可以结合相应的上下肢力量训练,以及四肢协调性训练项目来进行。小学、初中、中职学校、高中以徒手力量训练为主,包括蹲起、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项目。

大学阶段所开展的力量训练可以将徒手与器械相结合为主要的训练手段,通过杠铃、垃背器等基本器械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增强学生四肢力量和爆发力。坐位体前屈则是学生身体柔韧性的主要体现,《标准》中男生评定标准要明显低于女生,原因在于性别差异导致肌肉类型不同,身体柔韧性也存在明显不同。在各年龄阶段中,可以将双脚开立提前屈、单脚支撑练习、双脚并拢体前屈练习作为主要练习方法,在课内与课外均可进行,不受任何场地、器材的限制。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标准》中不仅仅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提供相应的评价指标,变相指导学生参与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综合素质。

3 结语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是:鼓励和推动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课内教学。为此,如何更好地落实该《标准》,还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潜心研究,达到学生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能够保持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振禹,黄希斌,郭建忠.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技, 2015,36(6):129-130.

[2] 马洪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5,5(5):94.

猜你喜欢
指导作用体质健康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探讨CTCS-3级列控系统对STP系统的指导作用
美还是丑?
血清降钙素原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指导作用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