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8-05-07 07:56张传存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农村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44-01

当下改革开放的步伐有增无减,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行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各地教师都在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大做文章。作为一个在农村小学从教30年的老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日常教学中,需要讲究课堂教学策略。在认清当前课堂教学策略不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我所在的后村镇小学为例作为参考,我觉得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经验型”课堂。这种现象大概占30%左右,多出现在四十岁以上的教师中,他们教书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凭借经验有效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缺少深层次的理论指导,于是巧取捷径直达目的,全无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探究。如我听到的教学百分数应用题:①出示例题:在“绿化长江”植树活动中,有男同学84人,占总数的60%,参加这次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②请读题找出谁是“1”,思考求的是总数还是部分数?③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知道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是相通的,那么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总数用什么方法?生答:用除法。④师:那怎么列式呢?然后生口述师板书:84÷60%=140(人),答:参加这次活动的一共有140人。接下来如法刨制进行相关的求百分数、求百分比的变式练习。为什么不知道“1”就要除?教师完全是借助多年的解题经验,学生也只是机械模仿,死搬教条,这与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隐性知识即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相悖。

2.“老黄牛型”课堂。这种课堂约占10%-15%。这类课堂教学呈现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慈母情怀,还有课后那不厌其烦的重复演练。没有创造也没有投机取巧,没有花样也没有教学的懒散,只觉“老黄牛”般的任劳任怨,学生主体荡然无存,情感体验也依旧浅薄。

3.“华丽时髦”型课堂。这种课堂常出现在能与时俱进的年轻教师中,约50%左右。这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敢于尝试,但缺少引领,尝试带有盲目性,于是课堂呈现的是新课程理念下各种教、学方式的机械重组、无效叠加,最终是穿新鞋走老路。

综上所述,经过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觉得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第一》),这话原意是君子要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有了正确的根本自然就能衍生出良好的德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我们才能在教育之道上越走越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有效高效。

2.准确解读教材,实现有效重组与整合。新课程赋予教师整合教材的权力,但是当我们由一个课程的執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的开发者的时候是需要主见、需要智慧、需要研究、需要创造的,而静下心来正确解读教材、悟透编者意图、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前提。只有在准确解读教材之后才能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进行有效重组与整合,实现在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实现直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所以我们不能把儿童看成是空空的容器,他们来到学校不只是让教师通过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课程内容,达成教师当前在功利驱动下的某种目标,而应该引领儿童回归生活世界去学习数学。

4.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深化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学;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

张传存,男,1965年3月2日出生。籍贯:山东省日照市,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学历:大专。职称: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农村课堂教学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