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玲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教师在平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改变阅读教学模式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要途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13-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高,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首先我们老师在教学之余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给学生读,感兴趣了自然也就爱读了,阅读兴趣也就培养了。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交给学生不同的阅读形式,课文内容要多读,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文中的情景,感受美的画面。让学生在愉快中阅读。兴趣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努力的去寻求阅读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教师本身也应该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话语能够感染学生,把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让同学畅所欲言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老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静心;还要积极思考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优美语句或段落可以把它划下来或者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完了还可以写一寫读后感。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老师的阅读教学会很轻松。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预习,预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③要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如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圈划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三四篇课文之后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基本就能够掌握了。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课文为主,努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的去学习略读课文,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机会,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相应的也会有所激发。
四、学生朗读水平的加强,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平时的考试中,做课外阅读时,让学生至少读三遍然后做题。但是往往许多学生的错误率达到百分百,要么答错要么答不到要点上,甚至有的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根本不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归结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朗读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学生没有认真去读文章,更谈不上带着感情去朗读,自然也就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提高朗读水平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内容。答题才能理解到位,就不会出现答所非问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朗读中逐渐提高。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讲课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阅读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