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留学,不要怕看心理医生

2018-05-07 04:28温燕
环球时报 2018-05-07
关键词:留学生环球时报校园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温燕

成立于1983年的美国精英教育中心(CEE)是美国教育界知名的非营利机构,35年来一直致力于将高中生培养成科学技术领域的精英和领导者。早在1984年,中国外交部就批准了国内优秀学生参加CEE的科学教育项目RSI。每年,在科学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会被推荐并通过严格选拔参加CEE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共同举办的RSI暑期项目。不少中国学生在CEE的帮助下踏上赴美留学之路。CEE的创始人、总裁琼安·迪格那若(JoannP.DiGenn⁃aro)接触过大量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她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从自己的独特视角介绍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一些问题。

环球时报: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孩子去美国留学,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请问,这方面该如何应对?

迪格那若:学生的安全问题并非仅仅是交通事故、吸毒或校园暴力。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安全隐患的一种。依我们中心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虎妈不仅中国有,而是遍布全球。虎妈的特点是希望孩子发挥最大的学业潜能,所以她们对孩子施加的压力很大,但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有天赋的学生往往更为敏感、更容易患神经衰弱及心理疾病。弦绷得太紧会断,同样,给孩子施压过大会导致其心理崩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网上教程指导家长们帮孩子预防自杀、分解困难和挑战,因为精神疾病可能会摧毁孩子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我接触的学生中,也有神经脆弱和自杀的情况。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多见于主修数学和科学的学生,在加入我们项目的中国学生中,不乏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过自杀念头的学生。很多中国家长希望后代光宗耀祖,而独生子女政策更使他们寄希望于唯一的孩子出类拔萃、成为栋梁之材。

35年前,如果有合乎标准的中国学生,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他/她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现在则有数千名合乎标准的学生,竞争相当激烈。同时,有些学校种族歧视性的配额对中国学生的录取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却未必能被录取,他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所以,他们现在的心理健康、精神状况比早年的中国留学生更需要受到关注。另外,目前许多中国家长送孩子到美国读中学,孩子母亲也跟着陪读,但父亲尚留在中国做生意,这种状况会带来许多新挑战。

环球时报:如果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迪格那若:精神疾患的诊治并非易事,特别是亚洲学生通常比较内向,遇到问题,他们并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向外界倾诉。即便他们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也不愿让外界知晓,更不愿承认。因为有些家长只愿意看到自己孩子有能力的一面,只愿意向别人展示孩子有能力的一面。我已经发现与部分中国家长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有心理专家,但中国学生的家长必须容许我们让他们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一般来说,健康的孩子更会玩。这和中国传统观念的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形象并不吻合。美国的校园文化是“刻苦学习、痛快玩耍”。当然,中国留学生也逐渐意识到,进入大学后,要参与许多学校组织的活动、特别是体育运动,并要学会在这些活动中成为领军人物。

环球时报:对于一些校园治安事件,您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

迪格那若:中国留学生的一些组织经常和校方交涉,以帮助更多的新生了解接触人、处理事情的原则和边界。比如,尽量不要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到深夜,即便不得已而为之,你也不要选择独自一人从校园回宿舍;周末千万不可酗酒吸毒。在校园要言行谨慎,不要随便接近自己不了解的陌生人。中国留学生对这类情况了解得越多,他们在校园内外就越安全。

与异性朋友交往也要注意,有时交往美国人,中国女生很难发现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当然,我这么说有点政治不正确,但确实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男人。要知道,不少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

环球时报:中国学生该如何择校?迪格那若:家长应端正态度,不要只盯着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这样的名校。对于非顶尖的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学校才能让他们感觉更好、进步成长更快。我建议家长们抽出时间亲自到美国来参观一下校园。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整体表现?

迪格那若:现在的中国小留学生没有原来的老留学生那样能吃苦,因为有家中雄厚的资金资助,他们周末常常下餐馆、买名牌服装。同时,他们还喜欢扎堆儿,在一起讲中文。也许这样他们会觉得很舒服,但这不利于他们了解和学习当地文化。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相比,中国留学生在英文表达上存在明显的劣势,政治事务、国际关系、外交、法律、政策等专业是美国大学的强项,这些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很高。另外,中国学生勤奋但创新精神不够,创造力来自灵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聪明的学生更需要宽松的环境来施展他们的想像力。▲

猜你喜欢
留学生环球时报校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