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
近期,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114电话服务平台都推出了挪车热线服务,任何市民拨打114挪车热线,只要报一下车牌号,提出挪车请求,就能通过114平台系统直接转接和车主本人通话。114挪车热线服务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每天接转电话上万件次,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生活,但也不乏质疑之声,未经车主许可,商业平台转接电话是否对公民隐私权构成侵犯?又潜藏了哪些安全风险?
114挪车热线推出虽有诸多益处,但其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最明显的是114平台客服人员基本不会核实拨打电话的人是否真的需要挪车?由此引发部分车主的疑虑,莫名被动接到了陌生人电话,是否是对个人生活安宁的侵扰?交管部门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就将个人信息导入114平台,是否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如果有人利用114挪车热线,实施其他对车主的跟踪滋扰活动,甚至将其作为预谋实施碰瓷、敲诈勒索活动的工具,产生的危害将更为巨大。因此,在发挥114挪车热线优势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抵御挪车热线的安全风险,消除公众疑虑。
那么,114挪车热线的转接服务,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呢?根据民事法律相关规定,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未经公民个人许可,个人信息和生活安宁不得被他人非法侵扰和公开。但是,隐私权并非绝对性的权利,在权利的行使方式、权限范围上同样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当公民个人参与到公共生活时,隐私权必然要做出让度,才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政府行政部门出于公共管理的需要,也会依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
从隐私权合理让度的角度来讲,车主将私家车辆停放到公共场所,本身就是对个人车辆信息的公开化处置,这种公开化处置也就是默许了他人可以联系自己,提出挪车要求。因此,联系车主挪车并未侵犯其个人生活安宁,而是各方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交通管理部门出于交通管理秩序的需要,同样有使用车主个人信息的权力,只是在使用上必须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不能对公民个人权利造成不必要的限制。根据交管部门和114挪车热线的相关设定,虽然市民可以与车主通话,但是彼此间并不知悉对方电话号码,同时通过技术手段,交管部门可以只转让号码拨打权限,而不转让号码查询权限。114平台客服人员在转接电话时,也无法查看车主本人电话号码。因此,提出挪车要求,以及114挪车热线拨打程序的设定,都是对公民车辆信息的合理使用,而非侵犯其个人隐私。况且,随着此类热线的推广,今后车主无须在车上放置挪车电话便签了,更有利于保护私人信息不被他人窥探。
挪车热线虽然保障了隐私权,但仍然可能引发对其他人身、财产权益的次生风险,不法行为人仍然可以利用这个实施跟踪滋扰、碰瓷敲诈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必须更加周密114挪车热线的安全举措。一是从法律设定上,尽快出台公民个人车辆信息使用规范,严格限制公权力部门和商业平台的使用方式、使用程度,以便在服务公益的同时,最小程度地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二是从技术手段上来说,除拨打电话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要求提供车辆现场照片,核实挪车真实性,同时对双方通话进行录音,保留证据。三是加大打击处置电话挪车服务黑名单,对有违法行为的电话号码列入114黑名单,限制使用该项服务,同时,视情况分类别向122、110平台通报警情,落地查控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