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平
(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张家湾(现属楚雄市东瓜镇桃园村委会下辖村,有乡村人口160人左右)距离楚雄市鹿城镇1.5公里,国土面积0.14平方公里。张氏墓群处该村西南丘岭。现存最早张氏残碑署为“永历十一年丁酉”,即顺治十四年(1657)。其余墓碑续此所载,各代世系清楚,近代张氏字辈排行为“文(单名)、世、应、士(单名)、芝、毓、兆、锡、学”。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楚雄师范学院的前身)原校长张毓吉属“毓”字辈,笔者属“兆”字辈。像这样代代相继、世系清楚的墓群,当今已属罕见。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张氏墓地立有石制华表,全山林木茂盛。又因张家湾全部村民是贫下中农,张氏墓地是全村人祖宗陵园,故在20世纪中叶大兴水利期间,墓石未被移用于修渠筑坝,墓群得以保存;“文革”中,亦未以“四旧”而遭“扫除”,故今日所见墓群及六篇墓志,算是劫后馀生之物,极其宝贵。
这六篇墓志之所以产生,皆因张士进(1835―1873)以军功而为武官。清宣统《楚雄县志述辑》卷五《祠祀》载:“同治元年,邑绅署楚雄协李维述重修关帝庙,协戎张士进补修。同治十二年,邑绅署楚雄协张士进重修曲甸智民寺。”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武功传》载:“张士进,字升之,楚雄人,武勇有智略,家世农业,每发愤叹曰:‘大丈夫岂能终老田间耶!’咸丰间,本郡匪倡乱,以团首督乡兵杀贼,事平叙功,以把总用,旋晋守备。同治间,率偏师随剿,克镇南、蒙化、云南县等处,升游击,加副将衔。〔张〕士进遂添兵,绕道收复广通,还攻楚雄,亦克之,杀敌无算,赏“勇”号,加提督衔,以总兵用,权楚雄协副将,招抚流亡,宽宥协从,礼贤下士,与民休息,未及一载,以疾卒。”
图1张士进及其父母、祖母的坟墓(从左至右分别为张士进母亲朱氏墓、张士进墓、张士进父亲应泰墓、张士进祖母井氏墓)
楚雄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楚雄市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90页)有《人物·张士进》说:“字升之,祖居楚雄张家湾,和睦乡里,诚交宾朋。张士进早失父母,祖母昼耕夜绩,躬亲抚养。妻康氏,上孝翁姑,下育子女,外应乡邻,内理家政,亲族里党均称其贤,躬耕自持,家道渐丰。清咸丰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遍及全滇。为控制迤西咽喉,清军与〔起〕义军在楚雄几经争战,村寨丘墟,田地荒芜,人民转徙于深谷。避难途中,张士进痛失祖母,悲伤不已。其妻康氏劝他说:战乱如此严重,悲痛和逃避又有什么用?功名出于乱世,何不趁此有所作为。张士进然其言,召集各村丁壮,组织团练,护卫乡里,以图自保。其时,李维述崛起于上章(今东瓜镇),招兵马,结义勇。张士进遂与李维述、沈朝觐、张宗久等人相约,结为兄弟,聚众而起,保境安民,效忠清室。李维述最长为兄,张士进序齿以六为弟。张士进战则身先士卒,居则谋划运筹,为李维述所倚重,视若腹心。命他以团首督乡兵,复楚雄,解省围,攻禄丰,收三井(黑井、琅井、元永井),拔广通,叙功以把总升任守备。同治年间,率偏师攻下镇南、蒙化、云南县等处,升任游击,加副将衔。旋即率师绕道,从义军手中再次攻下广通、楚雄,累功加提督衔,任总兵之职,权理楚雄协副将。因镇压起义〔军〕有功,钦赐“珠尔杭巴图鲁”称号,封建威将军。咸同起义战乱平息之后,张士进力安桑梓,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与民休息,适应了人民乱后求安的心情。同治癸酉中秋,逝于任所。”
这六篇墓志按辈分先后排列,分别为张士进祖父世勋、张士进祖母井氏、张士进父亲应泰、张士进母亲朱氏、张士进、张士进夫人康氏。
今夫忠厚之名,人之所乐居,忠厚之实,人之所不乐受,而忠厚之报,究非人之所能争。盖忠厚者,垂裕之道,其报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理固然也。即如张太封翁者,讳世勋,升翁协戎[2]大父[3]也。父张公讳美[4],生子三,次世起,次世民,翁居长,自幼朴质,敦本务实,不事雕饰,人有所忤,亦浑然不校,殆古所谓无怀葛天之民者也。勤于耕作,暇则以服贾为事,无少间断,故中年之后,家道称小康焉。惟艰于嗣续,虽为应泰娶朱氏而无娠,至暮年,一孙以承宗祧,以娱晚景,而卒不可得。迨升翁生而太翁已先二年逝矣。时年四十有七,说者未尝不以翁之忠厚不获抱孙为悒悒,而不必也。夫川之滋培乔木也,必盘根错节而后逢其盛,天地之笃生杰臣,亦必聚精育秀而始见其奇,冥漠中,天实启之,固不可以迟速限也。升翁生二年而应泰公卒,赖井太夫人鞠育恩勤,抚之成立。自逆氛□□□,升翁依李镇军[5]部下,荡除群丑,累功至记名提督[6],□□□协镇[7],勋垂竹帛,荣施桑梓,翁虽不能含饴于生前,亦可以含笑于地下矣。世之人但知升翁之贵,而不知其先祖忠厚之所遗,夫岂可哉?
候选知县辛亥科解元再晚尹建中[8]顿首拜撰
楚雄县学廪膳生员王均顿首拜书
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季冬月中浣穀旦
注释:
[1]张太封翁讳世勋墓志:因原墓志题目藏于碑右侧石下,不能见,此为编者所加。
[2]协戎:副将之别称。
[3]大父:祖父。
[4]父张公讳美:张美为张世勋之父。
[5]李镇军:李维述,镇军是清代总兵的俗称。
[6]记名提督:提督之虚职。提督俗称“军门”,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从一品),所谓封疆大吏,受总督或巡抚节制。总督与巡抚掌军政,总兵官与提督掌军令。
[7]协镇:别称协台,为清代副将的别称。
[8]尹建中:宣统《楚雄县志述辑》载:“十三年甲戌,西路平,邑绅李维述旋楚,于南城内雁塔山下文昌宫旧址,新建雁峰书院,讲堂、书舍、后阁、大门、照壁、内外陈设齐备,延山长尹建中、谢焕章先后主讲,令生童住院学习,将叛产田租拨回书院。”又据马存兆《大理市芝华回族史稿》:“尹建中,凤鸣西街人,汉族,清解元,颇具才华,曾被杜元帅聘为宗师(原注:汉文教师),教授子女,官至帅府大参军。起义军东征时,亲随小姐杜风杨征昆明。东征失败,退守楚雄。据李玉振《滇事述闻》载:己巳八年(原注:清同治八年)李维述率‘师至楚雄,城内回烧火药局,启门迎降。伪大参军尹建中、安西大将军杜义(原注:大理人)亦投诚。’又载:庚午九年即同治九年,‘伪安西大将军杜义复叛,据镇南州城,官军攻之急。城破,伪大参军尹建中就擒。楚雄总兵李维述爱其才华,不忍杀害,便招随李维述在楚雄留用,先挂楚雄候补知县,后任楚雄知县。”
窃为良臣易,为忠臣难;为贞妇易,为节妇难。忠臣节妇者,国家休戚之所关,非历艰危而不变、任忧辱而不疑者不能也。如我升翁祖母井太夫人者,张氏之节妇,即张氏之忠臣也。幼适太翁讳世勋,伉俪甚笃。逮事舅姑,倡随以尽孝道,其操井臼、洁修膳、肩内政、勤俯育,非不著美当时,垂训后裔,而要不足为太夫人异也。所最难者,太翁早世,茹蘖含冰,抚应泰公,备尝辛苦,为娶太夫人朱氏。至道光乙未年,升之协戎生,宗祀有託,慈衷稍慰。居无何而应泰公卒,两世孤霜(孀),相依为命,而遇人不淑,必欲芟夷之,以遂其私,离间之,以利其有。幸太夫人不避艰险,御外安内,昼耘夜绩,历十余年之心殚虑积,卒能为升之成室,俾自树立。盖至是而夫人之心力竭、春秋高矣,又遭时变乱,旋以告终,寿享七十有八。
嗟乎!当大故迭乘、群情交构之际,张氏之祀,不绝如缕,使升翁无太夫人,何以有今日。今日者,升翁□佩虎符,膺专阃矣,而乌私莫遂,杯棬伤怀,节其行略焉,当道者闻于朝焉,异日温纶褒节,幽隐含辉,将与李令伯[2]、虞升卿[3]家世并传史册,不朽也。虽累裀列鼎,未及生前,亦数之不可强者耳,夫何憾焉。
辛亥科乡进士吏部拣选知县乡晚尹建中顿首拜撰
注释:
[1]诰封夫人:诰封即诰命封赏。明清时,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清朝对一二品官员之妻,给予夫人称号,称“诰封夫人”。
[2]李令伯:李令伯即西晋李密,其《陈情表》为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
[3]虞升卿:虞诩,字升卿,小字定安。东汉名将。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
公讳应泰,号平阶,吾乡诚悫君子也。祖居楚之北界张家湾,屡代皆忠厚,不染薄俗,时人称其家有公艺百忍[2]风焉。公赋性质良,秉心恪谨,自幼无谰言,无诡志,处族党则亲逊不争,待交游则和悦不竞,于二人之前,孝行尤笃,故其时太封翁、太夫人家虽不丰而一堂聚顺,啜菽饮水,欢如也。长,娶姻母朱氏,伉俪甚笃,夫唱妇随,洁修馨膳,甚得堂上欢心。道光乙未仲秋而升之六弟[3]生,端好隽慧,太封翁、太夫人含怡□弄,视若掌珍,且谓此后螽羽振绳,未艾也。不意家运方屯,升之甫五龄而亲翁遽逝,享年三十有八。不数年而太封翁也相继辞世。当斯时也,两代孤霜(孀),三尺黄口。空房相对,频掩泣于蛩机;据地无知,犹肖形于彪子。门祚之衰,亦已甚矣,而亲附者又不见矜恤,且践履之、离逖之,以快其倾轧之志。幸井太夫人既寿且康,图艰任钜,教诲抚育,卒为完其家室,俾自成立,不可谓非苦尽甘来之候。乃花门[4]煽乱,屠尽楚城,村落丘墟,流离转徙,而井太夫人遂以溘逝。升之勉终大事,乃奋臂振兴,毅然有功名之志。时述方建义旆,选士马,招贤豪,而升之适从左右后先,恂恂唯谨,以兄礼事述,述亦倚而弟之,序龄以六。丁卯冬,升之□□以从,遇战则身先士卒,历著战功。省围解后,分师西徇,不一月而元永、广通、南安、楚雄各州郡次第恢复,大宪重之,奏加协镇衔、勋勇巴图鲁[5]名号,补授腾越镇中营游击[6],委署楚雄协篆[7]。太封翁以覃恩[8]封武功将军,宸藻褒荣,光增泉壤,积善余庆,信有征也。予与升之,友爱最笃,且悉其家世,爰掇崖略,以志不朽。
腾越总镇达春巴图鲁[9]姻侄李维述信古氏[10]顿首拜撰
注释:
[1]武功将军:清武将官名,从二品。
[2]公艺百忍:唐朝山东郓州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其家风美德誉满天下。高宗登基不久,假有事泰山而路过郓州之机,特地微服出访,亲幸其宅。当问其子孙何盛,亲族何睦时,张公艺指着内厅壁上祖书一大“忍”字,并言明其字历经百载。因此,张姓族人后来则以“百忍传家”为荣,并以“百忍”为堂号,常勒石于民宅大门之上。
[3]升之六弟:据先辈传言,张士进与李维述等于楚雄朝阳寺结为金兰,张士进序齿居六,故李维述称其为六弟。
[4]花门:即花山门。在居延海北三百里。唐初在花山门上设立堡垒,以抵御北方外族。天宝时,花门山为回纥占领。后因以花门为回纥之代称。杜甫《留花门》诗:“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5]巴图鲁(满语:baturu),与蒙古语的“巴特尔”同义,汉语音译蒙古语为拔都。汉文翻译“英雄”、“勇士”,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6]腾越镇中营游击:腾越即今腾冲。镇,又称总镇、总兵,清代绿营兵高级武官,受提督节制,掌理本镇军务。游击为清代绿营兵设游击,职位次于参将,分领营兵。
[7]署楚雄协篆:协:清绿营兵制以副将所属为协;清末新军制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协,约相当于后来的旅。篆为官印的代称。署楚雄协篆意即代理楚雄协副将职务。
[8]覃恩:皇帝对臣民的封赏。
[9]达春巴图鲁:“巴图鲁”为清王朝给武将的赐号,乃满语译音,为“勇将、能干”之意,“达春巴图鲁”则是比“巴图鲁”高一层级的赐号。
[10]姻侄李维述信古氏:李维述,字信古,楚雄县东瓜上章村人。早年赶马帮,考中过秀才。咸丰间,云南各民族起义,李维述组织团练,投效清军,镇压回民起义,累官至腾越镇总兵,钦赐勇号“达春巴图鲁”,封镇威将军,赏云骑尉世职。《清史稿》《新纂云南通志》《楚雄市志》有传。宣统《楚雄县志述辑》列其名于“孝友”,曰:“李维述,字信古。生有勇略。畜马贸易。惟凡事顺母,为难能。母患咳喘,治未愈。咸丰初年,地方乱,首办乡团,攻克各路,不避艰苦。以军功历官协镇,保提督。时讲古人忠孝。同治六年,守楚,贼入城,维述出走。以母咳喘,匿扛箱内,旁杂蛮锣铜号声以掩贼。抵省,布政司宋延春、粮储道彭毓崧题‘忠孝智勇’以旌之。”李维述对张士进之父以“姻侄”自称,亦证明先辈传言维述与张士进为金兰之交的事实。
今使为父母者,恩勤鬻育而累裀列鼎,备臻禄□于高堂;为人子者,富贵利达而含饴分甘,乐承欢心于具庆,岂非人生之所甚幸。无如遭逢不齐,欣戚原难同也。即如朱太夫人者,升翁协戎所自出也,秉资柔顺,赋性安和,井太夫人恒爱怜之,抚如己出,成礼后,与泰公黾勉同心,服劳奉养,左右唯谨。及翁升之在抱也,摩石□之顶王,父母□而乐之,谓螽羽诜诜,自兹其缉,蛰有象也,而张氏艰于嗣续之心,不觉悠然忘之。乃时数方屯,应泰公旋以疾卒,太夫人茕茕孑立,与寡母形影相依,惟以抚孙为事,而世变百出,遂至悒悒以终,享年四十有二。倘天假以年,则至今尚存而年未古稀。升翁每谈论之,未尝不深以为恨。然升翁奋迹行间,跻荣将领,封典煌煌,固已花诰[1]宠颁矣。风木之悲,抑又何茕焉,爰为之序,且系以铭曰:
珠怀川媚 玉润山辉 黄焚墓顶 阐幽发微 元归毓德 众美载归 克昌厥后 戎马宣威 计安桑梓 绩纪钟□ 流光积厚 奕叶留薇 振绳昌炽 聚顺庭闱 丰碑屹立 山水含辉
辛亥科乡进士吏部拣选知县愚侄尹建中顿首拜撰
注释:
[1]花诰:用金花罗纸书写的诰命。封赠大臣之母或妻时用之。
誉谓:艰难困顿,天之所以砺英才也;变乱忧危,天之所以成杰□也。如我升翁军门[1]大人者,幼失怙持,育于祖母,遭家多难,李令伯之孤苦零丁,盖备尝其况矣!井太夫人矢志抚孤,恩勤备至,及长,为娶夫人康氏,俾立室家。升翁亦仰祖母之慈,勤慎自立,朝夕率康夫人敬事弗怠。庚申之变,贼肆焚掠,流离转徙之际而井太夫人遂殂。升翁勉终大事,誓雪此忿。闻信翁军门方举义恢复,乃约同辈徒依之,战则挺身直前,居则随事尽力,故信翁军门委任而器重之。自军兴以来,信翁军门三复楚城,以及解省围,克禄丰,收三井,拔广通、镇南,攻云县,得升翁之力尤多,其于信翁军门,可谓手足而腹心者也。今幸军务肃清,蒙合大宪补授腾越镇中营游府,加珠尔杭阿巴图鲁勇号,累功至提督。军门年未强仕,攻取则握符,凯旋则筮仕[2],署理楚雄协镇,于兹五年,亦云荣矣。乃髀肉未生,而旧疾遽作,遂于中秋夜分告终。嗟嗟,敌人尽,谋臣亡,岂自古类如斯耶?抑亦命之修短有数耶?窃叹天之所以报施勋劳者为甚薄也。然烈丈夫出身戡乱,殁在泉壤,功在社稷,其又何恨。以视夫槁首异馘,终老牖下者,又岂可同日语也。
辛亥科举人尹建中赞 蓝翎从九品张微庸书
同治十二年冬月壹日立
注释:
[1]军门:清代对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之尊称。
[2]筮仕:古人将外出做官,先占卜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
夫人姓康氏,本邑巨族之女也,生而聪慧,举止端庄,寡言语,习勤俭,及长,工女红,善烹饪,数年不出闺门。封翁闻其贤,为其子诰封建威将军总戎升之娶以为室。入门孝翁姑,下气柔声,不敢有违颜色。先是总戎公富有田产,募工种植,收获颇寡,自夫人于归后,凡一切栽插刈获之事,与总戎公亲身监督而指示之,以故每年田中所入,较往日为多,而家计日渐丰足。封翁夫妇私相喜,曰:有媳如此,可以与吾家矣。
及咸丰初年,封翁夫妇相继物故,夫人相助总戎公丧葬,事事尽礼,亲族里党均称其孝焉。迨至咸丰七八年间,通省回匪倡乱,夫人劝总戎公团集乡练,自保乡里。迄于咸丰十年后,郡城失陷,贼乱如麻,深山穷谷,几无避难之所。夫人谓总戎公曰:“贼势猖獗如此,将何所逃?功名出于乱世,君岂不闻‘朝为田舍郎而暮登天子堂’乎?”总戎公深服其言,于是团集各村丁壮,随同李信古军门,攻剿踞城回逆,请为军锋,身经百战,收复本郡及广通、禄丰、三井等处,力解省围。省城肃清后,复同信古军门统师西上,收复镇南、蒙化、云县等城。总戎公数年中勋业卓著,官阶显荣,谓(非)夫人替助激劝之力哉。
同治癸酉年,总戎公因积劳,病故于楚雄协任内。斯时也,两少君年尚幼穉,丧葬诸事,夫人竭诚料理,均臻妥善。每训其子,以刻苦力学忠厚为人,勿效他宦门子弟之奢侈,延师训课,不惜重聘,故两君先后名列胶庠。
本年秋间,夫人因操持家务,心血大亏,因病不起。兹附瘗于祖茔形胜之地,两少君问叙于余,欲表扬其母夫人之生平,以垂不朽。
富与总〔戎公〕系少年至交,咸丰十年及十一两年间,与总戎公同营办事,每逢夜话,总戎公每称道夫人内助之贤,兹虽远隔三十馀年之久,其所言未忘也,因撮其大略,志于墓,而为之铭云:
夫人之德 温惠慈良 夫人之行 严肃端方 治家有道 教子有方 怡色柔声 教于高堂 劝夫从戎 刃战疆场 献馘擒渠 杀伐用张 帝颁显爵 赐以鸾章 夫荣妻贵 梓里有光 复教二子 名列胶庠 四德均备 族党称扬 兹当卜葬 居山之阳 带水环绕 佳木苍苍 无风无蚁 体魄以藏 安而且吉 百世永昌
赐进士出身知安徽婺源县事愚弟杨春富[1]顿首拜撰
楚雄县学禀膳生员愚侄洪福沐手敬书
注释:
[1]杨春富:楚雄人,咸丰乙卯(1855)科举人。同治戊辰(同治七年、1868年)科进士,官婺源县。光绪间,在楚雄购置学宫器用、管理和丰义仓等方面。宣统《楚雄县志述辑》载:杨春富,字名园。性古直。家贫力学,博通经史。与人交,不轻然诺,诺必践。中咸丰乙卯科举人。同治二年癸亥,楚大饥,赴省请赈济,煮粥救荒。戊辰成进士。官婺源知县,爱士恤民,讼狱无枉,严门丁,绝馈遗,地方以清白正直慈惠称之。引疾归,历掌楚雄、黑井、蒙化、大理等处书院。寻管和丰义仓,推陈出新,乡里服其品学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