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一 涛
(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江门 52903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多由骨质疏松引起,表现为严重的腰背痛,腰部活动受限,并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本病易导致脊柱驼背畸形,一般于背部疼痛或外伤就诊时才发现。以往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给予药物、支具等,但难以恢复病变椎体高度,效果不佳[1]。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微创方式,经皮肤以及椎弓根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了椎体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研究分析经皮椎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4.8±4.4)岁,病程1~18个月;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1±4.3)岁,病程1~14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经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主诉均有腰背部疼痛,活动明显有限,均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摔倒后臀部着地、突然弯腰等,查体脊柱呈角状后凸畸形,病椎棘突处压痛、叩击痛,X线片显示椎体呈广泛性骨质疏松,病椎前缘压缩,成楔形变[3];排除有椎体成形术绝对禁忌症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致伤原因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经皮椎成型术: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直视下行手术定位,在体表标记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以1%利多卡因局麻,麻醉深度至骨膜;在C型臂X线机透析下从患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后缘,距离椎体前壁2~3mm处停止穿刺,抽出针芯,将调配好的混有显影剂的注射用骨水泥制成稀粥样,注入骨水泥,并持续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直至骨水泥充填至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射,避免骨水泥外渗进入椎管、椎间孔及血管内。取出穿刺针,粘贴创口,待骨水泥充分凝固后将患者送入病房[4]。(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沿椎弓根穿刺,直至到达椎体后壁,再刺入椎弓根内侧,行至椎体前中的1/3处,扩孔、植入球囊,骨折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满整个椎体。两组术后均平卧24h,行抗感染治疗3~5d,术后2d开始腰部以及背部肌肉锻炼,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标准术后1个月依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片表现判断疗效。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明显疼痛,腰部功能明显改善,X线片检查骨折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疼痛有所缓解,腰部功能有所改善,X线片检查骨折基本愈合,极少有并发症发生;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及腰部活动受限无改善,X线片检查骨折未愈合,且出现明显并发症[5]。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个月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腰部功能情况,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总分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部活动情况,并测量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30226293.33对照组30245196.6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骨水泥注入量(ml)观察组3023.8±5.14.15±2.08∗对照组3039.6±6.76.11±1.7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ODI指数、病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组别例数VAS疼痛评分(分)ODI指数(%)病椎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组301.6±1.810.1±6.462.3±8.418.1±2.3∗对照组301.9±2.110.3±6.162.1±8.618.2±2.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VP与PKP的操作基本相似,但PKP采用气囊装置膨胀,能够有效恢复病变椎体的高度,再移走球囊,在空腔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注入骨水泥,使得注射骨水泥时的压力较PVP减小,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几率降低。因此,PKP对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方面效果显著,但对于较严重后凸畸形椎体前中柱重建效果不佳,且临床操作复杂,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VP,手术费用高昂,使得临床更多的患者接受PVP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也证明了PKP手术更为复杂,但骨水泥量注入较多,有助于加强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6]。
PVP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骨水泥穿刺注入到病变的椎体内,提高病变椎体的稳定性,治疗受损椎体病变,防止椎体进一步发生塌陷风险,达到缓解、消除疼痛,恢复腰部功能的目的。本研究中采用单侧PVP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由于骨折后引起的出血水肿等病理变化主要局限在疼痛重的一侧,所以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方法。PVP作用机制为:一方面骨水泥本身能够加固椎体结构,增强椎体机械稳定性,减少椎体变性对周围神经的压迫;另一方面骨水泥对椎体周围的神经组织有毒性作用,可减弱痛觉的传导冲动,其在椎体内聚合时会释放大量热量,降低对椎体的痛觉神经末梢造成损伤[7]。因此,PVP治疗效果确切,达到良好恢复效果,术中准确掌握穿刺点、进针方向、骨水泥注入量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ODI指数、病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充分说明经皮椎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良好,能够明显增强椎体稳定性和功能活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邵文彬,陈豪.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6):89~90.
2 白云鹤,吴若丹,卢斌,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85~86.
3 田易.经皮推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1~24.
4 甘心荣,饶敏杰,张功恒,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2):1123~1126.
5 刘聚红.3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87~188.
6 凌峰,李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83.
7 邓爱民,张印,李国祥,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创伤外科杂志,2015,17(4):3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