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芬
(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0)
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一旦患病容易反复发作,且10岁以前是该疾病的多发期,我国的癫痫发病率在为0.4%~0.6%。癫痫发作特点包括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发作时间无法预测且在患儿发作时临床医师很难亲眼见到患儿具体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较难,导致后期给予患儿对症治疗困难度较大。为了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救治,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应当及时对癫痫进行监测与诊断。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癫痫疾病的发作并没有较强的规律性,难以对癫痫波进行有效的捕捉,医生难以对患儿予以高效的诊断[1]。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低,他们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诊断工作面临较多的阻碍。基于此,临床上在诊断小儿癫痫发作期间提出了视频脑电图特点诊断方法,对比常规脑电图检查而言,临床优势明显更佳。据相关性文献报道,传统常规脑电图检查虽然描记时间较短,但是阳性率较低,而动态脑电图阳性率虽然阳性率得到了显著性提升,但是,伪差较多且假阳性率较高,存在不符合临床结果的情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发现脑电图监测时间与癫痫检出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文中将以240例癫痫患儿为例,对脑电图监测的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择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40例癫痫患儿,将其根据脑电图监测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患儿男65例,女55例;年龄在1~15岁之间,平均(6.66±3.93)岁;癫痫发作次数平均为(3.44±2.79)次。参照组患儿有男61例,女59例;年龄在1~14岁之间,平均(6.71±3.43)岁;癫痫发作次数平均为(3.26±2.55)次。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使用日本光电数字化视频脑电图仪对患儿进行监测,以国际化10~20系统为标准对电极进行安装,对患儿予以双极导联以及导联分析。若患儿年龄较小、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则应由家属配合使患儿采取坐位,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时间予以调整,如有必要可适当将检测时间延长,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若患儿积极配合,则应当让患儿在清醒的状态下闭眼睛,并在监测中保持深呼吸,通过闪光刺激试验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若患儿处于睡眠状态,则应当在安静睡眠的状态下完成监测,描记3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以《临床脑电图学》[2]中的标准对视频脑电图进行判读,若图像存在节律性爆发、高度节律失调、棘慢复合波、尖波、棘波、多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则可认为出现了癫痫样放电波,存在癫痫样放电波为阳性,不存在则为阴性。对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
本组研究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χ2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在癫痫检出情况方面,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6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9.17%;实验组的总异常检出率为7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33%。各组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
表1 两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正常癫痫样电波非癫痫样电波总异常实验组1208(6.67)76(63.33)36(30.00)112(70.00)参照组12029(24.16)47(39.17)44(36.67)76(63.33)
癫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可反复发作,病情较为复杂,主要临床表现是惊厥以及意识障碍,小儿为多发群体之一,该群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脑部神经元出现了放电异常的情况,继而引发患儿出现临床综合征。由于患儿年龄、脑部结构、放电扩张范围、神经元放电位置等情况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以及发作类型也不相同[2],一过性较为明显且较难给予患儿病情进行及时观察以及确诊。同时由于患儿年龄较低,他们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很难据此作出准确的诊断[3]。但是,多数患儿病理自脑电位传导时可出现一些特征性变化且可以作为根据进行患儿疾病诊断和治疗。在临床诊断患儿时,需要明确某些发作性症状是属于癫痫还是属于非癫痫性,给予癫痫正确分类,以便于选择正确药物治疗,促进患儿临床疗效显著性提升。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结合脑电图检查可以使得患儿发作时以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波异常均被发现和记录,在结合多项激发方法以及特殊电极的基础上发现患儿异常癫痫样波的概率在80%以上,利用视频脑电图和脑电监测仪可以24h观测和记录癫痫患儿的脑电波变化且在癫痫发作时可以及时准确的记录患儿发作整个过程的异常脑电波,可促使临床诊断更具有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极具科学性的临床依据,可以很好的弥补常规脑电图监测的不足并更好的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小儿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本次研究显示,在癫痫检出情况方面,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6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9.17%;实验组的总异常检出率为7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33%。各组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由此可见,24h内为最佳监测时间,越早监测准确率越高,本次监测结果与刘红[3]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由于患儿年龄、脑部结构、放电扩张范围、神经元放电位置等情况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以及发作类型也不相同,对患儿的诊断工作面临较多的阻碍。而研究证明,及早对患儿予以视频脑电图监测能够提高检出率,24h内为最佳监测时间,且不同发病类型患儿的脑电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明确其特点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魏建蓉.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医药前沿,2012,2(19):309~310.
2 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148.
3 刘丽萍,商鸿.不同时间小儿癫痫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甘肃医药,2015,7:523~524.
4 刘红,刘长云,孙鲁妍等.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