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筱
摘 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综合方面的均衡发展,农村区域差异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局。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原因,根据湖北区域差异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对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有8亿人口,农民对于农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国地缘辽阔,各个地区在地理位置、农村人口素质、地区教育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区域农村的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为例,分析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探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著名的“中部粮仓”和“鱼米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0521家和25630个,同比分别增长16.1%、28.6%,系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10万余人。夏收油菜、淡水产品产量,均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水果、茶叶量稳效增,肉类、禽蛋产量保持稳定。从整体上看,湖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湖北省各地市州在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发展路径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以武汉为首的鄂东地区各市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支持发展“互联网+品牌农业”。处于鄂西北地区的恩施、十堰、神农架三地则以农民组织化、农业机械化、农村信息化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湖北中部地区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龙头企业整合重组,高标准发展城郊农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观光农业和休闲渔业,发展以农机、农技等为重点的农村新兴服务业等方法来提升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武汉市、荆门市、仙桃市农村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2015年的湖北农民收入水平为例: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22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州,处于第一方阵;荆门、仙桃、潜江、鄂州、荆州、襄阳、天门、随州等八个市处于第二方阵,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3000~15000元之间;咸宁、黄石、孝感、宜昌等四个市处于第三方阵,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000-13000元之间;其它四个市州处于第四方阵,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以下。因此,开展对湖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总结各区域发展的特色、经验,探索湖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实现非均衡与均衡协调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湖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
1.自然资源条件影响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域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充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赋存良好,水能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41.3%。区域内已形成以粮棉油蔬菜种植与水产畜禽养殖为基础,以干果、菌类、茶叶、烟叶、中药材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体系。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丘陵、山地、平原兼有分布,农业资源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是湖北重要农产品产区。
2.地理区位条件影响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域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充足,对于加快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鄂西生态圈,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神农架林区,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等26个县(市、区)。区域面积占全省70%,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40%左右,生态赋存良好,水能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41.3%;三是长江经济带,该区域涉及全省8个市州48个县市,长江湖北段全长1061公里,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丘陵、山地、平原兼有分布,农业资源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是湖北重要农产品产区;四是汉江生态经济带,主要包括汉江中游及鄂北岗地旱作农业区。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较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所在区域,兼有南北过渡气候地带特征,光能充足,雨热同季,水土易流失。
3.劳动力资源条件影响
一个区域劳动力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劳动力质量高,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使区域经济发展放缓。
4.科学技术条件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技术是各种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的手段,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果的大小,它是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保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武汉城市圈地区的农村科技水平比其他地区仍是十分超前的,科技创新人才、农业科技高校、科研所等先进的科技和发展科技的条件主要都集中在武漢城市圈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资源十分匮乏。
三、湖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很强,但是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缩小湖北省农村经济区域差异,必须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经费开支,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门经费项目。要依托科技进步,要把它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必须真正树立依靠科技求发展的思想,转变只抓经济或者农业的单向管理模式。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对农业的扶持,提高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改变农村产业间和产业内部不合理的因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最终使其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慧.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子解析[J]. 地理学报,2008,63(8):7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