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愈
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很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色。
美国人从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他们那种让中国人难以置信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刚出世的婴儿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他们认为,分室而居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影响很大。分室而居,就是在孩子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父母替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环境。
在美国,人们往往是两三口之家住一幢洋楼,就是那种有数不清的门窗的“小”洋楼(我有位朋友的小洋楼有76个大大小小的玻璃门窗)。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房子少的占地一两亩,多则十几二十亩。
前不久,我们一家到矿矿(作者的孩子)的初中老师亨利克先生家做客。亨利克先生和他的妻子克瑞思蒂以及儿子萨米,住在一栋有三间睡房的小平房里。别看萨米才是个三个月大的婴儿,但已独占一间睡房。萨米出生没几天,就“独立”地睡到自己的房子里了。
亨利克先生有点得意地带我们参观了萨米的房间。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墙壁涂成天蓝色,四面墙上各画着一个象征性的窗口,每个窗口里探出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头:大象、狗熊、海豚,还有只小鸭子。房子的一角,放着萨米有栏杆的小床。屋里的小柜子、小桌子十分小巧可爱。
美国人虽然与自己的婴儿分室而居,但让狗、猫等宠物与自己同床而睡。原因何在呢?我想,这大概是一种补偿,一种不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同床而睡的补偿,是在弥补爱的缺陷。
有趣的是,在萨米小床上方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电视摄像头。电视监控荧屏则放在亨利克先生和他的妻子的睡房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屏幕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麦克风挂在萨米的小床边上,无线接收器可以随便移动,父母在其他房间或者厨房里活动,都可以随时听见孩子房里传出的声音。
亨利克先生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让孩子自小就觉得从心理上独立于父母,但父母又从生理上密切地监控孩子的成长。
现在就更先进了,用手机都可以看到家里孩子的一举一动。
文化不同,观念也不同。前两天听美国当地新闻,一个孩子已经5岁了,其母亲还给他喂奶,与他同床睡觉,结果引起公愤,被起诉对孩子进行“性残害”。
美国的孩子路还不会走时,就学会自己吃饭了。按照美国一般家庭教育的要求,8~12个月的孩子就要学会自己用杯子喝东西,8~14个月的孩子就要学会自己“喂”自己吃东西。
美国2~3岁的孩子,就要求自己穿衣服,到了4~6岁,就能自己穿袜子,自己系鞋带。
美国孩子在选择玩具、学习功课、结交朋友等方面,也都很独立。干什么事,父母事前都會问一问孩子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尊重孩子,而且是要孩子参与思考。在孩子能思考以后,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经过孩子自己思考而参与的活动,是没有“心”参与的活动,是无法培养独立性的。
由于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少美国孩子在被送去托儿所或幼儿园时,虽然也会情绪不稳定,但时间一般很短。有的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在家里还快乐;有的半天左右就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