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萧达 李珍 青木 ●本报记者 张倍鑫 崔杰通 ●汪析
全球瞩目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昨天在北京落下帷幕,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一些共识,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此次磋商前,美国屡屡高调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遭到中方反击,多方担心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陷入贸易战,3日和4日磋商期间,全球股市以及投资者紧张不安。一次48小时的磋商不可能完全解决中美分歧,但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此次磋商大大缓和了贸易战的紧张气氛,为接下来的协商解决增加了空间,两国参与磋商的超级名单也凸显双方对相互关系的高度重视。中美最近的贸易争端被认为核心在于“高科技竞争”,美国媒体甚至拔高到“重新制定美中经济和权力关系规则”的地步。美国彭博社4日评论称,此次北京磋商,美中“以平局收场”。
“平局”
“我们进行了良好的对话”,4日一早,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在酒店对记者说的这句话,迅速在国际媒体上传播。4日是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第二天,全世界都在紧张地等待结果。FXTM富拓研究分析师奥通加警告称,会谈中出现任何可能破裂的迹象都将增加风险忧虑,“惩罚全球股市”。对姆努钦的表态,英国《卫报》称之为“美国代表团的欢呼”。
4日下午,中方发布磋商结果。官方消息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报道说,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美中第一轮磋商以平局收场。”美国彭博社迅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报道称,美中在北京进行的为期两天的讨论以求同存异结束,双方都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德国《焦点》周刊认为,这是“中美防止贸易战迈出的一大步”,两国仍未能化解贸易纠纷,但在一些领域已达成共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前面的路还很艰难”。德意志广播电台评论说,会谈给双方进一步对话创造了条件。
或许是美国官员有意塑造其在磋商中的“强势”,西方媒体4日晚些时候报道称,美方磋商之前向中方提交了一份要求清单,包括要求中国在2020年前使美中贸易逆差减少2000亿美元、降低关税、削减对新兴产业的补贴,此外还要求中方对美国限制中国对美敏感部门投资的做法不进行“反对、报复或挑战”,不瞄准美国农民和农产品(进行制裁)。美国底特律新闻网称,这份清单内容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招致中国网民对美批评。报道引述一位中国学者的话称,美方简直是“狮子大开口”。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汤米·谢对路透社称,美国要求中国2020年前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很不现实的,这可能是美方的谈判策略,开始就漫天要价。他称,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低储蓄率,但这个问题没有被真正提出来。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表示,在此次经贸磋商中,中方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总统报告中方立场。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4日对《环球时报》说,从公布的磋商情况看,这次对话取得了进展,很多人一开始预测的“翻脸”“破裂”并没有发生,中美双方取得一些共识。更重要的是,中美开启了一个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这些经贸问题的进程,两国之间有了一个双边渠道。对话机制建立起来,双方就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不会导致在经贸问题上摊牌,也就是能够避免严重的贸易战爆发。他预计,这次是美方代表团赶来北京,过段时间中方可能派工作组或代表团赴美,继续磋商。
温迪·卡特勒曾任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副代表,负责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据香港《南华早报》4日报道,卡特勒预测,随着贸易战威胁特朗普的票仓变得更清晰,美国将改变或推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他们会花更多时间了解收到的意见。“政府竭力拿出一份对中国伤害更大的关税清单,我想,有些意见会显示美国企业、工人会受到影响”。卡特勒称,美国政府可以推迟加征关税,他们可以说,“我们在谈判,我们要暂停调查”。
美国CNBC4日分析称,美中贸易磋商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它将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困难的问题很难解决。觉得我们能通过一次会谈就能搞定谈判,认为我们派出这支代表团过去就能达成大交易,这都是幼稚和不现实的。”奥巴马政府时期在美国商务部负责国际贸易的副部长史蒂芬·赛利格,3日对该网站表示,特朗普谈判团队本周的北京之行,最好的期待就是渐进性变化。他认为,美方团队中主要是那些上任时间极短的人,他们不了解中方人员,“在亚洲,建立关系是谈判的重要部分”。Safanad投资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拉特利奇则质疑美方的态度:(美国)对贸易的第一反应总是捶打自己的胸脯,声称美国好、中国坏。
特朗普的压力
“不可预测”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最明显特征之一,未来他会不会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以及如何调整,难以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因威胁与中国打贸易战在该国国内遭受压力。
“全球化在此。我们除不掉它的。贸易战是愚蠢的。”美联社4日引述加州州长布朗的话称。布朗在比佛利山庄举行的一个企业峰会上表示,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由于商业、气候和安全问题密不可分,两国都需要超越冲突,在日益变化的全球经济中合作,“不要关税。小的、大的贸易争端也都不要,它们会阻碍我们。那一套今天行不通。我们要找出有效的法子。”布朗表示,美中作为未来贸易伙伴有着巨大潜力,但“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此言显然是在批特朗普。2017年,加州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1750亿美元,比2013年增加近20%,布朗称,“在加州,我们不受华盛顿政治的拖累。我们有自己的政治”。
不只是加州在施压。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和全国零售联合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特朗普提出的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加上中国宣布的报复性关税,将导致美国的GDP减少29亿美元,美国就业岗位损失将近13.4万个。
据英国《金融时报》4日报道,中国买家已停止采购今年秋季将要收获的美国大豆,中国正从美国转向巴西和加拿大。这个迹象表明贸易紧张正在改变购买模式,损害美国农户利益。报道称,大豆已成为美中贸易口水战中最具争议性的领域之一,部分原因是这种作物的种植区位于美国中西部,这里的几个州在大选中投票支持了特朗普。
特朗普面对的国内压力远远不止于此。《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本周已经雇用一名曾在弹劾案中代表前总统克林顿的华盛顿律师。这一迹象表明,白宫认为特朗普官司问题一时不会结束。特朗普的顾问们看到新危险隐隐逼近:如果中期选举后民主党人赢得国会控制权,他们就有权发出传票甚至举行弹劾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