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体可分为句子所表达且带有语法标记的语法体和动词或谓词所表示的词汇体(Smith,1997)。语法体有时又被称为视点体,因为体的使用经常与说话人观察行动的角度相关。国外学者对体的综合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omrie(1976)提出的“体是对情状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观察方法”。他把体分为两大类: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并指明二者是相对概念,完整体从外部观察情景的整体,不区分构成情景的各个阶段;非完整体则是观察情景内部,与构成情景的内部结构紧密相连。而Comrie在此提出的情景是个综合概念,可以是静止的状态,动态的、视为整体的完整事件,或者是考察内部构成的动态进行过程。由此可见,Comrie主要研究的是语法体。
词汇体的考察最具影响力的是Vendler(1967)提出的四分法:状态动词(State静态的、没有内部时间结构)、活动动词(activity动态的、没有内部时间结构和终点的同质过程)、实现动词(accomplishment动态的、有内在终点的实现过程)以及成就动词(achievement动态的、有内在终结点、也可能瞬间引发终结)。Vendler将这一四分体系内在语义特征归为三类:punctual(瞬间的)、telic(有终点的)和dynamic(动态的),分别用正负参数表示,该分类为体压制现象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参照。如图1所示:
图1 体类别的语义特征(Vendler,1967)
汉语体系统的构成,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早期的汉语体貌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力、吕叔湘、高明凯、赵元任等几位汉语语法研究的大家。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汉语虚化或半虚化的体貌标记,归纳出汉语体貌系统虽然名目、种类各不相同,但核心内容是一致的。近代对汉语体研究较系统的是戴耀晶,他指出考察体的意义必须结合句子,句子是表述“事件”的,仅把体的定义着眼于动词是不完善的。因此,戴耀晶从事件角度定义体: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他将汉语体系统分为两大类: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完整体主要有三类:(1)现实体(动词后加“了”);(2)经历体(动词后加“过”);(3)短实体(动词重叠)。非完整体也主要分为三类:(1)持续体(动词后加“着”);(2)起始体(动词后加“起来”);(3)继续体(动词后加“下去”)。其研究与国外学者体貌的研究思路相契合,肯定了Comrie和Vendler观点的同时,又研究得更加深入,但他对汉语非完整体的考察不够完善。陈前瑞(2003)认为,汉语体貌系统是由情状体、阶段体、边缘视点体、核心视点体组成的四层级系统。其中,边缘视点体语法化程度较低,包括完成体和进行体(正、正在、在、呢);核心视点体是语法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视点体,包括完整体和未完整体(词尾着)两类。受Comrie的影响,他将进行体和未完整体统称为内部视点体。
结合上述体系统的研究,综观戴耀晶和陈前瑞对于汉语体系统的分类,本文的“非完整体”是综合概念,应包含持续体(着)、进行体(正在、在、呢)、起始体(起来)和继续体(下去)。构式内部成分“体”的考察需结合Vendler(1967)的四分法及图1的语义特征分析。对“非完整体”压制现象的考察需涵盖以上体类型,以达成较系统的分析。
近年来,构式才被学者们视为一种理论分析方法。这与生成语法认为只研究句法形式结构而忽略其语义、语篇功能就能分析语言特性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在构式框架下,语言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可以部分重叠,不必考虑底层结构和生成结构。Goldberg认为,构式是一个形式语义对,且该结构的某些形式或语义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以及其他构式而预测(转引自袁野,2007)。Fillmore和Kay重点研究的是诸如“What's X doing Y”的标记性构式(marked constructions),WXDY构式。将WXDY构式整体和构成部分从句法、语义和配价特征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综合为一个合一系统。正如Kay曾经说过:我更愿意称它为构式语法方法(constructional approach),而不是构式语法理论(转引自董燕萍、梁君英,2002)。该分析方法为Michaelis研究体压制现象提供了良好借鉴。
Michaelis(2004)重点探讨的是英语进行体和完成体的压制现象,他建立的构式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事件的内部结构,认为体压制是由构式履行的,提出统领原则“如果一个词项在语义上与其句法环境不相容,该词项的语义要与其构式义达成一致”。
汉语体压制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袁野(2011)对汉语完成体、经验体、短时体进行的构式分析;许明、董成如(2013)从认知语法的详略度、凸显和扫描揭示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机制。而学者们对“非完整体”的关注并不详尽。本文将从构式对词汇体的压制现象入手,考察“非完整体”中出现的压制现象,借鉴Michaelis建立的构式框架,从构式角度予以分析,尝试揭示体压制发生时,构式内部结构的情状如何产生变化。
依据上述汉语体系统的分类,结合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选取的语料,以下探讨汉语“非完整体”压制的实例,并从构式角度予以分析。
“持续体是对事件构成中的持续段观察的反映,它不反映事件的起始或终结,也不反映事件的整体……持续体指的是对事件的观察着眼于内部,因而具有非完整性和持续性,在现代汉语里用形态‘着’来标示”。如: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该句的“着”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既不强调何时开始,也未表明何时结束。
(2)a.我大着胆子问。
b.于是他大着嗓子骂起大街。
(2)句中,“大”本身为形容词,形容事物的体积或面积;“大胆”为持续体State,指人胆子大的特点;“大嗓子”为持续体,指人的嗓音特点。然而,“大着胆”,意为使胆子变大、鼓足勇气;“大着嗓子”意为使嗓子声音变大。表持续状态的“V着”在该构式中压制为activity(动态的同质过程),“V着N”构式起了压制作用(见图2)。
图2 体压制(ADJ→V)着N的构式分析
图3 体压制V着N的构式分析
图2是借鉴Michaelis(2004)的合一构式框架进行的分析。第一行的syn表明整个构式的句法类型(syntactic category)变化;右边sem是整个构式的语义属性分析,index#2是构式整体语义标引,语义框架(frame)STATE→ACTIVITY表明构式整体由状态变为活动,arg 1是构成该构式的成分,通常为名词,标为N#1(如例3a“我”);arg2是arg1从事的活动。左侧矩阵是对压制产生前 ADJ的句法(syn)、语义(sem)和配价(val)分析,ADJ语义通常表达的是状态,要表达完整意义,配价当中需要主语(subject)。右侧矩阵是对“着”的句法、语义和配价分析。“着”的句法类型为附属词(auxiliary),不能单独使用;语义标引与构式整体相同,语义框架通常表示状态(STATE);配价当中需要主语,通常为名词(N#1);且需要动词V构成表示状态的VP;然而此处的ADJ与“着”的配价信息不相符,语义框架中产生了压制,构式整体将表示状态的ADJ压制为具有动词属性的活动,从而符合构式整体的语义框架。在“(ADJ→V)着 N”之中,“着”后还需要出现名词N#2。
(3)a.侯扒皮在炮楼里边,咬着牙,跺着脚,发着狠说。
b.王军轻轻地敲着门。
“咬牙”“跺脚”“发狠”“敲”都是瞬间动作,属于成就动词。但构式“V着N”,使得瞬间动作发生持续或者因重复而持续,成为持续体(activity)。“敲”的过程是由多个瞬间动作点组成的。(见图3)第一行的syn表明整个构式的句法类型;右边sem是整个构式的语义属性分析,index#2是构式整体语义标引,语义框架ACHIEVEMENT→ACTIVITY表明构式整体由成就变为持续体,arg1是构成该构式的成分,通常为名词,标为N#1(如例4b“我”);arg2是arg1从事的活动。左侧矩阵是对压制产生前V的句法、语义和配价分析,V语义特征通常是成就,要表达完整意义,配价当中需要主语(subject)。右侧矩阵是对“着”的句法、语义和配价分析。“着”的句法类型为附属词,不能单独使用;语义标引与构式整体相同,语义框架通常表示持续体;配价当中需要主语,通常为名词(N#1);且需要动词V构成表示活动的VP。此处的V与其配价信息不相符,语义框架中产生了压制,构式整体将表示成就的V压制为活动,从而符合构式整体的语义框架。在构式“V着N”之中,“着”后还需要出现名词N#2。
英语进行体的语法表现形式是be V+ing。相对而言,汉语进行体标记“在、正、正在、呢”及其相互间的配用,是迂回的表达手段。陈前瑞(2003)认为,“汉语的‘着’常与存在状态的动词(站、躺等)共现,也可以说‘着’强调的是结果状态”。而“在”仅能适用于如后悔、伤心等静态性很弱的心理状态,所以依然是进行体。
(4)a.沙威正起床,专差便已把捕状和传票交给了他。
b.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
(4)a当中的“起床”为有内在终点的实现动词,进行体构式将“起床”压制为正在进行的活动,起床正在进行的同时,专差交给他捕状和传票。按照Michaelis的构式矩阵分析,思路同图3,进行体构式“正V”压制了“起床”的语义框架,表达进行体意义。(4)b中的“来神儿”是瞬间发生的成就,构式“正V”将瞬间动词压制为正在进行的活动。在“来神儿”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忽然闯进了张四,符合这个构式表达的意义。否则,无法捕捉瞬时动作发生时还会伴随其他动作(交捕状、传票;闯进来)的产生。
“起来”为标记的起始体表示事件的开始,其动态性质就表现在直接反映事件起始的变化。如:
(5)a.二人会心地同时笑起来。
b.要以“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目标,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c.“亚心”,快点火起来、红起来、热起来。
(5)b 中的绿、活、富,(5)c中的火、红、热都是形容事物特点的形容词,表状态。起始体“V起来”构式使上述词具备动词性质的活动,变化到一定程度(达到绿、活、富)后,再保持此种状态。根据Michaelis的合一构式框架,“V起来”构式改变绿、活、富的形容词属性,压制为具备动态特点,变绿、变活、变富、变火等;由STATE→ACTIVITY;在达到火、热的程度之后,就继续保持火、热的状态,又由ACTIVITY→STATE,发生了二次压制。
继续体“下去”也是着眼事件内部来观察事件进程中事件构成,属于非完整体。“它表示的不是事件起始的变化,而是事件中途的延续性(戴耀晶,1997)”。如:
(6)a.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活下去。
b.三民主义成为唯一合法的思想,百家争鸣的思想界从此黯淡下去。
Myeloid sarcoma is an extramedullary tumor composed of myeloid blasts with or without maturation which effaces the normal architecture of the involved tissue.
c.人对美的追求永远不会满足,美还要更美,而且还要一路美下去。
(6)b(6)c中,继续体“V下去”构式改变黯淡、美的STATE,使其具备动态特点,变黯淡、变美的ACTIVITY,由STATE→ACTIVITY;达到一定程度,继续维持黯淡、美的STATE,ACTIVITY→STATE,发生了二次压制。
由上述分析可见,基于Michaelis建立的合一构式分析框架,汉语中“非完整体”——持续体、进行体、起始体、继续体压制现象能够得到合理阐释。统领原则也得到了有效应用,构式的压制作用能有效消解构式内部的矛盾,与构式整体表达的语义相和谐,这在一定程度验证和扩展了构式分析的应用范围,对体压制的研究也是一种补充。而英汉语中表示体意义的形式可能会逐渐演化,体标记亦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现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的流行可能会给汉语带来新的体标记形式。文中的持续体、进行体也会出现交叠使用的情况等。因此,建立更加丰富的构式框架以适应体系统的演化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Comrie B.Aspec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2]Michaelis L 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1-66.
[3]Smith C.The parameter of aspect[M].Dordrect:Kluwer,1997.
[4]Vendler Z.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5]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6]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董燕萍,梁君英.走进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2):142-152.
[8]许明,董成如.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的压制[J].外国语文,2013(2):105-109.
[9]袁野.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J].外语教学,2007(3):36-41.
[10]袁野.试论汉语的体压制[J].世界汉语教学,2011(3):3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