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乡镇文明建设的加强,对环卫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镇环卫工作也愈来愈重要。卫生环境已成为乡镇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概况
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得益全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是一个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乡镇文明程度、开放意识、文化水准和社会公德的集中体现。
2.提高乡镇环境卫生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按照国家要求,把有关环卫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标准,科学地量化,每项工作要有目的、要求和完成时间,要经过科学地论证,确认其可行性后,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这样量化后的指标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2.2明确目标
卫生质量和生活质量是相关的。在经济能力所允许的条件下,分批分期地实施,增设环卫设施,强化环保意识,执行法律,保护环境,做好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环境卫生质量管理,制定了以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计划。近期目的和远期规划相结合,显著地提高了乡镇环境卫生质量。
2.3加强管理
环境卫生的目标确定后,要由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督促检查。主要是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信息反馈,组织检查评比,指标要落实到各部门,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建立新型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基地和载体的城市,其城市化程度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因此,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将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探索现代化城市管理新思路。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搞好我国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必须首先认识社会主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现代化城市需要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这是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要处理城市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社会属性。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按照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的同时,既必须努力地学习国际上先進城市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期实践中的先进管理方法,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这个管理机制在其建立和形成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几个基本管理原则:
3.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乡镇环境是资源、是财富、也是生产力,而统一、高效、科学的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则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使城市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3.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城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离开了人就不存在城市管理,人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理想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应该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乡镇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确立、调整和完善,都必须以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3依法管理的原则
依法管理是现代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现代城市管理进步的标志。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制化应该具有合法性、民主性、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统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依法处置的能力。同时,要按照专属权限制原则,经过法定程序,建立一整套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并且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制意识。
3.4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级是街道办事处及其居民委员会管理,负责对社区和群众自治的管理。三级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块块分割,而是统一指挥下的有机的协调管理。在三级管理中,街道一级如何发挥关键作用,这一问题应该日益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思考和研究,因为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看,只有有效地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居委会、社区管理的范畴,并成为其主要工作,才能真正保证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