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平
黑龙江省做为全国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农机化建设要紧紧围绕耕地质量提升深入研究机械化技术模式,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农机化解决方案。
一、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建议
1.扩大有机肥施用。抓住全省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农牧循环、种养结合、农牧协调发展,搞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逐年增施有机肥,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及有益菌群数量,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土体结构,促进土壤养份释放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
2.实施秸秆还田。按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把作物秸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有机质再还回土壤,实现取之于田、还之于田。旱田采取在秋季收获后秸秆粉碎抛撒田间状态下,实施机械深翻埋秸秆模式、秸秆覆盖模式、机械灭茬及联合整地碎混秸秆模式等方式实现作物秸秆还田,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采取在秋季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配备秸秆切碎装置,收获水稻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于土壤表面并翻埋土中,或春季直接泡田搅浆整地,保护土壤,培肥地力。
3.推行深松整地。在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的情况下,以打破犁底层结构为原则,疏松深层土壤,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秋季根据当地土壤基础条件和降雨量特点,用大马力拖拉机带专用深松机实施整地作业,深松方式可选用间隔深松或全方位深松,机械化深松作业施用频次为3年一次,作业深度25~35厘米,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耕层厚度,建立“土壤水库”,提高土壤抗旱防涝、蓄水保墒能力,实现春旱秋防。用大机械深松整地,耕层可由18~22厘米加深到30~35厘米,耕层每加深1厘米,每亩可增加2吨蓄水能力。
4.开展农业“三减”行动。深入实施农业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三减”行动计划,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推广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更新施肥施药装备。开展专业化防治,按照防治指标,科学、规范施用农药,减少盲目打药和农药浪费。建设乡村配药及废弃物回收网点,推行精准配药,药械、包装物定点清洗回收,农药残液、清洗液集中无害化处理,净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农机化政策措施建议
1.加快农机化建设。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全面提升作业机械动力、作业效率和质量标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推广和使用,提升农机装备生产配套水平。
2.集成先进技术模式。发挥技术集成优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水稻重点推广智能浸种催芽、大棚育秧、钵育摆栽、侧深施肥等技术模式,抢夺积温、提高品质;玉米、大豆以改变传统耕种方式为切入点,重点推广大垄密植栽培技術,大垄高台,抗旱防涝,增温蓄热,保苗率平均提高6~8%,靠群体增产。
3.建立现代耕作制度。围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结合“三、三”轮耕制度,重点推广“一翻(松)两免(卡)”耕作模式,“一翻”指秋季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均匀抛撒田间,用大型拖拉机带翻转犁进行全量秸秆翻埋还田,耙后起垄,春季垄上精量播种作业。两免(卡)指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采取连续两年免耕原垄卡种,用免耕播种机直接在有作物秸秆和残茬的地表一次性完成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物或机械中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从第四年开始循环耕种。
4.推行科学轮作制度。落实好耕地轮作试点任务,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轮作技术模式。以大豆为中轴作物,推进种植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加快建立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三三”轮作制度,既发挥大豆固氮作用,又实现均衡利用土壤养份,恢复和提升地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品质,实现土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同时在一个轮作周期内,可减少秸秆产出量,有效解决玉米秸秆量大、综合利用率低等生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