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潮,还是“新主流”

2018-05-04 03:01罗姣姣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类节目综艺卫视

罗姣姣

当下的中国电视综艺领域,文化类节目的崛起成为近两年来的一个显著现象,吸引着行业人士的眼球。

一名攻擂者在《中国诗训大会》第二季录制现场

在多方作用之下,文化类节目以“清流”的姿态实现突围。包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在内的文化类节目,突破了以往一直较为小众化的传播局面。而从题材、节目模式和内容上看,此类节目有着较为浓厚的中国原创色彩,成为中国原创综艺崛起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与过去的文化类节目相比,这波文化类节目面貌焕然一新。经过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电视综艺行业从制作方法、工艺技术到生产力都实现了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也呈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将传统文化纳入到节目生产之中,无论从体现社会价值的角度,还是从节目类型样态发展的角度,都是双赢的。

人们关注的是,这场文化类节目风潮,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新主流”吗?

以“清流”姿态突围

文化类节目被行业冠以“清流”之名,这个名号的由来,是因为其与曾经满屏的明星游戏类节目差异显著。这也形象地概括出了此类节目的核心气质。

事实上,近几年,央视一直都在布局文化类节目,而《中国诗词大会》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取得了亮眼的成功。

此后,央视成为了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文化类节目的引领者。

《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信·中国》等节目相继制作播出,其内容形态和制作品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释放了文化类节目的力量和价值。

在这一轮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中,省级卫视也并没有缺席,包括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内的平台,都在过去一年里推出了不少的文化类节目。

湖南卫视的《中华文明之美》用短小的形态演绎传统文化,贯穿周间播出,《儿行千里》则聚焦普通家庭,传承家风文化。

东方卫视在文化类节目的研发创作上花了不少力气,包括聚焦诗词文化的《诗书中华》、聚焦戏曲文化的《喝彩中华》、聚焦外国人唱中国歌的《唱响中华》以及聚焦文化传承的《拜见小师傅》。

浙江卫视先后推出了《汉字风云会》《中华好故事》等文化类节目,与其一直在打造的人文纪录片一起,形成了文化节目的矩阵。

北京卫视也拥有文化类节目创作的传统,《传承者》《传承中国》《非凡匠心》等都是其在文化类节目领域的持续探索。

江苏卫视在2017年推出了文化类节目《阅读· 阅美》,山东卫视则以《国学小名士》和《中国论语大会》等捍卫其文化大省的地位。湖北卫视的《风雨日记》、贵州卫视的《我在贵州等你》等,都是文化类节目探索中的代表作品。

除了传统电视平台之外,在自制综艺领域不断发力的视频网站,也在文化类节目上多有布局,如优酷、腾讯、爱奇艺等平台。网络内容的垂直属性,让文化类节目在互联网空间找到了生存栖息的土壤。

文化类节目的此次勃兴,是自上而下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引导是重要的因素。从2016年开始,主管部门对明星类真人秀节目进行了正向引导,对引进类节目也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时鼓励原创和文化类节目的发展。

而在明星类节目陷入泡沫化及疲软状态之后,这类以文化作为题材和内容的节目开始为电视观众所关注和喜爱。与此同时,文化类节目的兴盛又对社会文化的构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文化类节目获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中国原创策源地

这波文化类节目在内容和形态上多有创新,带上了属于这个视听产品时代的独特印记。

在内容形态层面,这些节目普遍加入了竞技类、真人秀类和达人秀类节目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采用竞技的方式,激发了诗词的魅力,也塑造了一批电视文化明星;《国家宝藏》用表演来传达文物故事,邀请演艺明星参与传承;《传承者》《喝彩中华》等让文化传承者登上舞台,用技艺征服观众;《经典咏流传》则用唱的方式演绎传统诗词……由此,文化类节目开始摆脱以往相对单一和严肃厚重的样态,向多样化和流行化方向发展。

实际上,这些文化类节目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成为中国电视原创探索的重要策源地。一方面,这与此类节目的题材属性有很大关系,让国外节目模式缺乏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综艺的整体生产力和技术工艺都得到了提升,在文化类节目的原創制作上有了更多的底气和可能性。

迈向真正的主流还有多远

实际上,这并非文化类节目在电视荧屏上的第一次勃兴,2013年以《汉字英雄》等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也曾掀起过一次小高潮。

问题来了:此次文化类节目风潮到底意味着又一次高峰式发展,还是将会成为常态化主流?

值得肯定的是,文化类节目的常态化和主流化发展具有非常厚实的基础,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观众对这类节目也有着不小的需求。文化类节目的制作和传播,也为丰富电视和视听产品类型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化类节目也面临着亟待破解的问题。例如,节目同质化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如普遍聚焦在诗词、汉字、诗书、信件等题材领域,跟随和模仿之作也渐次涌现出来。

与此同时,尽管文化类节目受到行业的关注,但也应该注意到,从总体上看,除少数成功的现象级节目外,许多文化类节目仍影响力较低、传播力较弱,远没有实现全民性传播。

要实现破局,从创意、制作上进行持续的探索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要真正让文化元素成为视听产品的一个宝贵资源。用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这需要编创者不断创新,用符合传播规律的电视制作手法去打造品质化文化节目,才能真正赢得观众。

同时,文化类节目的市场,包括观众和广告市场等,都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从平台到制作者,唯有耐心投入和积累,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以期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常态化和主流化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自媒体“看电视”创始人、主编)

猜你喜欢
类节目综艺卫视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不喜欢胖的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