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芸
摘要:巴洛克风格时期大致为17世纪。最早表现在意大利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如德国则直致18世纪才达到极盛。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种类及风格十分繁杂,而不是只有一种统一的风格。一般而言,主要反映了一种力图寓情感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影效应,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无限感。具有诸多变体的资产阶级巴洛克风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崇尚家室乐趣。资产阶级巴洛克风格所体现的很多其他思想,如重商主义、新教制度、反权威主义、民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奋争,都围绕着这一中心观念,它们都统一于对家室的崇拜。
关键词:荷兰;17世纪;巴洛克;家事乐趣
资产阶级的崇尚家室舒适这一观念,从未在许多活动可在室外进行的温暖的南方发展到如此程度,但是,北方的气候有助于家室成为人们寻求乐趣的中心。荷兰一在地理上处于孤立状态,气候十分恶劣、航海经济、加尔文新教、独立战争和同海水侵蚀进行的不懈斗争,以及个人主义的气质,所有这一切都是同荷兰人其他方面的生活和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情趣集中于家庭生活中。当荷兰人民摆脱西班牙暴君的统治,取得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独立后,这个国家有了最低限度的统一性和最大限度的多样化。荷兰人民为了避免出现一代又一代的暴君,成为了一个总督统辖的各省区联合的国家。从此以后国家的发展步入了正轨,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而这种景象的出现要归结于这个国家积极的重商主义,这种重商主义促使勤劳的荷兰人获取应有的回报。在这种付出与回报呈正比的情况下,一些家庭相比其他的家庭就会积累更多的财富,他们会借助手中的财富成为统治阶级,市镇议会议员和市长就是出自于这些所谓的摄政家庭。他们的权利以及他们叫做行会的职业性和商业性组织的力量建立在雄厚的地方势力的基础之上。荷兰人对待政府的权威性持怀疑态度,新教教徒们坚定且严格地遵循基督的教义,在家中咏唱圣歌和阅读《圣经》。人们认为去教堂的目的是聆听教士的布道和赞颂上帝。教堂里的装饰、雕刻、绘画以及职业性圣歌合唱队与乐队都会分散和干扰做礼拜人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得不到教堂的委托,就需要更多的从家庭角度构思他们的作品。
生活上富足的荷兰人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慢慢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這让他们感到家庭中需要艺术以便反应他们的实利主义给他们带来的蒸蒸日上的景象,同时也通过艺术展现了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这个没有阿谀奉承、蔑视轻薄浮华而重利务实的人民和国家的风貌。当我们跨越时间轴,回到17世纪的荷兰。你会发现在它大大小小的城镇中,并没有矫饰的宫殿、战争纪念碑和凯旋宫门。你所能感受到就是平凡。简朴而毫无矫饰的荷兰民间住宅建筑有着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屋顶,内部空间十分简洁明朗除了陶器上或壁炉上偶尔会有一些小型人物雕像,几乎没有雕刻作品。在这种美好的情况中,对艺术的资助有了极其广泛的基础,因而每一个家庭都有少量的绘画收藏。除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家庭中的音乐活动也给荷兰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荷兰人家中收藏的绘画种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主要是一些民族和个人喜好的区别。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别:自然风光画、风俗画、静物画、花卉绘画、肖像画和社团绘画。自然风光画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当年为了夺回自己的土地跟家园荷兰人为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植被、每一座建筑,无一不呼唤着他们当家做主人的情怀。这类风光画典型的特点就是表现荷兰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中还会添加进耕种的人物,以此来纪念那些将土地从大海的蹂躏中争夺而来的人们,这些苦难的人民土地开垦出来,为后人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荷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符合荷兰人审美趣味的风俗画在荷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及欢迎,因为这是风俗画的随意性、不拘礼仪和浓郁的人情味恰好符合荷兰人的家庭理念。这些绘画描绘的是人们在他们熟悉的有限空间为生计而忙碌奔波,使他们感到十分亲切。绘画的主题包括宁静且有序的家庭生活、忙于耕种的农夫、围坐在壁炉周围弹唱的音乐家以及小酒馆里的无赖和俗民。这些画中的形象往往描绘的细致入微。生动的表现了荷兰人的家庭生活。简朴清雅的静物画也受到荷兰人的青睐,画面中沉静的果蔬、花朵、牡蛎、纺织品、鲱鱼、玻璃水杯,以及陶瓷艺术品都是美好生活的实证。在他们的房间里,一切物品都科学有序的摆放着,这一点从威廉-克拉斯-梅达的画作《静物与牡蛎、朗姆酒与银杯》中表现出来。在这一类型的画作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忧郁的情调,因为这些世俗之物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空虚的象征。绘画中也有一些暗示死亡的物象,例如:一支小号,它指向审判之日;一支断弦的诗琴,象征着时间的转瞬即逝;纸牌中的黑桃牌,预示死亡;荷兰的花卉绘画展现了荷兰人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关注,因为客观世界是知识和美感之源。在欧洲,收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成为了当时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这份工作。安娜-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就是把对于植物和昆虫科学的观察和研究以不同规格的版本出版。阿姆斯特丹的雷切尔·勒伊斯是一位资深花卉画家,她的作品《花束静物》不仅展现了荷兰人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而且其作品中浓艳而生动的色彩令人为之心动。肖像画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活富裕的荷兰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家里悬挂自己家庭成员的画像,或者家庭节日如洗礼仪式和婚礼一类有纪念意义的绘画。另外还有一种社团绘画。这些集体肖像画中的人物一般是公司同事或董事会成员,画像会悬挂在行会、职业协会、军官俱乐部或慈善机构的办公大厅内。虽然荷兰人对艺术的包容性是十分广泛的,但是有几类在欧洲十分常见的绘画题材荷兰人是要回避开的。对于历史题材的绘画,人们会刻意避开希腊罗马神话的主题,因为这类题材的绘画会让他们回想起曾经遭受压迫的日子。他们还回避那些关于罗马天主教传统主题的绘画,例如关于圣母玛利亚的生活和表现基督受难、死亡和复活的绘画,而只是收藏关于又新教倾向的故事、关于《新约全书》中的道德故事,以及耶稣的教导和传教的绘画。
伦勃朗·凡·瑞恩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喜欢画肖像画、风俗画、神话、圣经故事和风景,他在绘画主题方面涉猎广泛,而且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的宗教题材绘画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他将一种深邃的心理因素融进了他的肖像画中,把不同寻常的生机注入了他的风俗画,在他的风景画所展现出来的是更为广阔的视野。他将北欧绘画提升到了从未达到的层次。伦勃朗绘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光”的运用,他借助光的交相辉映构建空间和运用阴影的流动赋予空间生气。他为北欧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奠基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不久后,他接到一个重要的委托,其结果是完成了《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这幅作品。这幅集体肖像画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是这个协会的领导人物,他们的名字都被记载在杜普教授身旁那个人手上的一张纸上。对于画面层次的处理,伦勃朗在人物层面上有着特殊的安排,赋予构图一种不拘一格的自由度,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反应出人物不同的内心活动。加上对光的运用,伦勃朗赋予了这一画面的戏剧性。伦勃朗通过这一绘画主题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科学精神。画面中的描绘对象也正同当时的学术氛围相一致。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画像,据说他曾画了至少62幅自画像。他创作这些作品的动机并不是因为个人的虚荣心,而是一种深邃的自省心理倾向。这些画像记录了他从青年到中年直至老年样貌及精神世界的变化。
扬·维米尔·凡·代尔夫特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他一直生活在代尔夫特,默默地观察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他在当时和随后的时代几乎没有影响,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维米尔作品中的光是从打开的窗扉透进的自然之光,他以冷漠的超然的态度去包纳空间。维米尔的作品中虽然缺少了一些戏剧性,但他运用的颜色几乎遍布了色谱的全部。
加尔文主义运动以其极端简朴的生活方式而著称于世。对加尔文主义的确切解释将直接导致一种忧郁的禁欲主义的倾向,但是荷兰人固有的良好意识和坦诚的追求物质享受乐趣,使他们从加尔文主义惨淡的悲观哲学中解放出来。他们的繁荣、富裕和追求审美享受的唯一道路在于他们的家室之中。荷兰人在与外界对抗时形成了一种蔑视一切形式的奢华和浮夸的国民性格。17世纪的荷兰人满足于一所适合他们需要的房屋,虽然他们手上有钱也不会追求放荡、奢靡的生活方式,更不会为自己建造宫廷式的住宅。所以当时荷兰除了公共建筑以外,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住宅建筑。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容纳不下大型纪念性雕塑作品。因此主要的家室审美表现形式是绘画和音乐,以及一些可为家室的舒适与华美增添光彩的其他小型裝饰艺术。另外,也是由于起居室空间的关系,绘画的尺寸都相对较小。当时荷兰对绘画的需求量很大,产量也很大。在这种大环境下,画家的队伍迅速扩大,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当时有几百名画家都在忙于创作绘画。但是这些画作的价格都很低,没有一个画家因为自己的画作变得富裕。画家的数量如此之多,不可避免的导致绘画趋于专门化。在肖像画、风光画等方面都有擅长各自不同领域的画家。
家庭就这样成为决定艺术形式的因素并赋予艺术形式以令人感到亲切的特点和格调。荷兰家庭住宅建筑、家室绘画和音乐都是为中产阶级的生活享受而设计和创作的,这些中产阶级的市民们坦诚地追求他们的舒适生活和丰富他们家室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特点的资产阶级巴洛克风格艺术,都在家室崇拜这一点上得到了统一,而崇尚家室乐趣就成为理解这一艺术风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