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稿之际恰逢北京车展,只能抽空匆匆忙忙地看上一眼。我猜大家一定想问,今年最亮眼的展车是哪一款?见仁见智,各有所爱,但我最想提的还是特斯拉Model 3。对,就是那款“期货”,从两年前就开始接受预定,至今仍然让它的粉丝们焦急等待的“平价”特斯拉
这可是Model 3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不过官方提供的文字资料实在太过简洁——全文只有297个字,连长宽高尺寸和功率数据都没有。好在展车非常欢迎媒体记者们靠近观赏和上车体验,而且还有特斯拉工程师的热情讲解。
外观不用我描述,因为已经不算新鲜了,毕竟两年前就“定妆”了。出于自己从前的职业经历,我比较关注的是车身工艺细节。其实很多车的设计水准、质量档次,甚至工厂的生产能力都可以通过车身的若干细节明确地展现出来。比如打开行李厢盖看后风挡下沿的钣金件与车身侧围如何衔接的,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装焊设备的精度等级,以及冲压模具的质量状况。
仔细观察车身的一些细节,我发现Model 3已经很“上道儿”了——这里说的“道儿”就是指适合大批量生产的那些工艺措施,也就是说Model 3的制造方法正在稳步向传统车企的工艺路线靠近。把车造得前卫比较容易,但要把车造得可靠耐用,还便宜,还好看,就很难了。而这其实是汽车工业百年来一直面对的挑战,也是传统大牌车企们至今引以为傲的资本。你看,即便是特斯拉也没有捷径可以绕开这些挑战。
当然,Model 3还是很想表現一下对传统的突破。与前后风挡连成一体的玻璃穹顶就极为科幻,无框式车窗和内藏式车门把手也在告诉人们,即便是在“平价”车型上,特斯拉也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内饰比外观还要科幻,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极具美感,但你找不到灯光、雨刷之类的操作杆,就连调节方向盘高低、空调出风口风向这类传统汽车上举手之劳的功能都被隐藏了——绝大多数功能操作都要通过中控台上“万能”的触摸屏来实现。我知道,这种“为发烧而生”,向高精尖数码产品看齐的设计在特斯拉粉丝的眼里“一定是极好的”,但对一个只想开辆代步车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肯定过于“炫技”了。
我其实算是特斯拉的半个粉丝,很愿意为马斯克的理想和情怀点赞,看到“猎鹰火箭”稳稳地着陆,我会感慨万千,也能理解马斯克眼中的泪光。但是面对Model 3我还是有一点点担心——为百年来汽车驾驶者们热衷的驾驭感。毕竟在智能自动驾驶系统面前,人类驾驶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将面临空前的冲击。一辆更好的车还是不是你喜欢开的车?
当Model S和Model X出现的时候我还没有这种担心,但现在价格低一半的Model 3出现在北京车展的展台上了,这大概意味着多数人买得起的自动驾驶车型将在10年内基本普及。所以,请喜欢开车的朋友们珍惜现在的驾驶机会吧,这种驾驭感即将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