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亮
近年来,陕西省留坝县大力实施“药菌兴县”战略,以农旅融合为目标,做特做优现代农业,代料食用菌发展较快, 2015年7月“留坝香菇”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1979年,将段木食用菌生产列入富民兴县的骨干项目,自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大力推广食用菌代料栽培,但由于应用技术不够先进,导致成本高、成活率低、产量低、效益差。为此从2010年开始在吸收外地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不断积极探索,总结出节能高效代料香菇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目前在全县推广280万筒,单筒鲜菇产量由750g提高到900g,产量提高18%,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及县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节能高效代料香菇栽培技术采取了抗霉剂、甲洁星开放式、免割袋自然出菇三大生产技术极大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1 原材料的準备及要求
1.1 原材料的选择
主要原料是木屑,除含油脂的针叶树外,其它所有的阔叶杂木均能使用。
1.2 备料时间
时间一般选择秋冬季节,该季节树枝枝桠含水量少,营养成分高。
1.3 原材料的加工
用木屑粉碎机粉碎备用,木屑的粗细要均匀。
1.4 木屑堆积发酵
新鲜木屑发酵10天后要进行翻堆。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堆放时间过长而又未进行翻堆,会使木屑霉变,导致营养损失。
1.5 麸皮
应选择新鲜、红皮粗片最好。
2 生产方法
2.1 使用配方
每百斤干木屑配新浓缩型抗霉剂165g。17×57cm规格的香菇菌筒每生产1000袋配料:干木屑1600kg,麸皮225kg,石膏10kg,新浓缩型抗霉剂5kg,水600kg。装袋后标准重量2.4kg。
2.2 拌料
干料拌好后首先装一代结实的干料称出重量,用标准重量减干料重量,就是每袋需要加水的重量。然后将抗霉剂5kg倒入塑料盆中,加15kg水搅拌使抗霉剂融化后,再加入生产所需的水中,将水泼洒到预先拌好的干料中。做到拌料均匀,湿料拌三次,确保每颗料都能够均匀吸收到水份。
2.3 装袋
免割袋出菇生产与常规栽培方法基本一致。选用产品正宗、质量安全可靠的品牌产品。选购时宽度选小于外袋 0.5cm,长度要选与外袋一致的免割袋。粗糠装实袋,装袋时先套免割代,只能占装袋机料筒长的3/5,后套的外袋要套到装袋机料筒底部,推料时手只能压住外袋,不得压着免割袋。
2.4 常压高温灭菌
装袋后要尽快灭菌,以免久置使培养料酸变,高温灭菌三要素:“攻头、保尾、控中间”,开始烧锅炉时保证火力猛,确保在 5—6 小时使温度升到 98℃。第一次大热气后,选择温度最低的方位从底部上来第三层用手触摸,感觉热烫后要先进行排冷气约20分钟,排出的冷气用手感觉发烫后再封闭。第二次上大热气后同时要检查确保热气温度稳定 98℃以上,达到此上要求用抗霉剂生产的灭菌时间只需保持15个小时即可停火;但停火后不要马上揭开塑料薄膜,要求继续闷住5小时以上,等自然降温再出锅为最好。
2.5 冷却接种
开放式接种要求选用可密封的小房间或培养菇棚。接种培养场地要求干燥、不潮湿、干净。
当菌筒高温灭菌后,搬入预先消毒好的接种房进行冷却, 摆放时菌筒侧面朝上“一”字型排放,高度不超过 1.2 m,排与排之间要保留30㎝以上的空间以便散热,这样才能使菌筒尽快冷却。菌筒内料温一定要降到28℃以下方可接种。每千袋用 750ml 甲洁星进行开放式接种,一次性接种以2500袋为宜,并将所需菌种、套袋、打孔筒、药棉及放菌种备用的塑料盘等一切所需用具放在菌筒上面一起消毒。接种房间或培养菇棚每m用10g强力气雾消毒剂,分别放在接种房或培养菇棚两端及中间三个位置点燃进行4 个小时封闭消毒。用药棉蘸上甲洁星药液,选菌筒结实的侧面部位擦上该药液,药液半干后才能打孔。争取在四小时内完成接种,以防止时间过长消毒药物失效。点种位置要选择侧面,以便菌筒培养时好摆放。
3 菌筒培养管理
3.1 发菌管理
3.1.1 接种后菌筒管理 房间或培养菇棚温度低,会导致不发菌,甚至造成死菌霉变。温度高将菌筒尽快疏散降温。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菌筒的遮荫及通风,否则就会烧菌造成严重感染 。在农历正月前后生产,培养菌筒的房间温度底于13℃,要求加温7天,使接种时受伤的菌种尽快恢复萌发,至接种口变白为止。气温在15℃以下的生产季节,接种后按“一”字型摆放,但高度不超过1.2 m,行与行之间至少留30㎝以上,以便空气流通。气温在20℃以上的生产季节,严禁接种后封闭房间或培养菇棚,接种后按“﹟”字型摆放,行与行之间留30㎝以上的通风道。当接种口菌丝发至 8-10 cm时,将外套袋脱去进行翻堆,按“﹟”字型摆放。当菌丝相互连接一起,菌丝长到菌筒的1/2时,马上要对菌筒用 0.2-0.3 ㎝的铁丝进行刺小孔,深度1.5cm,刺孔的部位选择发菌的四周刺 8-10个小孔。
3.2 越夏管理
3.2.1 菇棚要求 菇棚长度以不超过 18 m最理想,菇棚内空宽 4 m,菇棚高度以地面起计,左右两边高度 1.95 m,中间高度 2.3 m,层架高度内空确保 25cm以上,设计 6 层,室外越夏要搭建外遮荫棚,外架高3m以上。
3.2.2 越夏管理 以便更好地散热通气,菌筒刺孔后可将菇棚上边的农膜取下,待出菇时再覆盖使用。外棚上边及四周用树叶枝条遮荫最理想,也可用双层遮阳网遮荫,双层遮阳网之间要间隔 50cm以上。在越夏过程中菌筒朝上的转为棕色后可进行翻筒,将未转色的白面朝上,已转为棕色的一面朝下,有黄水的代口朝低处放置以便黄水排出。
4 出菇管理
4.1 催蕾出菇时间安排
4.1.1 高温品种 出菇时间 5-9月,菌龄在120天以上,要求11月份内完成生产装袋,待第二年5月适合出菇时间时,先降温,调控昼夜温差10℃以上两天,再用凌晨 4—5 点或雨天对菌筒进行敲打震动催蕾。
4.1.2 中温品種 安排九月上旬出菇,选早上最低温度18℃以下,昼夜温差10℃以上的天气进行震动催蕾。
4.1.3 中偏低温品种 出菇时间在十月中旬,选最低温度 15℃以下,昼夜温差 10℃以上的天气进行翻动催蕾(不可强烈振动)。
4.2 催菇蕾方法
催菇蕾要根据菌筒的水份来定催蕾方法。
4.2.1 如菌筒在1.5kg以下,可选用注水催蕾。选择降温天气进行补水(注水后的菌筒重量不能超过2kg)。冬菇注水后要去掉多余的遮阴物,使菇棚内有一定的散射光的环境才能形成小菇蕾。注水后要覆盖好农膜,第二天晚上8点左右再把四周农膜掀开,第三天早上8点再把农膜盖好,这样连续反复刺激小菇蕾形成后,脱去外层筒袋在层架上摆好,进行育菇管理。
4.2.2 菌筒在1.5—2kg之间,可选用轻微振动催蕾法。选择降温天气,凌晨 4—5 点进行轻微振动。振动后掀去多余遮阴物,三天后见小菇蕾有筷子头大小时,脱去外层筒代,在层架上摆好,盖好农膜保湿育菇 2—3 天,见菇蕾有1.5cm大小时再掀开农膜。
4.2.3 重量在2kg以上的菌筒,选用振动催蕾法。凌晨4-5点两菌筒重碰三次,其它按轻微振动办法。
4.2.4 出第一茬菇前尽量不要进行注水,影响以后产量,如菌筒水份严重不足的,最好是在有部分小菇长出后再进行补水效果最理想。
4.3 出菇管理
小菇蕾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应注意空气、温度及湿度对菇蕾的生长影响,冬菇第一茬出菇时温度较高,每天早晚喷水保湿育蕾,等小菇有 1-1.5cm时 ,揭开两头农膜进行通风及增加光线。
5 采收后的管理
采菇时要摘净菌筒上留下的菇脚,并对死菇进行清除以免产生绿霉,每茬菇采收后,要通风养菌15天左右,再进行下一茬的补水育菇管理。注意:第一茬出菇后,只后每一茬补水催蕾,温度高时要选降温时补水催蕾,冬天温度低时要选升温时补水催蕾。高、中温品种每一茬菇采收后要通风养菌30天以上,等菌筒收缩、手感硬才能进行下一茬的补水育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