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郑芳琴, 张琛, 陈玉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时装艺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川的布堆画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延川县位于陕西延安东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经延川境内,独特的地理风貌塑造了延川人民特有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文化 ,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布堆画就是其中一种[1]。文中总结了布堆画发展的艺术特征,通过与布堆画艺人实地访谈及旅游景区实地调研,了解布堆画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该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布堆画可以尝试与旅游产品结合,以期拓宽布堆画的应用范围,为布堆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契机。
布堆画也叫布贴画,布摞画或拔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它是延川妇女利用平时积攒的布料边角料,为孩子和丈夫的衣服打补丁遮丑的一种方法。补丁处层层堆砌,厚厚纳缝,色彩强烈而鲜明,造型简练概括、粗犷、纯朴厚实如浮雕一般,表达出延川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爱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延川布堆画的雏形建立在陕北民间剪纸与民间刺绣的基础上。陕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难免枯燥单一[3],布堆画可以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且布堆画成本低,一把剪刀,几张纸,几块碎布头就可以成就别样的美。与剪纸相比,延川布堆画色彩艳丽多变,图案形态视觉效果突出;与刺绣相比,它的造型更加质朴厚实,浮雕感强烈,更加粗犷大气,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延川布堆画与民间剪纸、刺绣Fig.1 Yanchuan cloth pile painting,folk paper cutting and embroidery
延川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人们生活中的色彩较单一,但在布堆画中,为了增添情趣,人们扩大了色彩的使用范围,如大红、玫红、草绿、中黄、天蓝等高明度色彩,还有低明度的深红、深蓝、棕色等暗色,而无彩色白色、黑色则在中间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使画面色彩艳丽多变而不显突兀。这层层叠叠的色彩堆积与浮雕般的体积感,也就是布堆画最典型的特点。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布堆画不仅仅用于缝补丁,同时还在服装肩头、口袋、披肩等部位作装饰,成为服装装饰新招[3];之后更是应用在被褥、门帘等生活用品中,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用布料除了平时积攒的碎布头外,人们也开始利用自家织造的土织布及市场上购买的棉布进行创作。深沉而古朴的布堆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黄土腹地生根发芽,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以靳之林、冯山云为代表的学者,对延川布堆画进行全面普查、挖掘、整理,并产生了以县文化馆、土岗乡小程村、高家圪台为代表的创作基地,推动了布堆画的发展,提高了布堆画的影响力。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高超艺术水准的布堆画艺术家,如以高凤莲、刘红兰、王芝兰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布堆画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布堆画作品大多数以传统的民间传说为题材[4]。图2为布堆画艺人高凤莲的作品《财神》。高凤莲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财神为创作对象,发挥想象对财神形象进行自主创新。画面整体以黑色为底色,取象征喜庆与财富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色,搭配草绿、浅蓝、玫红等高明度色彩,整幅作品颜色艳丽大胆,人物造型饱满风趣,其中财神周围龙的形象憨态可掬,整个作品生动形象,体现了老艺人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以刘洁琼、高丽萍、郭如林、袁随花、刘小娟等为代表的中青年作者大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5]。刘洁琼的作品《沃土莲花》如图3所示。作品采用四方连续的设计形式,以中黄色为主色调,搭配红色、白色、天蓝、湖蓝、黑色等辅色,画面明亮而强烈。整幅作品主要选取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陕北窑洞、花朵、小鸟、人物等作为创作主体,造型生动活泼,题材丰富多样。布堆画创作者的作品大都取材于他们日常生活所见、所想,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强烈感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寓意深刻,充满了生命的张力[6]。
延川布堆画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挖掘出来的陕北延川独特的民间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实用向装饰的转变。笔者对延川与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堆画传承人、省级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如林进行访谈,并在郭如林老师带领下走访了袁随花、刘小娟等布堆画艺人(见图4)。从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除了郭如林等少数几个老艺人继续坚持布堆画创作,以布堆画谋生以外,其他大部分都只是偶尔创作,或干脆放弃了布堆画创作。
图2 高凤莲作品《财神》Fig.2 Cloth pile painting works "the gold of wealth", by Gao Fenglian
图3 刘洁琼作品《沃土莲花》Fig.3 Cloth pile painting works fertile soil lotus flower, by LIU Jieqiong
图4 拜访布堆画艺人郭如林老师Fig.4 An visit of cloth pile painting artist Guo Rulin
通过对老艺人的访谈,得知延川布堆画难以发展的一些原因:①布堆画较剪纸而言,工艺过程复杂,难度较大,耗时耗力。布堆画创作所需的布料,要经过染色、上浆、晾晒等工序,过程复杂,耗时较多。如制作一张对开大小的布堆画,从构思、草稿、一层层剪样与贴制到缝针装饰最后完工,最快也需要3天才能完成。②与布堆画耗时耗力制作成本高相对应的却是布堆画的市场较小。定价高无市场,定价低又不值,因此布堆画推广困难。③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让布堆画的传承举步维艰。耗时耗力还滞销,使得很少有人选择以布堆画创作为生。即使遇见有悟性有灵气合适的年轻传承人,但生活所迫,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④老一辈的布堆画创作艺人相继谢世,而中青年布堆画艺术创作者也逐渐老去,整体布堆画创作人员呈现青黄不接的态势。⑤布堆画产品单一,主要以艺术品及收藏品的形式出现,市场空间较小,受众面小。
布堆画生存的土壤正在日渐风化,这种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布堆画的发展状况急需改善。
布堆画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容易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这对传承与发扬这种民间艺术及其不利。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主体,只有把布堆画引入市场经济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让布堆画与具有市场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进行结合,以扩大布堆画的应用面,增强其实用性,扩大影响力。
凡是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欲望和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式劳务的总和叫旅游产品[7]。旅游产品具有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8]。
陕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陕西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资源,使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借助陕西省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扶持[9],加之西安又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把布堆画引入陕西旅游产品设计中(如产品包装设计、生活用品等),将这些设计做成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会产生极大的市场空间。通过实地走访陕西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发现陕西地区的旅游产品设计主要以兵马俑等景区为主,布堆画是个新兴元素,如果应用其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礼品包袋设计为例,选取布堆画图案进行装饰,也是不错的选择(见图5)。
图5 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礼品袋设计 Fig.5 Design of the cloth pile painting on a gift bag
再者,可以用布堆画将兵马俑及其他陕西著名景点的图案进行创作,用布取代传统的陶泥及其他材质,以场景形式呈现其气势,既宣传了陕西的旅游景点,也扩大了布堆画的影响,一举两得。而且布堆画的流水线作业,可大大降低时间成本,也更经济实惠。此外,还能把布堆画以印花的形式或直接缝制在旅游衫(见图6)、旅游帽(见图7)、旅游鞋(见图8)、旅游包(见图9)等产品中,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还可以将布堆画应用在纺织品中,如床上用品等,进一步扩大布堆画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纺织品图案的文化性与民族性。
图6 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T恤设计Fig.6 Cloth pile painting on a T-shirt
图7 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旅游帽设计 Fig.7 Cloth pile painting on a tourism hat
图8 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鞋子设计Fig.8 Cloth pile painting on shoes
图9 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包Fig.9 Cloth pile paint on a bag
陕西旅游产品品种多样,就市面上常见的品类有以画框形式出现的(如皮影画等),以服装或饰品形式出现的(如帽子、T恤等),以家居配件(如抱枕、沙发套等)及产品包装形式出现的(如大米袋等)等各种类型,这些也都可以与布堆画相结合,以图片印刷的形式或是布堆画制作的形式呈现,体现出其独特神韵。通过在景区旅游产品购买地进行调查,并与商贩老板及游客进行交谈,试图探寻市场上旅游产品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外地游客是购买旅游产品的消费主体,谈其原因多以纪念为目的,而本地游客若购买本地旅游产品则主要以礼品馈赠为目的。而以布堆画为设计元素的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地域性、纪念性、市场性等特性,因此布堆画依托陕西省旅游文化产业,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是可行的。当然布堆画相关旅游产品必须是满足价位合理、产品地域代表性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等各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走向市场经济。这也是布堆画创作者及产品设计者必须共同努力的目标。
陕北延川布堆画扎根于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强的地域代表性和艺术性,是黄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列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的行列[10]。如何传承与发扬传统民间艺术,并使其继续保持鲜活,是布堆画更是现今所有手工艺艺术品所面临的难题。综上所述,可以依托陕西旅游文化大省的特性,让布堆画进入旅游产品市场,使其市场化。布堆画只有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拓宽其使用的范围,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张勇,齐苗苗.黄河边上的艺术——延川布堆画[J].大众文艺,2015(22):70.
ZHANG Yong, QI Maomao. The art on the edge of Yellow River—Yanchuan cloth pile painting[J].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2015(22):70.(in Chinese)
[2] 白晓,梁昭华.陕北民间布贴色彩研究[J].艺术科技,2014(5):194.
BAI Xiao, LIANG Zhaohua. Color research of north Shaanxi cloth pile painting[J].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194.(in Chinese)
[3] 马聪敏,赵嫣璐,王雪莹.陕西延川布堆画[J].东南传播,2013(6):142.
MA Chongmin, ZHAO Yanlu,WANG Xueying.Shaanxi Yanchuan cloth pile painting[J]. Southeast Communication,2013(6):142.(in Chinese)
[4] 刘亦兮.拼贴出的日子——论延川传统民间艺术布堆画[J].现代装饰,2014(6):135.
LIU Yixi. The days of collage—talking about Yanchuan traditional folk art colth pile painting[J].Modern Decoration,2014(6):135.(in Chinese)
[5] 马聪敏,赵嫣璐.大地的图腾——走近陕西延川布堆画传承人高凤莲[J].东南传播,2013(6):44- 45.
MA Chongmin,ZHAO Yanlu.The totem of the earth—approaching to Gao Fenglian,a inheritor of cloth pile paintings in Yanchan of Shanxi province[J].Southeast Communication,2013(6):44- 45.(in Chinese)
[6] 董国军.收获在黄土地上——记延川布堆画[J].党风与廉政,1998(1):20-21.
DONG Guojun. Harvest on yellow earth—record on Yanchuan cloth pile painting[J].Party Style and Integrity,1998(1):20-21.(in Chinese)
[7] 刘敦荣.旅游市场营销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162.
[8] 甘薇薇.苏杭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J].艺术教育,2016(12):200.
GAN Weiwei.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s of tourist souvenirs of Suzhou and Hangzhou areas[J].Art Education,2016(12):200.(in Chinese)
[9] 潘春宇,龚许小君.旅游剧舞台服装中惠山“福”文化的表现手法[J].服装学报,2017,2(2):183.
PAN Chunyu,GONG Xuxiaojun.Presentation techniques of Huishan "blessing" culture in travel play costumes[J].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 2017,2(2):183.(in Chinese)
[10] 石丽丽.陕西延川布堆画的地域特色[C]//第十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美术市场出版社,2010: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