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服务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8-05-04 07:14庞云燕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年龄居民心理健康

庞云燕

由于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都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可轻视的问题。于2015年以北京市东城区某社区居民为对象,调查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旨在预防社区居民心理疾病、康复和服务,为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所管辖社区中随机抽取435名居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标准为年龄≥14岁、本市户籍、北京市常住人口、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能完成问卷且无重性身心疾病者。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对随机抽取的社区居民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按照SCL-90因子中有1项或1项以上≥2,为精神健康异常组(简称异常组);SCL-90因子分均<2分正常组的评分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在完成(SCL-90)量表后继续填写《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情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方式情况、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情况、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不足情况等。

1.2.2 调查方式: 调查表由统一经过培训的社区调查人员进行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核实、统计分析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435名居民中,共收回合格问卷42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6%)。调查年龄14~85岁,平均(44.9±14.9)岁。

2.2 不同年龄、性别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429份完整问卷中,有心理健康问题者124人,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28.9%。根据检出的心理问题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χ2=3.875,P <0.05,表 1)。

表1 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2.3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离异、丧偶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2,P<0.0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P<0.05)。学生及国家机关、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P <0.05)。

2.4 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共有64.1%(275/429)的社区居民表示非常需要、比较需要心理健康服务,不同年龄社区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5,表2)。

表2 不同年龄社区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2.5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情况 有65.3%的社区居民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寻求心理帮助,也有5.8%(25/429)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寻求帮助。不同年龄社区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 >0.05,表3)。

表3 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情况

2.6 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 只有38%(163/429)的社区居民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仍有12.3%(53/42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不同年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3,P <0.05,表4)。

表4 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服务满意度情况

2.7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方式及管理现状 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社区居民最先也最愿意去找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说心中苦闷以获得内心宽慰,此种形式占62.2%,去精神专科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占29.6%,去心理咨询机构的占7.5%(图1)。管理现状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无针对性、工作环境欠佳、设施不完备、心理咨询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收费不一等(图2)。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这与中年人社会生活压力增加、老年人因整体功能衰退而导致负性情绪增加,以及步入老年社会后由于养老赡养等问题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关。有关文献表明,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多集中于社区心理学领域[3]。在性别上女性略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内向的性格特点有关[4]。不同的人生历程所体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因此对待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心理问题要因人而异,善于进行心理疏导。

3.2 离异、丧偶者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且离异得分较高的因子为焦虑,丧偶得分较高的因子为抑郁。主要原因在于离异及丧偶群体由于家庭支持系统缺失,情绪难以宣泄。这也提示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影响情绪因子得分的高低。另外,文化程度越高对心理健康影响越大[5],主要原因是高文化程度居民在社会主观评价中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评价相冲突造成的,如社会自我评价较高,考虑问题全面细致、做事追求完美,精神世界及事业、生活上追求极致,但现实生活中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使客观评价达不到主观水准,使得他们消极迷茫,出现强迫、焦虑、抑郁等一些异常心理表现。

3.3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健康令人堪忧,由于其人格自我发展尚不稳定,心理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应加强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此外,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吁社会应减轻此类人群的工作负担以缓解其精神压力,以便其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服务。

3.4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4.1%的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有比较强烈的需求,但只有38%的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较为满意,说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未满足居民的根本需求,服务不到位[6]。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服务内容简单重复,形式过于迂腐,心理健康服务缺乏针对性,对不同人群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服务;(2)心理健康服务缺乏科学性。心理测量工具及检测仪器、心理专业软件不完备;(3)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场所较为简陋;(4)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水准有待提高;(5)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服务资质、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设施,扩大服务队伍规模,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使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更加规范化。

3.5 本次调查还发现有62.2%的居民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选择向亲朋好友诉说心中苦闷,而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仅占17.7%和11.9%,说明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足够的认知与信心。今后应多开展一些面对面、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服务,使心理健康干预更加有针对性,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出问题。

3.6 根据政府搭台、多部门携手联合的工作机制,应加强上下联动,多部门沟通、配合,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社区为平台,医疗部门为依托,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多层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7]。

图1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方式情况

图2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管理现状不足情况

[1]郑淑瑛,吕应春,周小东,等.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6):440-442.

[2]廖全明.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56 -557.

[3]CATHERINE H S,and ERIC S M.Asking,witnessing,interpreting,knowing: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community.Am J Community[J].Psychol,2014,33(1 -2):21-35.

[4]郑亚楠,廖娟娟,唐宏,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二十一)—恶劣心境[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9-122.

[5]高允锁,王小丹,李小林,等.498名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现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469-473.

[6]张瑞凯,戴军,李红武.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现状及发展困境—基于北京164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2010,(5):42 -45.

[7]杨效怡,杨凤池,傅文清,等.北方三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719-3722.

猜你喜欢
年龄居民心理健康
变小的年龄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