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振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笔者以基于新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学活动”为例,谈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开学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活动体验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实践体验,以“晒秋迎新”“笛韵龙舞”“汉字溯源”“分享果实”“亲子劳作”等内容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校教育生活化。这一课程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落实,更是在整合和深化学校原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
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一要求和目标的统领下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并结合学校实际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资源,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实施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与养育自己的土地日渐产生隔膜。审视当下的学生,不是穿梭于各种培训班,就是沉迷于电脑和手机,已经逐渐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少了日月山川的滋养,缺了虫鸣鸟唱的熏陶,圈养的教育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鉴于此,必须让儿童更多地接触自然,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了解、热爱、敬畏、珍惜自然,以此促进天性的释放,激发自身的潜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自然是儿童的乐园,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教育必须拉近与生活和自然的距离,重建学生与自然、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里学习,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成长,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要把“劳动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渗透融合到德智体美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统领意义,学校必须承担起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
从2009年起,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开辟了“开心农场”,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了基于实践育人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以亲近自然、动手动脑、怡情健体为发展宗旨,力求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养心,让学生在劳动中快乐成长。为了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学校抓住“开学”这一特殊教育时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新劳动教育”理念是我校以“培育人才,奠基幸福”为宗旨提出的实践课程。“开学活动”课程是基于“新劳动教育”理念,对校园活动课程化的进一步探索。这一课程抓住“开学”这一特殊的时间点,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和实践,力求丰润儿童的生命底蕴,有效提升生命品质。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开学意味着跨入新学校,开启一段有趣的人生历程;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新阶段。秉持新劳动教育的理念,我们精心设计了“开学活动”,让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有机会亲近自然,在真实的世界里获得愉快的体验,在动手动脑中激发潜能、增长智慧。
学校以比较成熟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令季节的特征,以跨学科的视界和整合的理念对“开学活动”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架构(见图1)。
图1 “开学活动”框架示意图
围绕“开学活动”框架,学校组织教师分项目编制方案,每一个活动方案必须包含目标、时间、内容、形式等基本要素。教师以此为基础,画出路线图,设定时间表,细化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表1 “开学活动”内容设计及安排
1.“晒秋迎新”,晒出丰收与感恩
校园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一种生活体验的来源,蕴藏着极为丰富、极为深刻的教育内涵。9月1日是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以“晒秋”的方式迎接新学年和全体同学。“开心农场”里挂满了收获的玉米;几只箩筐、几架风车、几辆独轮车围绕着堆满稻谷的“粮仓”,地上摆着学生设计的各种富有创意“果实瓶”,粮仓里面以及四周张贴着学生新学年的心愿卡片。整个校园成了丰收的展台和欢乐的海洋。
“晒秋”的方式营造了温暖、喜庆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感受到上学的开心和美好。学生在校园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感受到自然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激发出感恩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笛韵龙舞”,感受历史与自豪
笛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一根竹管,几个小孔,演绎并见证着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舞龙,则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民俗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用舞龙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开学之时,校门口笛声悠扬,让人驻足倾听;双龙腾跃,游、滚、穿、绕、盘、腾、跃……神韵十足。在“笛韵龙舞”中,学生演奏着民族的乐器,传承着古老的习俗,既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激发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汉字溯源”,传承文化与自信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尽管饱经沧桑,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来谱写着不朽的篇章。学校组织学生用收获的红豆、绿豆、黄豆等豆类,巧用不同的颜色拼成不同的汉字,鼓励学生去探索汉字的奥秘。同时,请学生当小导游,讲解汉字的意义和演变的历程。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生动的介绍,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的字形、明白了字义,更感受到了汉字的优美、汉语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的自信和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4.分享果实,传递祝福与希望
每一届的五年级学生都会在春天亲自翻土、播下向日葵的种子、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并在开学的第一天亲手摘下沉甸甸的花盘,作为礼物赠送给一年级的新生。向日葵是学生用汗水浇灌的劳动果实,代表着阳光、健康、快乐、向上,也寓意着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在种植与赠送中,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也分享着成功与喜悦,传递着关爱与情谊。
5.亲子劳作,体验汗水与亲情
对于70后、80后的家长来说,泥土是抹不去的童年回忆,而亲近土地、回归自然,也是他们内心的向往。开学第一周的“亲子劳作”活动,旨在引导家长和孩子放下电子产品,离开麻将桌或培训室,来到学校的农场里,开垦土地,播撒种子,尽管手上起了血泡,汗水浸透衣裳,但彼此鼓励、相互合作,乐此不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并经受相当大的困难,才能养成学生的善良心地,也只有通过这种劳动,人才会以热忱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学生在亲历劳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劳动技能,增进了和父母的情感,而且深刻体会到了劳动之艰辛,收获之不易。这种体验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从真实生活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依托“新劳动教育”开展的“开学活动”,规避了以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与生活脱节,以空洞乏味说教为主的弊端。
为了更好地发挥“开学活动”的价值,增强学生、家长、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校还特别重视宣传和互动,引导教师、家长、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利用微信、博客等新媒体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在舆论上进行正面引导,为活动保存珍贵的影像和文字资料,让这种具有仪式感的场景成为师生和家长共同的精神史诗和美好记忆。例如,一位教师写下打油诗发在朋友圈:“又是一年晒秋季,继承传统也创新。汉字溯源寄寓意,丰收粮仓晒心愿。学生巧手结硕果,教师智慧始业课。开心农场庆丰收,五彩斑斓新学期。”家长和同事纷纷点赞、评论。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同学们创意无限的果实瓶,写着各自心愿的小卡片,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在秋天,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晒一晒,是一件多么喜悦的事情呀!时光匆匆,转眼我们就要毕业了,就像播下种子一样,很快就到收获的时节了。新学年,我要更努力,争取在明年秋天,也能晒出丰硕的果实!”学校也围绕“开学活动”精心推出了微信文章,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有家长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这样的创意活动,寓意着勤劳、丰收和喜悦,为每一个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朴实而又高尚的心灵基础。”
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本身,关注真实的生活,才能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之所以设计“开学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真实的空间,让儿童一身泥土一身汗地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劳作,感受幸福,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让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如何处理好“三对”关系还有待深入探索。
《课程纲要》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实践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国家课程的普适性目标,因地制宜,挖掘更多的校园本土特色,进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课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必须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保持课程的相对稳定性。与之矛盾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的整合,更偏重活动,更指向过程,因而也更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因此,如何处理好课程的稳定性与活动的生成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课程实施者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如何对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如何对教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如何建立发展导向的科学性评价体系?如何通过评价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验、不断地激发其潜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破解。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探索,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走向美好生命旅程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2017-9-25.
[2]廖冬梅.生活中的教育——探究传统的教育形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3]章振乐.“新劳动教育”:让人事相趣[J].人民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