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全域海绵” 表里合一

2018-05-04 11:36向颖羿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涝贵安海绵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向颖羿

时髦的塑胶自行车道,郁郁葱葱的花坛,让人心生愉悦。这些,和随处可见的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卵石渗透井等渗水设施一样,都是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之一,贵安新区先行先试,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这不只是海绵城市建设之初的一个口号,更是如今贵安人习以为常的城市功能。目前国内一些地区,遇到大雨暴雨,常常出现“城里看海”的内涝窘境。而处于洼地,内涝风险高的贵安新区,在3年多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期间,实现了“零内涝”。

近几年,贵安新区在原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域海绵”的建设理念。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海绵处工程师杨兆今告诉记者,“在直管区全域范围内,所有新建项目都要包含海绵城市建设。”

除了城市建设这个“面子”,贵安对整体水资源和自然环境这些“里子”的治理也毫不松懈。贵安有如今的生态环境之美,不止来自于自然环境的厚赠,更是生态环保理念+高新科技的实践应用。

新区处于水环境高度敏感区,水源保护问题至关重要。数据显示,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整体上实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不低于海绵城市建设之前的水环境质量。

表里合一的贵安新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展开之余,坚持留足生态空间和水域用地,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在水源治理上,通过区域点源、面源污染控制,降低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

在城市建设和旅游景区的开发上,贵安新区一直实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即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这与贵安新区海绵城市的构建理念不谋而合。

贵安新区的景区建设与“全域海绵”互相融合。据贵安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业务科李乔介绍,4A级景区的云漫湖景区是最早将海绵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应用与湖区建设的;而月亮湖公园则是将海绵城市的水循环系统的设备和结构对游客进行展示,“这不单是景区的项目,同样也是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普及和宣传。”

截至2017年底,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项目23个,完工区域面积6.62平方公里,在建项目52个,在建区域面积12.9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投资34.24亿元。

“很多本地人都从不同方面认可并参与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未来,我们要把海绵城市建设长效化,建成西部山地城市样板。”杨兆今告诉记者。

②表里合一的贵安新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展开之余,坚持留足生态空间和水域用地,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图为云漫湖景区。(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猜你喜欢
内涝贵安海绵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三代”贵安人:共建新城同圆梦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