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
——艺术视角下的焊接实践教学初探

2018-05-03 03:12:26高党寻姚启明王姣姣
电焊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客艺术工程

高党寻,姚启明,王姣姣,乔 佳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北京100084)

1 教学改革背景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园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1]。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聚集理工、人文等多学科的课程资源,为更好地助力文科生参与工程实践教育,除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加强文科生自身优势特征的内涵设置,尤其是文化素质培养和创新思维的环节设置。

“艺术焊接”实践课程是训练中心专门为文化素质相关课程、工程体验类实践课程设置的一种基于“学生主体、项目导引、团队合作、交叉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艺术与工程相结合,体现专业与兴趣,不失工程与挑战,寻求工程进行艺术化处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艺术创新与工艺制作的乐趣,使其受益最大化[2]。

2 实践课程概述

“艺术焊接”实践课程改革了以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焊接工艺知识、塑性成形制造技术、切割技术和造型软件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前期艺术构思、创意到中期具体造型设计和工艺制作,直至后期作品成型,了解整个焊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常用器械的操作方法,掌握技术参数的设置及基本操作技能,并将这些技术和工艺应用于具体实践,制作成理想的工艺品。

3 实践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

按照课时安排和教学要求,总共4学时。具体课时安排分为6个阶段:焊接概况及基本知识介绍;焊接、切割、塑性成形制造技术介绍及基本实践;造型软件的应用;工艺品的创意设计和构思;材料收集;实物造型设计及工艺制作;成型艺术品表面处理等。

3.1 建立新教学体系

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工程内涵交流能力锻炼等,如图1所示。各大模块所占时间比例如图2所示,学生实践环节时间占比很大。

图1 课程体系

图2 实践教学时间占比

指导人员在过程中起服务作用,在关键点上辅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各实践环节设置突出个性化和工艺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兴趣。

考核办法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创新能力、创意构思、工艺设计、实践操作能力、工程文化内涵交流、实物作品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学习一些相关艺术焊接知识[3]。

3.2 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理论讲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用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实操技术和安全防护;第二阶段:分组后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是工艺技能训练,分组应考虑学生专业、兴趣,最好做到专业交叉;第三阶段:构思设计,讨论工艺方案,构思应突出创新创意,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与艺术与产品之间的关系;第四阶段:根据设计进行备料,选取适合的加工材料;第五阶段:作品制作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作品、工艺、团队和统筹管理的重要性;第六阶段:作品后续处理;第七阶段:各组交流,针对实践过程、作品内涵等以演讲交流的形式进行总结;第八阶段:作品展示和成绩评定,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刻认识焊接质量及艺术与实践的关系,并在作品总结中提炼工程概念。

有时我的片子简单至极,只有单一的元素,画面纯净、空灵;而有时我又喜欢在镜头的前后景上做点“加法”,让画面变得更有层次。目的是为了在突出人物的同时,营造一定的氛围,柔美、灵动而充满趣味性。有些前景或后景虚化不清,不是画面的主体,却能带来强烈的故事性或氛围感,使观者产生好奇和想象。那些虚虚实实缥缈的影,梦幻的光,都闪烁着爱情与记忆的美好。

4 教学效果

(1)实践与兴趣结合,技术与艺术统一,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本实践课程改变了以往认知、认识、模仿的传统教学实践模式。具体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模仿到创新、从实践到技能、从艺术到工程。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

(2)个性设计元素凸显,尤其是多专业交叉设计,体现了自主实践的特点。

实践内容广泛,没有设计特定方向,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其个性展示,课程中渗入更多创新和创意元素,多专业相互碰撞,有利于创新事物的出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其实践热情。

(3)工程实践中体现了人文关怀。

学生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怎样通过工程和工艺方法来实现艺术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到工程与人文素质相互交融的成果。过程中指导老师尊重学生的艺术创作,尊重他们的工艺设计,作品的艺术效果给每位学生带来了喜悦和成就感,为生活带来更多美[4]。

(4)真实的创客,实际的产品。

创客的核心精神是将想法变为现实,通过无限的创意体现创客的基本素质和创客精神。参与课程的学生就是真正的创客,他们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信心,最后得到真正的艺术作品。学生部分实践成果如图3所示。激发了学生的首创精神,课程过程对三创教学也是有益探索[5]。

图5 学生部分实践成果

实践过程均由团队协作完成,尤其是形成了多专业、交叉学科的协作基础,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学生从实践教学中获得知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团队思维、合作能力。

(6)有利于促进实验室开放。

以工程理念为背景,以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机械、电子、控制、建筑、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发适合多专业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实验室开放率。

5 结论

开展文科与理工科相互交叉、互为融合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艺术焊接”这种新颖的教学实践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传递知识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融合,对丰富理、工、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如何进一步使课程更人文、更创新、更实用、更开放,从传统实践的传授向创新性教学转变,本研究仅在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方面做了一些践行和探索,期待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展现出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陆顺寿,李自德.一种新颖的实践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0):86-88.

[2]周冰科,高党寻.创意任务驱动,培养创客功夫——焊接实践教学中的创客元素[C].工程实践和创新教学改革与发展,华北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6):337.

[3]高党寻,姚启明,严绍华.彰显任务驱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工程素质—谈CO2气体保护焊训练的教学实践[C].工程实践和创新教学探索与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高炬,初晓,陈而立,等.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工艺美术[C].华北金工会议论文集.2010.

[5]郝青.我们是创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1-29.

猜你喜欢
创客艺术工程
我是小创客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9:06
纸的艺术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敢想 敢做 我们是创客
创新时代(2016年6期)2016-07-07 20:18:30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创客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56
创客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35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