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蓉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礼仪教育是立德树人新的生长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提高了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利用课堂德育主阵地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 键 词】文化育人;礼仪育人;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4-0095-0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揭示了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就必须成为校长、教师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之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学校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提升学校物质文化,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人民路小学对校园进行了改造,注重赋予每一处景观独特的教育内涵,将无形的文化呈现在师生可观、可感的校园,力求通过身临其境的环境影响,让学生得到熏陶,产生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的基本认识,奠定良好的人生开端。校园文化犹如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沁入师生心脾。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念,学校品牌建设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新时期发展的共同愿景。
人们常说:“上所施,下所效。”“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从,虽令不从。”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精神规范,体现着学校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此,学校着手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了《干部行为一日常规》《管理十种意识》及《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针对干部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在校不抽烟,党员干部在校以身示范禁烟;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党员干部首先狠刹吃喝风……同时,学校还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对课改之星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通过榜样示范、理念引领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课改的长足发展。
礼仪不单是形式,更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礼仪教育是立德树人新的生长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找德育的有效途径,找准校园德育工作的新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此,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采取多种措施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按照教育局部署,将每年的四月定为“师德学习月”,开展“讲师德,树新风”演讲比赛、“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等各种师德节系列活动,同时还通过每天的巡课质评工作,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打分,每日一总结,每月一次“口碑测试”问卷调查,向学生、家长了解各科老师的师德、师风表现,每学期进行评优表模,在全校树立师德的旗帜。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课改明星、课改军团领军人物、学生家长最满意的教师等诸多极具人文特色奖项的设立,造就了更多有先进教育思想和规范教育行为的名师,感召更多教师去学习、去成长。
在礼仪教育中,教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在师生间推行“微善教育”,随手关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随手关掉正在流水的水龙头……促使学生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品行。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礼仪行为,让教师以深厚的思想感情、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耳濡目染,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提高了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致力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了本土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既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又彰显了本土性与灵活性。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均得到了提升。同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亲子同读”“寻访诗人足迹”“经典擂台赛”“书写经典”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演、说、写、画等形式感悟经典的精粹,理解人生的真谛。让经典像氧气一样慢慢浸润着师生的心扉,给师生注入了富有灵魂的血液。利用课堂德育主阵地,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牢牢树立课程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组建社团,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现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巧手泥塑社”“感恩手语社”“经典诵读社”“素描写生社”等56个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时还通过多方联动,集合社会力量开展了“爱乐管乐团”“小天鹅舞蹈团”“百灵鸟合唱团”“孔明围棋社”“兰亭书法社”等13个校级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同学们激发潜能,挥洒智慧的天地,而且成为弘扬校风,引导健康潮流的生力军,更是我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春风常拂面,何处不飞花。当我们怀着生命教育的热情,忐忑地触摸学校课程建设的大门时,开启的课程智慧给了我们强烈的思想撞击。在这里,育人思想获得重新构建,育人价值有了新的诠释,育人方法变得更为科学。相信只要用课程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课程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文化共生融通的必然策略[J].观察与思考,2011,11(41).
[2] 吳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8-39.
[3] 杨九俊.学校课程能力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14-215.
(编辑:赵 悦)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