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中学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8-05-02 07:56文春生蒋超
智富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新课改

文春生 蒋超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学课程经历了全面的改革,秉承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性地位理念的贯彻。中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和德行教育的关键阶段,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要注重对学生品性的培养,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培养中学生能力,开展中学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教育;传道;授业;解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只有通过反复认真地品读十九大报告,才能领略十九大精神内涵,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新要求新部署上,将其转化为推动学院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审计专业,谈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认识。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中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教育既是对小学教育知识能力的升华,又能推陈出新,发展新的知识能力。同时,中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德行的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和引导性作用,实现由单一的知识能力教育向德性能力和知识能力共同发展的教育,发挥教师对于学生价值观指引的传道角色,发扬教师在知识能力教育的授业角色,发展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路上解惑者的角色。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轉变。中学教育中的教师主体或者学生主体思想已经过时,新课改下更加强调要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转换关系,师生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更加突出教学相长的双向发展模式,共同推进中学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新课改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作为学生首先要有一个理念的改变,其次就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比如参加了一次活动,学生要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什么,并且突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做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而是要在把握好基础的同时,掌握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引领下,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懂得自学,懂得归纳,掌握多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作为学生首先要有一个理念的改变,其次就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比如参加了一次活动,学生要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什么,并且突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做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而是要在把握好基础的同时,掌握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引领下,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懂得自学,懂得归纳,掌握多种科学的学习方式。

一、中学教育中教师传道者的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所说的传道,就是要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向善。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极剧发展。但是,中学生也面临朋友圈的考验,身边的错误思想和消极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加之,中学生难以科学认识身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容易出现叛逆的行为和情绪,盲目的排斥他人的思想和观念,仅仅追求自我的解放和享受性的舒适。所以,教师需要对中学生进行大方向的引导,教授他们评判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授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授他们侠之大者的气魄,教授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教授中学生的处世之道,教授他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教授他们勇于向善,教授他们成人成才的“大道”,才能使中学生真正的受益,长久的受益,全面的受益。并且在这个传道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陈旧模式,发展教师和学术互为主体的互动模式,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学生对教师的能动性反馈,推动教师作为传道者角色功能的全面发挥。

二、中学教育中教师授业者的角色

中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教授书本的知识,教好书本中的知识点。一方面,教师要立足课本,熟读课本,十分明确自己教授科目的知识点,并且要深化扩展,洞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了解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接受程度。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授课,突出学生的能动地位,做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中学教师作为中学生授业者的角色和地位,要树立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要自觉的提高自己的讲课技能,培养专业的教师技能。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该保持交流,互相提意见,增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案例和图表的重要性,特别是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教学中要适当加入明目的图片和简洁的图表,改善学科教学过程中文字的枯燥和繁琐性,提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好教师作为授业者的责任意识。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中学生的个性能力。作为教育双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二者都是具有个体思维的人,教师有教师的思维和价值观,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把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取向传达给中学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所以,要发挥教育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突出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功能,通过合理的教育、科学的教育、系统的教育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中学教育中教师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作为解惑者的角色,强调的是教师在中学教育中解答人生困惑和知识能力的困惑,突出教师在中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定心石的作用。一方面,中学生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身心俱疲的情况,有时也会思考人生,表现出对学习和中高考摇摆不定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过来人和朋友的角色细心开导中学生,耐心地解答他们的忧虑和困惑。并且,中学生也经常受到家庭的影响,会出现家庭情况困难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的境遇。同时,某些传统家庭也存在重经济利益,忽视知识教育的情况,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会出现父母希望子女早点工作,早点成家的观念,看不到教育对于子女长远发展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中学教育中解惑者的地位和角色强调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对中学生教育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培养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向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借助苏格拉底“助产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性思维来说服中学生群体,解答中学生困惑,逐步引导中学生通向真理的康庄大道。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凸显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注重知识能力教育,又要注重德性教育,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进力量。

【参考文献】

[1]万建鹏.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诚”的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

[2]习近平.2014年8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01).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