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迈入了新的平台,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具体应用,更是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基于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日趋多样化的经济主体发展需求,我们有必要结合有关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的基础理论,探索一条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道路,这也是助推我国各个领域长效、高质发展,营造稳定、和谐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提升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举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金融工具计量技术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实践路径,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现状;实践路径
引言: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是贯穿金融业发展历史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基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要想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的运行活力与发展潜力,就必须实现对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与科学应用。实践证明,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打破了原有计量模式的桎梏,有效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充分彰显了改革之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缺乏强有力的内外部监督以及缺乏高综合素质的人才等,严重制约了这一计量模式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探究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及实践路径,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金融工具计量技术理论
(一)金融工具理论
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与深化,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且深刻影响着不同金融主体的价值选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资产计量相关性与可靠性间的矛盾。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市场运行、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对各种不科学、不合理计量规范的应用,使得各种规模的资产风险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稳定、长效发展。所以要想探索一条金融改革的创新路径,首先必须明晰何为金融工具。所谓金融工具,就是一种反映债券、债务人之间关系的标准化文件,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流动性,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也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成本。现阶段,其交易规模发展速度已经赶超了商品期货这一传统金融产品,对世界金融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二)公允价值理论
所谓的公允价值,指的就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负资产与资产间的公平交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公平的追求与向往,极大的保障了交易活动的自愿性、真实性,充分彰显了我国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说,纵观我国的会计实业历史,无不彰显着公允价值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其可以较为直观、准确的呈现各经济主体资产及负债市场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为各股东、投资者以及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我国政府了解各企业、机构的运营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避免恶性问题的扩大化发展。总而言之,公允价值的应用是顺应时代变化趋势、把握我国金融行业变化动向的必然举措。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大了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旨在为建立健全我国的经济体系、市场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伴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领域也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自2006年国家出台新的会计准则之后,我国各上市公司就开始将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的计量之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关学者提出,对于那些拥有较多金融工具的金融主体来说,往往会因为公允价值所凸显的顺周期效应,而出现较大规模的利润波动现象,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实现。通过对沪深A股银业上市公司近几年运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金融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规模呈现出扩张的态势。與此同时,在相关负债的计量过程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比率较低,这就说明负债、业中资产等要素受公允价值的影响较小。总而言之,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应用,有效契合了我国市场经济以及金融领域的发展动向,是助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动力。
但在金融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现阶段受制于法律制度、行业规章、监督机制等要素,我国还未建立起较为完善、长效、高质的金融市场机制,所以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应用效益的实现。其次,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要想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价值,就必须依托成熟的估价技术,否则就难以为其应用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现阶段该领域普遍应用到的限值估计技术,因其内含的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等要素不明确,具有一定的预测差异性,所以很难助力公允价值在不同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加大对估价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力度,也成为有关主体工作开展的重点所在。除此之外,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会计工作也不利外,伴随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深入应用,有关主体也必须打破原有会计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工作开展的创新型道路。但现实情况在于,具有高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的人才十分稀缺,甚至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判断能力,这就为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三、实践路径探讨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广泛,金融工具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正是将这些不确定因素纳入其中,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是对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计量、评估、在做出反应,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
市场风险的测量
金融工具在市场风险管理中需要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测量,主要表现在对市场风险的测量以及信用风险的测量。通常使用建模的方法,采用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市场风险因素中某一因素进行波动时,其他因素的分布情况的变化来表现该因素对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这和公允价值的计量原理相同;公允价值还能评估商业银行行为过程中发生的信用风险,如: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的披露,主要参考因素有交易对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内的违约率以及违约之后的回收率等等。
(二)商业银行市场选择
商业银行通过对金融工具计量价格的分析结果进行市场的选择,这种选择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报价,也是对于各种参数的判断,市场选择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参数,随着计量程度逐渐加深,其他金融工具也进行模型计量时,影响程度就会逐渐显著。例如:同一债券的价格再不同市场上中的报价有所差异,交易价格的决定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决定会比较复杂,而不同报价商对同一债券的预期不同,即对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的预期不同,这就会导致报价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市场选择使得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差异很大,那就需要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上选择相对可准入的、最匹配市场的参数,并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进行相应的误差值核算,进而作出相应的报价调整。
(三)商业银行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开办前, 应该对该业务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各相关部门应该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方法,是采用直接报价还是进行模型计量,并在这两种方法下,确定报价的方式以及计量模型参数的选择。会计部门也应对该业务实际采用的计量方式与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
而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流程中不可缺的环节就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验证,验证会贯穿于整个计量的过程,因此在初始环节计量参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验证流程上主要分为基础数据的验证、计量方式方法的验证、操作环节的验证以及系统验证等。
计量数据是最基础的验证,是所有后续计量的基础,因此基础数据是否正确影响着整个计量是否有参考价值。因此对基础数据的验证主要从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时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如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准确;数据的选取上是否有重复、有遗漏、或者多增;还有就是数据的选择是否太过陈旧,参考价值不太大,或者是数据太新,于现在的市场不太符合等等。
计量方法的验证也属于计量过程的前段,对计量方法的验证主要表现在计量模型的选择,估值参数的选择等。
计量操作环节的验证是公允价值验证的中间环节,主要体现在操作过程是否准确无误,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合规等。
系统验证是最终环节的验证,是对计量结果的验证,主要是看计量结果是否准确,还有基础数据的选择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四)商业银行决策支持
大型商业银行均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系,通过该金融工具的计量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为商业银行产生决策提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分析及预测
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区别于以往的计量手段,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以未来的现金流作为主要度量的對象的,因此计量结果及时商业银行未来的损益分析,公允价值的计量与商业银行的财务利润表直接挂钩,因此该计量分析有助于内部管理层把握企业未来的利润走向,而计量结果还具有延续性,市场参数在未来一般不会出现不可测的现象,因此计量预测也可以对未来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
2.波动分析
波动分析即是公允价值计量参数的横向操作,和纵向操作的财务预测正好相反,主要是通过改变一个或者同时改变多个计量参数,使得自变量的数量增加,进而查看计量结果的变化,这也是对市场行情多边性的模拟过程,这种波动分析有力与商业银行及时发现市场风险,并提前做出相关对策。
3.绩效评价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进行非常准确及客观的评价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中讲市场的波动性分析也加入其中,因此在绩效评价中,商业银行需要将市场的准确情况与对市场的主观努力区分开来,多方面、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工具的使用对市场分析的整体把控以及市场选择甚至是市场预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大型商业银行使用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主要原因,可以为其风险管理、市场选择、内控体系等提供较为准确的模型计量,为其进行重大金融行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预测,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良好运营。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课题组, 刘亚干, 李明熙. 金融工具计量的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讨[J]. 金融会计, 2015(4):6-16.
[2] 赵建新.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J]. 江苏商论, 2006(8):146-148.
[3] 王珏.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
[5] 谢剑波, 郭宪.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计量的影响探讨[J]. 商情, 2017(35).
[7] 魏露盈. 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 经贸实践, 2016(14):73-74.
[8] 梁凤梅.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