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25)
本文以上海市某下立交的条形基坑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影响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基坑周边地层和管线的变形规律,评估基坑对临近管线的影响。通过本次研究,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上海市某下立交由西向东穿越某横向路口(见图1),车道规模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下立交总长460m,其中暗埋段140m,西侧敞开段长180m,东侧敞开段长140m,结构宽度18.4~19.2m。暗埋段为双孔矩形现浇混凝土结构(见图2),敞开段为U型结构。
图1 地道平面图
图2 地道建筑横断面图(单位:mm)
下立交与污水管1、2、3平行,下立交基坑与污水管1间距约9m,与污水管2间距2~4m,与污水管3间距8~9m。根据现场探测,污水管1管底埋深约9m,污水管2管底埋深3~5m,污水管3管底埋深约6m。
下立交基坑深度0~8m。地道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由下至上为③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③t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黏土、②1粉质黏土、①1填土层。基坑主要位于软土层,且距离污水管2间距仅2~4m,应采用刚度大、施工扰动小的围护形式。地下连续墙围护刚度大,但成槽过程中易产生泥皮剥落甚至局部坍塌等扰动影响,故不宜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的围护方式占地较大,钻孔桩和止水帷幕施工对污水管2影响明显,故不宜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刚度小,搅拌桩施工和型钢的插拔对污水管2影响明显,且工法桩竖向承重能力差,不能直接设置栈桥,故不宜采用。硬法切割的钻孔咬合桩采用钢套管成孔,施工过程中对临近管线影响微小,且咬合桩刚度大、占地小、竖向承载力高、可布置栈桥。因此,本工程采用1000@800钻孔咬合桩的围护形式。此外,基坑竖向设置3道支撑,首道结合栈桥设置混凝土支撑,余下支撑均为609×16钢管撑(见图 3)。
污水管1、2、3均为混凝土管道,采用承插接头连接。污水管1采用顶管法施工,污水管2和3采用开槽埋管施工。
本工程为条形基坑,基坑长度远大于基坑宽度,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平面假定,采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对本下立交基坑工程建立数值模型(见图4),模型中考虑临近大直径管线和地面超载20kPa。为消除边界影响,模型水平向宽度100m,竖向50m。边界条件:底部约束竖向位移,两侧约束水平向位移。
图4 模型网格图
土体采用15节点的三角形单元,力学模型采用Hardening-Soil模型,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围护结构采用弹性板单元模拟,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弹性单元模拟,支撑采用弹性杆单元模拟。地下水位设定为地下0.5m,不考虑渗流作用。
首先,计算初始应力,清除初始位移。
其次,激活管线结构单元,计算完成后清除初始位移。
最后,激活围护结构,逐层开挖至坑底标高。
图3 基坑围护结构横断面(单位:mm)
表1 场地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第一层基坑(坑深2.05m)开挖后的土层侧向变形和沉降如图5、图6所示。基坑围护最大侧移2.0mm,地面最大沉降约-0.8mm。3个管线沉降在-0.5mm以内,最大侧向变形约1mm。
图5 第一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水平变形云图
图6 第一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沉降云图
第二层基坑(坑深5.05m)开挖后的土层侧向变形和沉降如图7、图8所示。基坑围护最大侧移3mm,地面最大沉降约-1mm。3个管线沉降在-1mm以内,最大侧向变形约1.6mm。
图7 第二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水平变形云图
图8 第二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沉降云图
第三层基坑(坑深8.05m)开挖后的土层侧向变形和沉降如图9、图10所示。基坑围护最大侧移16mm<24mm,地面最大沉降约-12.5mm<20.1mm,满足中二级环境保护等级标准[1]。3个管线沉降在-8mm以内,最大侧向变形约9mm。
图9 第三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水平变形云图
图10 第三层基坑开挖后地层沉降云图
基坑开挖完成后周边土体位移矢量图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见,基坑开挖造成周边土体和临近管线向开挖面移动。污水管1竖向位于坑底附近,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往坑内位移约6mm。污水管2竖向位于坑底之上,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范围内,总位移方向指向坑脚,最大值约9mm。污水管3竖向位于坑底以上,但其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外,总位移方向指向坑脚,最大值约6mm。
图11 基坑开挖完成后位移矢量图
综上分析,基坑开挖对临近3个大直径管污水管存在一定影响,总位移均小于10mm,满足管线控制标准。
除基坑工程本体外,管道水平位移、覆土深度、管道直径等外部条件也是管道发生较大变形的影响因素。以管道最大水平位移为参照,分析各因素对管道的影响程度。
以直径1.8m污水管为例,埋置深度约2.3m,调整管道与基坑水平距离,得到水平距离与管道最大水平位移相互关系,如图12所示。水平距离加大,管道最大水平位移明显减少。
图12 管道最大水平位移与水平净距关系曲线
以直径1.8m污水管为例,水平距离约2m,调整管道竖向埋深,得到覆土深度与管道最大水平位移相互关系,如图13所示。管道变形最大位置位于坑底以上1~3m处。
图13 管道最大水平位移与覆土深度关系曲线
设定污水管,水平距离约2m,竖向覆土约2.3 m,调整管道直径,得到直径与管道最大水平位移相互关系,如图14所示。管径加大造成管道最大水平位移呈增大趋势,但增量较小。
图14 管道最大水平位移与管道直径关系曲线
比较可知,除基坑工程本体以外,管道与基坑水平距离、管道覆土埋深是管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管径为次要因素。
借助上海某下立交工程,建立基坑开挖对临近大直径管线影响的数值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围护结构采用直径1000mm的钻孔咬合桩,较大的围护刚度对控制基坑变形作用明显。
(2)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附近,水平方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之外时,主要发生往开挖面的水平位移。
(3)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之上,竖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范围之内时,位移值相比较大,矢量方向指向坑脚。
(4)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以上,竖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之外时,总位移方向指向坑脚。
(5)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可知,管道与基坑水平距离、管道覆土埋深是管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基坑工程本体以外),管径为次要因素。
条形基坑对临近大直径管线的影响较为复杂,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和管线变形实质呈三维状态。后期将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管线三维变形的发展规律,为以后相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DG/TJ08-61-2010.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