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富
(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通辽 029315)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存在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等现象,对其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任其发展,患者就会出现慢性溃疡的病变,给治疗增加了难度[1]。静脉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疾病就属下肢静脉曲张,而且这种疾病在长久从事站立工作以及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现将手术情况做一汇报。
2014年3月~2017年2月的60例在我院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包括19例男性以及11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56.1±8.5)岁,病程迁延了3个月~15年,平均9.1年。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9±9.1)岁,病程迁延了4个月~18年,平均9.8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可行。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进行治疗。麻醉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办法,对患者进行高位结扎,然后实施剥脱术,切口位置选在腹股沟韧带处,和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切口,充分的将大隐静脉暴露于视野,近端处采用钳夹,远端实施结扎,对于没有办法消除的静脉曲张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剥离,直到完全切除。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实施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气管插管麻醉。选取患者腹股沟韧带下方进行长度为3 cm的切口,钝性分离大隐静脉的主干和相关的属支,对股静脉入口附近的大隐静脉主干进行双重结扎,切开大隐静脉,借助蚊式钳对曲张的静脉以及交通支进行结扎切断,在患者的切口处采用消毒纱布进行覆盖,充分暴露两端的切口,采用常规办法将专业剥脱导管牵引至患者的踝部,切断被剥脱的静脉,然后将其取出。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缝合,采用弹力绷带实施加压包扎,定时更换敷料,针对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分析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分析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天)对照组 30 67.1±2.8 20.5±2.8 10.6±2.9实验组 30 43.9±1.8 7.3±3.5 7.1±3.2
本次研究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技术主要是对大隐静脉的主干进行剥脱,使得术后的瘢痕减少,美观度也比较好,而且切口的减少使得患者的疼痛度大大的降低,有利于术后的恢复[3]。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所有患者的术中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综上所述,对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比较少,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大大的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陆 岩.探讨严重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9):26-27.
[2]冯高鸿.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治疗65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分析[J].江西医药,2016,51(06):535-537.
[3]王建伟,王 敏,季丽雅,等.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