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土传病害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8-05-01 22:02于长平
吉林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

摘要:随着林业生产的转型,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新的林业增长点,其中林药栽培作为林下经济的主要内容受到关注,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其中土传病害对地下根茎、鳞茎或块茎等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如人参、平贝、黄芪等土传病害及其生物防治技术作以简要总结,为基层生产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药栽培;土传病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8.039

药用植物是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和治病的特种经济植物。目前,全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有250多种,栽培面积在30万公顷以上。随着林业生产的转型,其绿色生态保护、旅游文化、发展林下经济等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林下进行药用植物栽培对部分药用植物栽培,如人参、平贝等具有天然优势,随着人工栽培面积和集约经营面积的扩大,病虫害发生也呈现日渐严重的趋势,尤其是土传病害的发生对地下根茎、鳞茎或块茎等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人参、平贝、黄芪等药用植物土传病害及其生物防治技术作以介绍。

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软腐病以及疫病、根腐病、根肿病和青枯病等。其中,人参土传病害包括菌核病、锈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平贝土传病害包括黑腐病,黄芪土传病害包括根腐病、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等。立枯丝核菌、锈菌、核盘菌、镰刀菌等为土传病害主要的病原菌。

1 土传病害的发生原因

1.1栽培地土壤条件较差

积水板结以及土壤粘重等因素,均可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1.2连作因素

由于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高于其他作物,因此药用植物多数都是连作模式,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病残体大量积累和病原菌生物量增加,引发日益严重的土传病害。

1.3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

多年的化学防治已经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尤其土传病害的病原菌抗逆性强,因此有必要改变目前的防治模式。土传病害发生时如不及时控制,严重时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目前药用植物土传病害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结合农业生产措施,随着农药残留的日益规范和绿色有机认证的逐渐开展,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成为控制土传病害发生的必然途径[1-2]。

2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活体生防菌株及其代谢的活性成分来控制病害发生的一种技术,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最早从土传病害开始,初期研究重点是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土传病害,并开发出多种抗生素产品。近3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高效拮抗菌的开发研究取得了更深入的进步,目前可应用于土传病害的生防因子越来越多,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和噬菌体等,国外已有80多种微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大田和温室土传病害,但是,针对药用植物的高效微生物农药研究还相对滞后,现已商品化的生防菌包括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其中木霉菌以其生长迅速,生防机制多样化等特点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商品化菌剂品牌包括美国拜沃、山东泰诺、山东绿珑生物等,其中美国拜沃使用的菌株为哈茨木霉T22菌株,其对病原菌的重寄生能力较强,可抑制包括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等多种土传病原菌。淡紫拟青霉属于病原线虫的寄生菌对根结线虫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主要商品化品牌为哈尔滨德强生物、福建凯立生物等,而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代谢出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如抑菌肽等,以其孢子为主要成分的各种菌剂在绿色食品、药品的栽培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 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药用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效拮抗菌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和生防菌的促生效果,不同生防菌之间的互作对宿主促生抗逆的协同增效作用等方面。微生态调控技术是在植物微生物学基本原理指导下产生的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方法,是微生态学在植物病害防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通过调节、控制寄主组织和生理、寄主个体微环境、微生物种群三者与目标微生物(病原物、次病原物和无症状病原物)种群的微生态平衡关系来防治病害,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通过根际微生物的微生态调控来控制叶部病害和土传病害是当前植物微生态调控研究的热点,如任守让等从人参生境中的9000余株微生物菌株筛选出2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从温室栽培结果中发现,绿色木霉对人参锈腐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丁万隆从东北地区人参产区的土壤中分离出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经研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抑制作用。曾华兰从川红花等土壤中筛选出62株木霉,并初步证实了T23、T56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吴洪生系统研究了西瓜连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生态学机理及其生物防治,重点分析讨论了西瓜连作土中病原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与其他微生物的互作机制,以及西瓜的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影响,通过拮抗菌对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系统的讨论了连作土的病害发生规律。生防菌在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的同时,生防菌剂还可以提高植物生长势,提高其对生物胁迫的抗逆性。

4 结语

虽然目前药用植物栽培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绿色和有机认证的逐步开展,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进而提出以生物防治為核心内容的土传病害生态控制技术,对药用植物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入宇,陈兴福,孟杰,李志飞,杨兴旺.药用植物GAP生产的病害绿色防控发展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242-2246.

[2]程惠珍,丁万隆,陈君.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 2003,(08):4-6.

作者简介:于长平,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经营。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黄骅市人大常委会 视察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暨城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活性物质在欧洲农药法规(EC)No.1107/2009框架下的发展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分析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杨树种植技术与有害生物防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