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华的态度

2018-04-30 13:09张北根
社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莱士罗斯福蒋介石

张北根

摘 要: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是抗战期间美国最高级别领导人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对二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对美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问的态度经历了从访问前对其反感到访问中对其“甚表敬爱”再到访问后对其反感的过程。蒋对华莱士反感,是由于罗斯福政府干预国共之争,蒋介石感到“憋屈”和压力。他深知允许美国介入国共关系,对其权力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他认为华莱士和美国政府官员受到中共宣传的蒙蔽。蒋对华莱士“甚表敬爱”,是表面上的一种姿态,因为无论是战时和战后,在解决抗日、反共、中苏关系、战后发展及中国大国地位等问题时,由于中国国力较弱,他必须求得美国的援助、支持和合作。

关键词:蒋介石;华莱士;访华;罗斯福

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4-0152-11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 Wallace)访华,是抗战期间美国最高级别领导人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对二战后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对美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华莱士访华,学术界进行了一定的研究①,但未见系统总结和分析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华的态度。本文研究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华的态度,希冀推进中美关系史、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战略和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深入研究。

一、华莱士访华前,蒋介石认为其“间接为共匪张目”,反对其调解国共争端

1944年春夏,盟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高奏凯歌。在欧洲,苏联红军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军东欧,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6月6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太平洋战场,美军顺利推进。5月27日,美军登陆新几内亚的比亚克岛。6月15日,开始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日本的海上交通线面临着被美军切断的危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以救援陷入困境的南洋日军,于1944年春季发动了“一号作战”。4月17日,日军渡过黄河,开始向南攻击。5月8日,打通平汉线南段。5月18日,洛阳沦陷。随后开封陷落,河南全境崩溃。5月27日,日军南下向湖南进攻。6月18日,长沙失陷。驻有美军的衡阳危在旦夕,湘桂线岌岌可危。空军基地桂林受到威胁。中国战场的形势令人忧心。

一方面,中国军队遭遇大溃败;另一方面,国民党精锐军队正包围着中共军队。立法院长孙科曾透露,大约30万政府军监视中共军队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29页。。 罗斯福很关注中国政府与中共军队宁愿彼此对抗,而不愿共同抗日的状况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30页。。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日趋激烈,从1942年初夏开始,美国越来越感到起用中共力量的迫切性。但自1943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反共高潮致使国共关系和中苏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仅消耗了抗日的力量,而且也给战后中国蒙上了内战的阴影。更重要的是,苏联的强烈不满将威胁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谋划的战后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破坏美苏关系。由此罗斯福政府担忧国共之争妨碍抗战的进行,并将迫使中共投向苏联怀抱,亦可能引起美苏纠纷与冲突。

蒋介石对美国也有诸多不满,认为美国援华不力,口惠而实不至;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尤其是国共争端。1943年9月9日,蒋致电宋子文称:“关于中共最近悖乱挑战,倒行逆施”,中共“一面并望美国强制中国政府,对中共勿用武力制裁,一面则使共党在国内大事宣传,称美国政府已三次警告国民政府,对共党勿用武力,免启内战等谣诼”,“惟美国在华之军事长官,今日对此事之态度,更使共党鸱张无忌,而使我政府对中共之处理,更增困难,不惟不能阻止共党之内乱,适足以奖励我国之内乱也。此又不能不密告美国当局,使之特别注意”《蒋委员长自重庆致外交部长宋子文嘱口头密告美政府人士使之了解中共受第三国际某国之主使图破坏中国抗战及中美合作之阴谋电》,1943年9月9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年,第161—162页。。

蒋介石暗示各强国尤其是美国最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尤其涉及到国共关系。他认为美国政府只是敦促中国政府与中共和解,而不劝告中共来与政府解决争执,并服从政府。

蒋介石认为华莱士“间接为共匪张目”,对其比较反感。1944年2月26日,他“研究共党之不法阴谋”,在日记中写道:“共匪在美宣传,称我军已不打倭寇,而集中力量将攻共匪,此与其去年宣传我政府将投降倭寇之手段无异也,可虑者美国朝野已为其宣传所惑,信以为真。”“美副总统华莱士与英首相丘吉尔各别发表演说,均间接为共匪张目。” 《蒋介石日记》,1944年2月26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6册,台北,“国史馆”影印,2011年,第371、373页。

鉴于挽救中国战场的困境和构造战后世界新秩序的思考,罗斯福派遣华莱士访华,希望推进其战时最大限度发挥中国抗日效力和塑造战后大国关系尤其是美中、中俄、美俄等关系的构想。

为阻止国共关系恶化,并发挥中国抗战的效力,美方借口评估中共军力,希望向华北中共控制区域派遣军事观察组。1944年2月28日,美国代理国务卿致函陆军部长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称,采取该行动的原因在于:(一)国共关系的不断恶化对于中国对日作战有着普遍的不利影响;(二)局势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严重危及中国政治统一的内部冲突;(三)它并且可能在将来引起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复杂化。因此,延安观察组的基本任务在于:协助美国政府探求“应以何种最适合的方式才有助于友善地解决国民政府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Secretary of War (Stimson), Washington, February 28, 1944, the U.S. Dept. of State,ed.: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Diplomatic Papers (以下简称FRUS),1944, China. Vol.6,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7, pp.355-356.。美国还有一个意图,即在德黑兰会议后,苏联对日参战问题已明朗化,美国欲通过“亲苏”的中共了解苏联介入远东和中国的意图,并尽力争取中共,防止其倒向苏联 王淇主编:《从中立到结盟——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1页。。此前,2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目前关于在华北和满洲之敌的情报极为贫乏。为增加这类情报来源和观测未来空中和地面作战的可能性,立即派遣美国观察团去华北和山西以及华北其它之必须地区似乎是极为适当的。” President Roosevelt to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Washington, Washington, February 9,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329.罗斯福说的“观察团”派驻地不是国统区,而是陕北、山西直至华北等中共控制区域,这令蒋介石十分敏感。蒋本已担心中共接触美国后会更加壮大,再加上罗斯福暧昧的态度,他难免怀疑罗斯福的动机是否就是想在国共之间“调解”。他在日记中写到:“罗斯福总统来电欲派遣观察团到陕北山西及华北,以侦察华北与东北之敌情,其实此为共匪宣传所迷惑,急欲前往延安明了共匪情形,而其在华一般幼稚武官中毒更深,进一步欲利用共匪,并协助其武器以为牵制我国军之谋。”《蒋介石日记》,1944年2月13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6册,第317 -318页。蒋介石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加以应对,一方面,在21日与美国贺恩将军(Thomas G. Hearn)谈话中表示欢迎美军人员到晋绥等地视察,而不能去延安,并且严重警告美国驻华武官不应与中共公开交往《蒋介石日记》,1944年2月2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6册,第353页。。另一方面,22日他复电罗斯福,对派遣美国观察团一事,限定其范围,表示“甚愿尽量协助进行,并已饬军政部与史将军总部拟定此一视察团前往中央政府政治力量所及以及敝国军队驻扎各处也” 《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总统罗斯福告以愿尽量协助其派遣军事视察团来华搜集敌人情报之计划电》,1944年2月22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164页。。对于蒋介石的回复,罗斯福一面表示感谢蒋介石同意美军观察组计划,一方面又表示美军观察组将尽快前往华北和西北地区 President Roosevelt to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 Washington, March 1,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p. 367 .。而华北、西北地区很多是共产党控制区,因此,蒋介石对美国访问共区的计划表示反对,3月17日致电罗斯福,污蔑道:“中国共产党表面虽宣称拥护中国政府抗日之政策,然自二月以来,彼等已秘密调集各地之游击队,而集中于陕北,显然准备于有利时机,实行叛变,并夺取吾人黄河流域作战基地之西安,此种迹象已甚明显。如以客观态度硏究个中情形,苟非苏联与日本间已获致某项之谅解,则中国共产党似不敢作如此之举动。”《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总统罗斯福告知最近发生而与远东战事发展有密切关系之重大事件电》,1944年3月17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164页。但罗斯福执意美国军事观察员要访问共产党控制区。3月22日,罗复电蒋介石称:“阁下2月22日电核准之敝国军事观察员,如能抵达出事地點,则对吾人尽力在该地区收集更真确之情报,当能有所帮助。余已令史迪威将军向贵国军政部长商订视察团旅行协议,俾得从早实行也。”《美国总统罗斯福自华盛顿致蒋委员长说明已令史迪威将军向中国军政部长商订视察团旅行协议以便在中国边境收集情报电(译文)》,1944年3月22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165页。但蒋介石下了拒绝的决心。25日,他在日记中云:“美欲派员赴延安事,我必严正拒绝,不能有所迁就。盖其态度如此,亦不能复存若何希望,况我更无所求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3月25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6册,第549 -550页。美方的态度同样坚决。4月4日,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罗斯福促使蒋介石同意美军观察组进入中共控制区域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Secretary of War ( Stimson ),Washington, Apri14,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 393; Memorandum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President Roosevelt, Washington, April 4,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 394.。罗斯福虽然同意,但史汀生不相信罗斯福最终已采取行动 The Secretary of War(Stim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Washington, April 8,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 395.。

为阻止美军观察组进入共区,蒋介石要求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告訴美国中共“阴谋”的真相。4月27日,蒋致电魏道明称:“最要之点应特别提明者,即共产国际对中国一贯政策,使中国政府抗战至精疲力竭,不能持久,而彼乃夺取中国政权,然后即与日本妥协媾和,使美、日在东方两败倶伤,则其赤化远东、独霸世界之政策乃得如计实现,此乃共产国际惟一之阴谋,而其在美国之宣传已奏大效矣。”不过蒋强调用“政治办法”解决国共争端。他说:“如其问我政府对共党之政策如何,可答其仍照去年十一中全会之决议,当谋政治方法解决。”《蒋委员长自重庆致驻美大使魏道明嘱向罗斯福总统特别提明共产国际对中国一贯政策及我政府对共党之政策电》,1944年4月27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169—170页。30日,魏道明奉命会见赫尔,称:“中共在美宣传,意在企图争取同情及破坏我政府威信,此间一部份舆论不察,近时有对我不良批评,甚至涉及国家尊严及军队荣誉,此等批评出于友好美国社会,国人感觉尤敏,影响殊大,请其注意设法纠正。”《驻美大使魏道明自华盛顿呈蒋主席报告与赫尔国务卿晤谈关于苏联之远东政策及中共在美之宣传等问题之谈话情形电》,1944年5月11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171页。

美国提出的观察组进入中共控制地区的要求遭到了中国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激烈反对。何应钦指出中国共产党并未遵守中央政府的命令,而且因为美国陆军“代表着美国人民”,因此中国政府不会同意观察组访问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 The Ambassador in China ( Gaus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Chungking, April 22,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 398.。与此同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也在华盛顿展开游说,拜访华莱士,并在会谈中对中共进行攻击,希望以此阻止美国对国共问题的干预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by the Chief of the Division of Chinese Affairs(Vincent),Washington, May 8,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pp. 412-413.。不过,考虑到完全拒绝美国不妥,蒋介石的态度有所让步。6月18日,他在日记中云:“正午主持军事会报,决定准美国派员驻延安,专为办理美国空军人员被迫降落共匪区域内时救济事宜,而非为军事代表团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1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台北,“国史馆”影印,2011,第285页。蒋希望美国只与中共发生简单的联系,而不会发生复杂的政治关系。

此时,中苏关系也生芥蒂。1943年中国政府势力大举进入新疆,逐渐排挤并取代了盛世才以及苏联在新疆的势力。此举极度恶化了中苏关系。1944年3月发生了苏军飞机射击中国新疆剿匪部队驻地的事件 《新疆外交特派员吴泽湘自迪化致外交部报告苏联派机轰炸我军之用意及建议转呈委员长立派军事及外交大员来迪会商电》,1944年3月11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2),第457-458页。。华莱士访华前对中苏关系极为关切,先访问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向华莱士汇报了斯大林对中苏关系和中共问题的看法。

在此形势下,罗斯福派遣华莱士访华欲调解国共争端和中苏冲突。

罗斯福在5月18日详细解释了华莱士访问的目的,他要求华莱士找出尽可能减少中苏之间冲突的方法,还要求华莱士促使蒋介石妥善处理中共问题,以便能以更大的精力从事对日战争,以及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确定公平和现实的法币价值,尤其是在兑换美元时。为了避免在与蒋介石谈判时产生尴尬,罗斯福要求华莱士不去访问中共控制区域 Henry A. Wallace, The Price of Vision: The Diary of Henry A. Wallace, 1942-1946,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3,pp. 326-327;332-333.。

蒋介石对美国干预国共争端极端敏感和反感。早在4月12日,外交部参事刘锴致电外交部报告华莱士访华目的:“顷询据美国外部称,副总统曾与该部洽商此事,其本人用意在访问中国政府领袖,观察中国农业状况及视察在华美军情形。”“今晨华盛顿邮报谓,华莱士赴华将调和中国各政治派别;关于后者,美国外部称毫无根据,当正式更正。”《外交部参事刘锴自华盛顿呈外交部报告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目的在观察中国农业状况及视察在华美军情形电》,1944年4月12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59页。虽然美国国务院否认华莱士调解国共争端,但华莱士实话实说,承认赴华目的是调停国共之争及中苏冲突。5月15日,魏道明致电蒋介石称:“关于美副总统访华事,参、众两院连日与伊及随行人员等晤谈情形分呈:(1)副总统虽表示此行在注重农业方面及视察美军,但对中共问题,颇为留意,似有意探讨于相当时期求一筹划中苏关系之道,以期避免远东及中共将来可能发生之纠纷。”“职对副总统此行另间接表示两点:甲、有任何意见均可向钧座详谈。乙、职个人秘密愿望切盼其不与中共晤面。(4)昨约副总统在使馆午餐,颇为欢洽,伊将于途中再与随员详商各事。”《驻美大使魏道明自华盛顿呈蒋主席报告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似有意探讨中苏关系及中共问题电》,1944年5月15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1页。

5月20日,罗斯福与华莱士发表了关于华莱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声明。罗斯福表示华莱士作为其信使访问中国,将对东亚的经济和农业形势进行现场调查,将对其个人以及美国人民做第一手的调查报告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China ( Gauss),Washington, May 23,1944 , FRUS, 1944, China. Vol.6,p. 228.。

蒋介石对华莱士调解国共争端提出警告。20日蒋致电魏道明称:“华副总统来华,如果有调解中央与共党合作之表示,则中国抗战局势不仅因之动摇,而以后共党势力必更加枭张,无法消弭赤化之祸害,请非正式表示之。”《蒋主席自重庆致驻美大使魏道明嘱向华莱士副总统非正式表示如其来华有调解中央与共党合作之表示则中国抗战局势将因之而动摇电》,1944年5月20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2页。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开始筹备的观察组计划一度被取消 [美]戴维·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万高潮、卫大匡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当日在日记中蒋介石云:“美国今日发表其副总统华莱士起程来华,但未说明其任务,亦未明言访问我国之元首,其侮华可谓殊甚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20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116页。2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曰:“雪耻:罗斯福对华莱士来华事,宣布派其为代表前往中国。并称将来世界史上‘东亚将占一极重要地位,而不言中国之地位。又称华将访问余。(罗)本人早已希望一见之若干地方。此其必指延安共党而言,使余知之,以试探余之态度如何。此为最恶劣之消息。彼想利用共党以牵制我政府,此乃美国幼稚之理想,而非能成为事实之举动,余必拒绝不允也。”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5月2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但在研究罗斯福与华莱士声明全文后,22日蒋又称:“今日见罗斯福及华莱士两人各声明,全文并不如余昨日所想象之恶劣。可知凡事非待其正确事实澄清以后切勿轻下判断。此乃余最近心理与精神不安之所致,应特加慎重,以挽救目前之危局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22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122 -123页。

与此同时,华莱士与国务卿赫尔也交换了意见。为让华莱士访华有一个友善的环境,赫尔表示,正在筹建的新的世界组织中,中国将作为四大国之一参加。因此,华莱士将负责向蒋介石介绍赫尔在莫斯科的努力,并促使蒋介石认识到美国已经将世界大国这种信心和希望寄予中国,不能使美国失望 Memorandum by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 Stettinius) to the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Far Eastern Affairs ( Grew),Washington,May 24,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 230.。

蒋介石确定了对美外交的方针——“不求不急、自主自强”。5月27日,蒋在日记中曰:“美国外交不察俄国之凶险,一味压制我国,而且利用共党以牵制国军。” 在“上星期反省录”中,他称:“本周对以河南战事与美国外交为忧,而华莱士究赴莫斯科否?其行踪暧昧不明。尤其美使馆在渝接待共匪代表林祖涵,并与共匪来往频繁,盖令人为之不安。” 预定:“对美外交方式与态度之研究应以冷静,澹定处之,总以不求不急,力图自主自强为主旨。”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5月27日。

二、华莱士访华期间,蒋介石表面上对其“甚表敬爱”

6月18日至7月2日,华莱士对中国的迪化、重庆、昆明、桂林、成都、兰州等六座城市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陪同华莱士访华的有美国国务院远东司中国科科长范宣德(John Carter Vincent)、战时情报局海外分局副局长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等。6月20日,华莱士抵达重庆。

在重庆期间,自21日至24日,蒋介石与华莱士围绕着国共之争、中苏关系、美国对华援助和战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5次会谈,计10余小时。因有求于美国的援助和战后的支持,蒋介石虽然对华莱士印象不好,但表面上对其“甚表敬爱”。

早在6月11日,蒋介石就与王世杰讨论过欢迎华莱士仪式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1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242页。。14日,手书欢迎华莱士函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1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257页。。20日下午4时,华莱士抵达重庆,蒋介石夫妇恭莅白市驿机场欢迎,同乘礼车至林园官邸休息,并款以茶点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0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冊,第295页。。21日下午6时至7时半,蒋介石与华莱士会谈。华莱士阐述了罗斯福对待国共关系的基本立场: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员始终都是中国人,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双方不能够一致,罗斯福可以作为“朋友”从中斡旋。关于中苏关系,华莱士认为,“任何足以造成中苏两国不睦的问题都不应悬而不决”。华莱士说:他感到美国人民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因为这将使得真正的工业化成为可能。美国愿意中国成为一个强盛而民主的中国。他相信,“无论中国目前的形势如何黑暗,假如中国努力为之,它可以在美国的协助之下和在英国的友好态度之下达成它的目标。” 蒋介石建议由罗斯福担任中苏之间的仲裁者或“中人”,他愿意与苏联取得友好谅解。当晚,范宣德告诉宋子文:斯大林认为抗战应支持蒋主席,斯大林曾经对于国共之间正在达成协议一事表示极感兴趣,感到美国应在远东居于领导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编,第124页;《华莱士副总统与蒋介石主席谈话纪录摘要》,1944年6月21日至24日,载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573、574页。。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华莱士针对中苏关系、美俄关系及国共问题所作的三点表态:“(甲)中共问题罗斯福总统决不偏袒共党,但愿有一解决之道;(乙)中俄关系据斯大林曾对美驻俄大使面谈,彼愿以美国为媒介改善中俄关系,但并非请美作仲裁也;(丙)此次考察俄国结果认为俄国为科学最进步之国家,其国基巩固与军队及社会之强盛无比,美决不能轻弃俄国之关系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03 -304页。8时,蒋介石设欢宴款待华莱士一行。蒋致欢迎词。他说:“北美合众国,无论在言论上或在事实上,无论在战时或平时,始终都是我们中国最密切的友邦。”“我们中国的国民,深深感谢美国对我中国所畀予的精神和物质的援助”。他表示与华莱士会晤,感到“愉快而荣幸”《蒋委员长在重庆宴会美国副总铳华莱士对其访华表示欢迎并申言中国抵抗侵略一贯之信心与决心讲词》,1944年6月21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2—863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06-314页。。

22日,蒋介石与华莱士共进早餐。下午5时至7时,他们围绕着中国军队士气、国共争端、中苏关系及美援等问题继续会谈。华莱士谈起中国军队的不良表现:在河南战役里,中国农民对中国军队开枪攻击。蒋介石巧妙地将此现象归责于美国,辩解道:中国打败仗是由于士兵缺乏士气,缺乏士气大部分是由于经济情况所造成次日,蒋介石就中国士兵士气低落问题与他对美国的不满挂钩,继续对华莱士解释道:前线士兵担心在家遭受通货膨胀痛苦的家庭;部队本身生活也大大地受到物价飞涨和物资缺乏的影响,见《与蒋主席的讨论》,载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574页。。目前中国不幸的军事局面是由于战斗了7年,他们期待着外来的援助,但感到失望;未发动缅甸战役严重影响了中国士气,中国人民感到被抛弃了;美国军官对华缺乏信心。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与他不合作使得难以进行工作。美国报纸上对中国军队的尖锐批评以及在华美军的态度对中国士气产生反面的影响。蒋介石继续对中共进行污蔑,对华莱士说,中国人民并没有把共产党人看作是中国人,而是把他们看作服从第三国际命令的“国际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比俄国共产党人还更共产主义化。华莱士询问蒋介石,对解决国共问题是否乐观。蒋说,如果共产党有诚意,即把自己的军队并入国民政府军队,将自己控制下的地区变为中国行政区的一个不可分的部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建议美国对共产党采取“超然远离”态度。他甚至认为共产党实际上是希望中国的抗战事业破产。华莱士对此说法表示“惊讶”,谈到美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态度,表示不大理解蒋所说的共产党的那种态度。最后,蒋介石说:“请你们不要逼吧;请你们认清共产党在抗日战争里并没有什么多大用处。”关于中苏关系,华莱士对蒋表示,“罗斯福总统并未提议出任中苏两国之间的仲裁人”,美国很愿意调停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使之取得一致,但美国不能在中苏谈判中担任“中人”的角色,也不能成为中苏之间任何协议中的一方或证人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25页;《华莱士副总统与蒋介石主席谈话纪录摘要》,1944年6月21日至24日,载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史资料汇编》第一辑,第573、574—578页。。当日,蒋介石还向华莱士递交了备忘录,抱怨美国援华不力,称:“溯自一九四二年四月成立中印航空运输以来,迄本年五月底止,已二十六阅月。在此期间,由中航公司输入之租借法案及其他项下之物资之总吨位仅一万七千吨,平均每月不到六百五十吨,至最近数月,每月输入吨位方始达到一千三百吨左右。除中航公司运输之接济品外,美国在印之运输处,平均每月亦有一千吨左右之接济品运入中国。此微薄之吨位,仅仅足以供给中国远征军各单位之需要,与中国各战区所需以配备军队作为反攻之用以及维持各种战争工业之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希望美国设法增加援助《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副总统華莱士请加强中印空运以应中国战事实际需要备忘录》,1944年6月22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6—867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2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26-331页。。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曰:“下午五时至七时,与华氏会谈共党问题。彼必以余为固执成见,但我行我事而已。”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22日。

23日上午9时至11时,双方继续讨论国共关系、美军观察组赴共区、中苏关系等问题。华莱士指出美国陆军情报组去华北收集情报可以拯救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的生命。范宣德说,应当将国共取得协议与美国陆军取得情报这两个问题分开。美方的明确解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蒋对美方接触中共后使之壮大的担忧。蒋对此表示同意。他说情报组成立后就可以动身,不必等待与共产党的协议。他说美国政府已经使用了不少压力要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取得协议,但对共产党从没有使用压力。美国政府应该发表一个声明,要求共产党听命于中国政府。蒋还表示将以政治方式解决国共问题。华莱士指出,在中国不应造成一种形势,与苏联产生矛盾。蒋说,中国政府为了避免与苏联产生矛盾,而与共产党取得协议,已经远远离开原则了。只要无损中国主权,什么都可以做,以避免与苏联产生矛盾。华莱士是想以中苏关系压蒋介石解决国共问题,当然,他也提醒蒋要提防苏联支持中共的可能。美方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中苏关系和好,苏联就不会支持中共,国共问题就解决了。但华莱士说美国政府不会参与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协商。范宣德说,防范共产主义最好的办法是土地改革。华莱士说,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必须具有远见并且加紧努力以便避免俄国克伦斯基政府的命运。这番言论确实切中国民党政府的时弊,但不能为蒋介石所接受。上午会谈后,华莱士接到罗斯福的信,信中要求蒋介石批准陆军观察组出发。在下午的会谈中,华莱士朗读了罗斯福的信。蒋介石要求华莱士帮助战后中国建设计划,成立中美经济委员会。华莱士个人意见认为,苏联在远东需要一个自由港,罗斯福建议大连可以变成自由港。蒋介石表示同意。蒋要求增加飞越“驼峰”的吨数,每月供给2000吨民用物品。他要华莱士转告罗斯福:“假使美国能使中苏之间关系增进,而且能促进中国与苏联代表的会谈,蒋主席非常欢迎这种帮助。” 《与蒋主席的会谈》,载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北京,1957年,第578—581页。当日,蒋介石向华莱士递交了关于中央政府对中共问题政治解决方案,内中称:“1.在抗战期内,依照抗战建国纲领关于各党派处置之规定办理。在战争结束后,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中国共产党当与其他一切政党遵守国家法律,享受同等待遇。2.中国共产党应重申忠实履行其于一九三七年所提出共赴国难之四项诺言。”《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关于中央政府对中共问题政治解决方案》,1944年6月23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9页。当晚,蒋介石邀华莱士在林园进餐,随后闲谈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3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38页。。在当日的日记中,蒋介石曰:“雪耻: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再与华氏谈中共及美军派救护组往共区问题。彼对中共情形似比昨日多能了解矣。”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23日。

6月24日,蒋介石朝课毕,与华莱士谈经济问题,共进早餐,随后继续交谈中俄问题,蒋介石请其转告华盛顿方面人士,“如能从中促成中俄或中俄美会议,固所愿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43页。。上午,蒋介石送别华莱士,要求其向罗斯福捎去12条口信,主要内容是:欢迎华莱士出马促进中苏友谊;他不会认为罗斯福协助解决国共问题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他写《中国之命运》是为了使中共就范,希望中共成为一个政党;他计划着土地改革步骤使共产党没有机会煽动社会不安;他希望战后使农民捐税率降到10%,并且希望改变土地占有制,打散大地主占有的土地 《与蒋主席的会談》,载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582—582页。。蒋谓:“得此一小时之谈话,或更能增进其了解乎?”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43页。在当日的日记中,蒋介石曰:“十时由林园出发,在车中与华氏叙述余对罗斯福之感想与关系以及共党问题,罗氏调解之利害关系皆剖释无遗。在此车中一小时之谈话,彼或能增进了解与情感乎?”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24日。当日,中国官方发表华莱士离渝时对新闻界发表共同谈话的要点,内中称:“华莱士副总统留渝期间,曾与蒋主席及中国政府其他人员,在非正式与坦白友好之空气中,讨论共同注意及关怀之问题。彼等于交换意见后,彼此间互有获益,且对于基本之原则及目标均完全同意。亚洲方面之对日战事,必须积极进行,实为至急之任务。中、美两国之尽力互助,以求此任务之早日完成,并以最有效能之方法完成之”,“太平洋上之长期和平,其所赖端为:(一)以有效方法永久解除日本之武装;(二)太平洋区域内四主要强国——中国 、苏联、美国及英国——彼此间,以及所有愿负战后国际秩序责任的联合国家相互间之谅解、友谊与合作;(三)承认目前亚洲各属领人民取得自治之基本权利,且须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方面早日采取步骤,使此等属领人民准备于确定而可能之时限内实行自治。” “华莱士副总统深信,蒋主席必能发现美国人民深愿与中国人民尽力合作,以求解决中国经济建设计划中所包含之农业问题及其他相关联之问题。此种经济建设实现之日,中、美两国商人必能于互相有利之甚础之上,发展其商业之关系。”《中国官方发表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离渝时对新闻界发表共同谈话之要点》,1944年6月24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69—871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44—348页。这是一份战时和战后太平洋重建新秩序的原则和目标,是华莱士访华的主要成果。

蒋介石认为华莱士访华“结果良好”、“尚称圆满”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59、360页。;“彼对此表示满意而别”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26日。;“使余感激励而又帮助者为赞佩俄国科学之发达及彻底实行之”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6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68页。。因此,蒋对其“甚表敬爱”。6月27日,宋美龄致电罗斯福称:“承阁下派遣华莱士先生,以阁下代表之资格,前来表示贵国对华之友谊,敝国人民对此诚觉无任兴奋也。委员长对华莱士先生之坦白真挚,甚表敬爱,尤以当华莱士先生转达阁下个人对于中、苏间密切合作与真诚共处之殷望时,令其心感无已。委员长对此深具同感,并愿明确告知阁下,即彼将以全力促其实现也。”《蒋夫人自重庆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其派遣华莱士副总统来华表示感谢及告以委员长将以全力促进中苏间之合作与真诚共处函》,1944年6月27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3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7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70—371页。

三、华莱士访华后,蒋介石认为其“深受共党与反动派宣传之影响”

华莱士结束访华后,表示继续支持中美合作。6月27日,华莱士致函蒋介石称:“余返抵华府后,当立即与罗斯福总统商讨阁下之建议事项,即罗斯福总统应派遣私人代表来渝,使能与阁下共同工作并设计”,他要求派宋子文“往驻华府,有与总统商讨问题,并代表阁下同意所有决定之权力”《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自成都致蒋主席说明中、美两国应在军事与政治上积极合作以应付现所遭遇之严重境况及建议双方互派私人全权代表函〔译文〕》,1944年6月27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2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7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72—374页。。29日,华莱士托宋子文向蒋介石提出三点建议:(一)对俄外交应积极进行,以免战后更难;(二)中美军事合作须积极改正;(三)现有国内抗战情势应速为改善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29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88页。。这是华莱士对其访华任务的重申。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宋子文转告华莱士谈中美合作之言,曰华莱士对子文言此时中美两国无论军事政治应不分彼此密切合作。”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30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93页。当日宋美龄回电华莱士称:“委员长业已接到尊函,对于阁下所取积极真挚之态度,特嘱余向阁下致谢。建议各点正予以慎重考虑中。”《蒋夫人自重庆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告以委员长正慎重考虑其所提各点建议电》,1944年6月30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4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30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91页。7月2日,华莱士致电蒋介石和宋美龄称:“余此次归国,携有几种意念,即对于中国在长期抗战中所遭遇之艰苦,已有深切体认;对于吾人之胜利,坚信业已在望;而关于加强中、美两国以及其他盟邦间之合作,凡为本人能力所及者,余决心将继续尽其棉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自兰州致蒋主席及蒋夫人说明此次访华之感想及希望此次之交换意见能产生积极而有建设性之结果电(译文)》,1944年7月2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4—875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93页。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曰:“接罗斯福与华莱士各函电,其表示恳切可嘉。”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7月5日。 8日,蒋介石回电称:“甚望阁下返抵华府后,能商承罗总统,拟定我两国合作具体实施之方案 ,并能由罗总统派遣一私人完全信任而有力的全权代表来华”,“关于余派遣全权代表常驻华府一节”,“决派孔祥熙充任此职”《蒋主席自重庆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说明希望其返美后能商承罗斯福总统拟定中、美两国合作之具体实施方案及派遗一私人完全信任之全权代表来华电》,1944年7月8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6页;《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52页。。

华莱士虽然表态支持蒋介石,但基于对蒋介石、国民党顽固派落后、守旧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未来的担忧,强调美国对华政策不能在国民党、蒋介石“一棵树上吊死”,应具有“灵活性”。7月10日,他在回国途中致电罗斯福说:“现在,除了支持蒋介石外,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不过,“我们的态度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我们能在更有希望的领导人或集团出现时利用他们”。他认为,需要采取政治和军事措施制止国民政府的崩溃 Vice President Wallace to President Roosevelt ,Washington, July 10, 1944, FRUS, 1944, China. Vol.6, pp.243-244.。

罗斯福在听取华莱士关于蒋介石承诺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共问题以及建立中苏友好关系的访华报告后,感到满意,“甚为感佩”,向蒋建议在举行中苏代表会议前,最好国共达成在华北对日作战的有效实施办法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520—521页。。

蒋介石对华莱士仍印象不佳,虽表面上称其为“(志)同道合之良友”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51—454页。,但骨子里认为其“深受共党与反动派宣传之影响”。他怪罪华莱士不了解中国抗战实情和不认清其个人性格。6月28日,蒋在日记中曰:“注意:一、接华莱士由成都来函,其对中国形势甚抱悲观,其言外之意若不采取新活力、新精神之行动,则对中国抗战行将绝望。外人之观察中国危机皆如此,而其对领袖领导民众之精神力量以及其民族传统之精神要素则毫不注意矣,但其意似甚诚挚可感。”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28日。6月30日,他在日记中曰:“华莱士对华观感不佳,因彼所接见美国在华军民皆深受共党与反动派宣传之影响,故其所见所闻无不悲观而实彼犹未知中国抗战之实情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6月30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390、395页。不过蒋承认“惟彼之对华心情,所贡献意见皆极诚挚热烈,并非有何恶意也”。在日记“上星期反省录”中,蒋介石曰:“与华莱士谈话五次之多,据其在各地观察及其所得的报告,认为中国行将绝望,其悲观心理一至于此。”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6月30日。 7月8日,蒋介石直接电复华莱士,表达不满,“告以中国情势之严重,未有如阁下所得报告之危险与绝望”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51页。。7月11日,蒋致电孔祥熙称:“闻华副总统此次在昆明、桂林接其军官与教士等报告,皆称中国军队走私、营商,不能作战,而且桂林必于七月十五日以前失守,美国在昆明军械不能再交中国军队,甚至军民皆对我政府全失信仰,军民之间亦不能合作,如往日者豫西失败时,农民即沿途缴夺军队枪械等各种报告,请兄注意。此种事实在某一地某一时或所不免,但此决非全国普遍之现象。”“惟此意不必急于说明,否则以为政府有意强辩掩饰,是否虚实,往后自能有事实之证明也。”《蒋主席自重庆致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嘱注意华莱士副总统访问时所接美军官与教士等向其所作对我不利之报告电》,1944年7月11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1),第876页。 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曰:“华莱士此次来华访问,受我国一般反动派及美在华之官民所煽惑,对余人之性格决未有清楚之认识,此乃美国民族之特性,余毫不芥蒂。然而国家现阶段所受之损失则甚大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86页。“其对余个人之智识与性格,若非以土酋视余,即以独裁专制者视余,而绝未认识余果为何人也。”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4年7月11日。12日,蒋介石阅读华莱士与罗斯福会谈辞出后“特对记者作中国军事危急之强调”的报告,得出“以后罗斯福与华莱士之强余缴出指挥权事必更加紧也”的结论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2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87页。。7月13日,蒋在日记中感叹道:“华莱士回美后之广播,对中并无一句好话,只说中国必须内部统一与中俄无争执,方能在战后得美国之协助云。其用意已可于言外得之矣。”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3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97 -498页。15日,又云:“美国军部及其舆论与华莱士之态度,对余压迫已极,余惟遵道而行。”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5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512页。史迪威事件之后,魏道明曾向蒋介石报告华莱士回到美国后认为中国政府即将崩溃的观点 《蒋介石日记》,1944年11月8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9册,台北,“国史馆”影印,2011年,第47—48页。。这导致蒋介石对华莱士的印象更差。

私底下,蒋介石还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华莱士对我战局之悲观及其所贡献之意见,实使余自反有益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1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04页。。他自作多情地表示:“华莱士来华访问以后,对中共迄无表示,而其于离华之前所发表之书面谈话,则对余及夫人为其详加说明表示感谢之意,是无异暗示中共之往日之虚伪宣传之无效也。” 《蒋介石日记》,1944年7月4日,载叶惠芬编辑《事略稿本》第57册,第419页。

结 论

華莱士访华,促进了美国对华援助,稳住了中国抗日局面;推动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使蒋介石对中共不敢轻举妄动,保持了国共抗日统一战线。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罗斯福虽主张国共合作,可其言行并不表明他打算单方面或违背国民党意愿支持共产党人 [美]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郭济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6页。。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转向扶蒋反共,无条件地支持国民党、蒋介石,国共关系破裂成为必然,华莱士劝说国共改善关系,共同建设民主中国的愿望最终成为泡影。

華莱士敦促蒋介石改善中苏关系,产生了效果。在美国的撮合下,为求得苏联支持国民党,蒋介石将阶级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为代价,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暂时改善了中苏关系。“蒋介石希望,同苏联达成一项解决办法就会堵塞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援助来源。”[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伊伟等译,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00页。

蒋介石对华莱士许诺的进行土地改革、降低农民赋税等方案,由于会动摇其统治的基础,因此,随着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烟消云散。

综观蒋介石对待华莱士访华的态度,经历了从访华前对其反感到访问中对其“甚表敬爱”到访问后对其反感的过程。蒋对华莱士反感,是由于罗斯福政府干预国共之争,蒋介石感到“憋屈”和压力。他深知允许美国介入国共关系,对其权力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他认为华莱士和美国政府官员受到中共宣传的蒙蔽,不了解中国抗战实情和其个人性格;蒋对华莱士“甚表敬爱”,是表面上的一种姿态,因为无论是战时和战后,在解决抗日、反共、中苏关系、战后发展及中国大国地位等问题时,由于中国国力较弱,他必须求得美国的援助、支持和合作。

(责任编辑:陈炜祺)

Chiang Kaisheks Attitude to Wallaces Visit to China

——“Chiang Kai-shek Diary” as the Center

Zhang Beigen

Abstract: In 1944, vice president Wallace visited China, which was a visit to China by the highest ranking American leader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S policy toward China in the late World War II and Chinas diplomac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Chiang Kaisheks attitude towards Wallaces visit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disgust to him to feeling “very fond of him” and “returning to disgust”. Chiang opposition to Wallace is due to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dispute, Chiang Kaishek was “stuck” and pressure, that Wallace and the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blind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s propaganda; Chiang Kaishek, “very much beloved” to Wallace, is a kind of attitude on the surface, because both wartime and postwar,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nti Japanese, anti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Sino Soviet relations, the postwar development and Chinas greatpower status etc., because China strength is weak, he must seek the assistanc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Keywords: Chiang Kaishek; Wallace; Visit to China; Franklin D. Roosevelt

猜你喜欢
华莱士罗斯福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不存在的杀手
犯罪史上的天才
华莱士的豁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