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我山窗
如果有一天,动物们都变成了人类的模样,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动画片《兽娘动物园》中,动物们不是像米老鼠那样,穿上燕尾服、西装、制服,去当指挥家、主持人或者工人,也不是像《疯狂动物城》那样,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秩序井然、和人类世界无二的社会里。《兽娘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们,在一种神秘的力量下,突然变成了人类女孩的模样,但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一些特性。
有一天,一个动物们从未见过的“动物”女孩——小包出现在了她们身边,为了揭开小包的身世,她们陪伴小包開启了一场探险之旅。
在《兽娘动物园》中,主人公小包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朋友,是化成人身的薮猫。这是一个有着大大耳朵和长长尾巴的小姑娘,她天真可爱,弹跳力极佳,最喜欢玩狩猎游戏。
Tip:现实生活中,头小身长的薮猫很有“超模气质”。它们身上的斑点和条纹,看起来非常像小型猎豹。薮猫修长的颈部和四肢能让它们埋伏在高高的草丛中,同时还能将脑袋伸出去,观察周边情况,非常适合在非洲的大草原里追踪、捕捉猎物。
薮猫有一对特别大的耳朵,每当它的大耳朵聚在一起时,就能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在动画片中,小包第一次出现时,薮猫以为这个新朋友在和自己玩狩猎游戏,两个人你追我赶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因为躲在草丛中的小包发出了一点动静,被这双灵敏的大耳朵捕捉到了,才暴露了她的位置。
薮猫还有个特性——怕热。在动画片中,薮猫会在烈日高悬时,跑到树阴下休息,还羡慕小包不用喘气。
Tip:在现实生活中,薮猫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黄昏和黎明,在旱季也会减少活动。对它们来说,在酷暑中长距离行动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发达的汗腺系统,薮猫只能靠喘气来排热。但当它们运动时,肌肉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这样就很容易中暑。人类因为毛发较少,当环境温度超过体温时,能通过出汗保持体温的平衡,做到运动、散热两不误。
动画片中,还有一个长得和薮猫很像的动物──沙丘猫。当小包和薮猫都被沙漠里的滚烫沙子烫到时,沙丘猫却一点感觉也没有,因为她的脚底有一层浓密的黑毛,能隔绝沙子的热量。
Tip:虽然在动画片中,沙丘猫的个头和薮猫差不多,但实际生活中的沙丘猫可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拥有大大的脑袋和短短的腿。它们生活在贫瘠的沙漠和山地中,昼伏夜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此外,小包一行还遇到了会游泳的美洲豹,让她们搭了一趟顺风船;结识了有感知红外线功能的响尾蛇,带她们安全地走出了迷宫;还和“灵魂歌手”朱鹮搭伴,飞往位于高处的目的地……和这些能飞檐走壁、爬高上低的朋友们比起来,小包简直一无是处──她不会飞,爬树也很慢,体力更是不好,刚出场时,还被薮猫误认为是树懒的亲戚。
但是当动物们过不了河时,是小包想到用木头和绳索制成吊桥过河;当美洲河狸运来了很多木头,却不知道怎么用时,是小包帮助她建起房子;当猫头鹰博士希望吃上“烹调”过的食物时,也是小包在动物们害怕的目光中生火,做出了美味的咖喱饭。
最后,动物们根据“头脑好,很聪明”“会生火”“会使用工具”“能阅读文字”等种种特征,推断出了小包的身份,她是彼时已经灭绝多时的“动物”──人类。
虽然人类一向自负于自己是食物链的顶端,但是事实上,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只能属于食物链的中端。
Tip: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是依据自然界中,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序列。在环环相扣的链条中,食物链中顶级捕食者的营养级高达5.5,而缺乏捕猎器官、战斗力落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又极容易因食物感染细菌的人类,平均营养级只有2.21,大概和猪差不多。
那么,人类是如何从食物链里脱颖而出的呢?
从宏观上看,地球发展的进程中,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生物出现后,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但是人类的出现,却产生了第三种选择——他们能够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
人类发现并使用火,让食物在高温下变得更加柔软,解决了人类因为牙齿和咀嚼肌不发达而不便食用生肉的问题。同时,充分的动物蛋白又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使人类的智力不断进化——人类发现了自然的秘密,例如种子只要在适宜的水土和温度下就能长出植物,这让他们学会了耕种,并利用工具,让种植不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人类还用树木建起房屋,躲避严寒酷暑,并运用符号记录事件,最终形成文字。有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和宜居的环境,人类便与风餐露宿的动物区分开来。
在一次次与大自然的博弈中,人类的智能快速进化,技术不断进步。但人类因为能够改造环境,也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吞下破坏环境的恶果。
空气污染、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大自然一次次对人类提出警告。如果人类继续肆意妄为,会不会像《兽娘动物园》中一样,有一天变成了其他动物口中的灭绝生物呢?
毕竟,地球不会真正毁灭,毁灭的只是不能适应极端环境的人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