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晶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凤毛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绘本图文并茂,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1]。绘本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低学段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如何通过绘本内容再现道德与法治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绘本中学到更多知识,体会更深的道理,形成更好的素养,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新教材中的微绘本有时是一个有待完成的故事。这时,教师应采用补白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完整,让教学内容更完整。需要注意的是,补白的实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因为原来文本中的“白”到底在哪里,这是需要研究的。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教师,通过教师自身的研究,为学生理解文本拓宽思路、矫正方向;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文本,判断可以在哪些地方补白,拓宽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完整。
例如,《拖拉鸟》一课,就是以“故事留白”的方式结尾的。
【案例】
师:是呀,筑巢不能等,拖拉危害大。你们看,冬天到了,拖拉鸟现在……
生1:下大雪了,拖拉鸟没有温暖的巢,快冻僵了。
生2:雪越下越大,北风呼呼地吹着,拖拉鸟又冷又饿,它在想:如果秋天时我早点把巢筑好,现在就不会冷了。
师:你想对拖拉鸟说什么?
生1:拖拉鸟,你赶紧跟“拖拉”说再见吧。
生2:你下次做事再拖拉,就想一想冬天又冷又饿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了再玩。
对于“留白式”绘本,教师应善于建构并利用德育故事中的“阴晴圆缺”,促使学生对价值体系进行自主建构,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进而将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文本的补白,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对文本情节的构思。在此基础上的补白能够与原来的文本衔接得更加准确,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准确。
绘本式教学需要适当的对话拓展,加深学生认知、指引学生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图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故事与图画能够留给学生思维上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抒发心声[2]。
以《交朋友》一课为例。“大家为啥不理小猴呢?”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很快能回答:因为小猴抢了小兔的皮球。“你觉得小猴平时或许还有哪些行为,让大家讨厌他?”教师的追问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原来小猴这么多行为引起大家的不满呀,那它应该怎样做才能受欢迎呢?”在一年级学生中,有的学生因性格、行为或缺少交往技巧等原因,被他人排斥而不知原因。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对话,设计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考一步步深入。最后,教师推荐阅读关于友情交往的小绘本《兔子先生的麻烦》等,利用更多教育资源对其展开延长性教育。
对话是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重要方式。面向绘本,学生要对话的往往是基于对绘本阅读而生成的理解。由于这一理解是相异的——造成理解相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和想象方式的差异,因此学生个体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由于这种不同的存在,所以对话也就成为必然选择。从学生理解文本的角度来看,通过对话的方式理解文本,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这种思维的碰撞,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理解后,就有可能构建更多认识,形成良性循环。
品德教育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3]。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是儿童德育养成的关键所在。在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演一演、玩一玩、做一做,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饶有兴趣地深入课堂,获得成长。
例如,教学《团圆》时,教师可设计识春联、拿压岁钱、拜年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了解春节习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充分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将全部认识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相较而言,除了文字之外,体验更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生成知识,这样的知识能够支撑学生对图文的理解。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在类似生活活动的体验中,他们对春联的认识不再是红纸上写着字,而是对联自身的意蕴;他们对压岁钱的理解也不再只是钱,而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意,这样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它以生活为本,通过生活而进行。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指向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是绘本教学的要旨。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绘本中的故事转化为贴近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的事件。
【案例】《马虎危害大》
师:如果出发前认真检查了火车状况,就不会因为马虎酿成大事故了。前段时间,电视里有这样一段新闻报道,你们看——(播放视频:一根未灭的香烟头引发的大火)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的马虎行为,让学生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一下身边的马虎事件,如忘带钥匙、忘记作业、丢东西等。
教师将真实的新闻报道与绘本相结合。新闻的真实性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深刻体会到“马虎”带来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坚定改掉“马虎”的决心。
通过生活来感悟,通过生活中的感悟来认识绘本,这会让绘本中的图片与文字的内涵更加丰富。绘本虽图文并茂,但由于考虑阅读对象,其文字通常较少,学生在理解绘本的内涵时,只能依靠自身的生活经验,若生活经验不足,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明确更多的生活场景,让生活元素来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进而支撑对绘本的理解。
绘本为德治课程打开了一扇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利用好它,才能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活性因子”,将学生深度融入德治课堂,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经历有意义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