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副部长刘华:中国核安全水平不比任何国家差

2018-04-29 06:01季天也
环境与生活 2018年1期
关键词:刘华安全局核事故

2018年1月1日,是《核安全法》正式实施的日子。2017年12月28日,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在环保部北京会议与培训中心,举办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高级研讨班,全面解读《核安全法》出台的背景、意义、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应重点贯彻落实的内容和要求。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在研讨班上致辞,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的专访,从法律、监管和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水平。

让公众信“核”要靠法律保障

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从参加工作起至今已投身于核能领域35年,先后在核工业部九院、国家核安全局、中国驻美大使馆、原国家科委核安全中心等部门工作。2017年12月28日,在环保部北京会议与培训中心的休息室里,他用平实而形象的语言,分别从法律、监管和技术三方面向《环境与生活》记者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水平。

刘华开门见山地表示,要让公众对核能有信心,首先还是从宣传2017年9月颁布、201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下简称《核安全法》)入手。它是统领我国核安全领域7部国务院行政法规、29个部门规章、93个导则和上百项技术文件的顶层法律,分为总则、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核事故应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8个章节,一共94项条款。《核安全法》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写入其中,实现了监管和法律责任在核能领域的全覆盖,明确了“核设施营运单位对核安全负全面责任”,强化了核电信息公开的形式和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的重要性,要求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具备应急响应能力及核损害赔偿的财务保障能力。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核能法律法规体系的金字塔形架构“封顶”了。(参见本刊2017年10月号《(核安全法):核法律“大厦”宣告封顶》)

谈到恐核心理,刘华表示,核能最早是从军工开始,所以大家第一次认识核能是基于它强大威力的一面——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以及后来核电的三大核事故(美国三哩岛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大家对这种灾难性事件记忆犹新,所以对核能就有一种不安全感。”刘华说。但是,只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做,和平利用核能中可能发生的核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历史上发生的3次核事故,经验教训深刻,核工业界和监管部门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安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一开始就跟最好的比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为建设国内第一批商用核电厂——秦山核电厂和大亚湾核电厂,于1984年成立了国家核安全局,并赋予其独立监管民用核安全的职能。同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以接受国际上对我国民用核设施的监督。

那个年代,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但刘华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核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都是直接以国际标准作为中国标准的,这是国务院在核电发展之初就提出的要求。当时,国际上的商用核电技术已经发展了20多年。核安全的国际标准,是各个核大国总结了全世界所有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并推荐给各个核电成员国的。“我们30多年前就强调,核安全标准要用国际的。我们从来没想过‘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穷,要不先弄一套中国标准凑合凑合。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高起点,对当时的核电制造业是个巨大的挑战。”刘华还表示,以国家核安全局的成立为代表,包括审评、监督和执法的这一套队伍在内的独立核安全监管体系,也是从一开始就完全按照国际核大国标准建立起来的。“当然,人数是从少到多,能力是由弱变强的,但是它的样子(架构、机制)始终比照着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走。”

驻厂监督制独步所有行业

刘华特别强调,国内其他行业的现场监督检查通常都是抽查式监督—一“突击查一下,没发现问题监督部门就走了,等出问题了再来调查。”而核安全系统采用的是24小时驻厂监督,全国共有330个监督员常驻在核电厂,平均每台机组都有两三名监督员,他们在核电厂的建造、调试、运行期间,全程都和核电厂工人在一起,每天按照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检查程序巡检,包括检查核电厂的運行日志、建设和运维怎么保证质量、工人发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我的人一直都在你的电厂里,你说你有啥事儿能瞒得住我?”他还指出,这些监督员相当于中央政府的派出人员,不拿核电厂的工资和绩效,职责就是挑核电厂的毛病,第一时间消除隐患,而不是出了问题再来处理。他们的监督检查报告“中间不经过层层环节,直接报到北京(国家核安全局总部)”。这种独立监管制度保证了核电企业对监管部门完全透明,其可靠性在国际上也是得到充分实践证明的。因为企业知道,发现问题后就算自己不说,核安全局的监督员也会上报。这样的话,核电企业发现问题就会主动报告。刘华肯定地表示:“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这么管的,只有‘核这么管!”

那么是否还会有潜在风险呢?“也会有——如果监督员水平没到位,出了问题就发现不了,”刘华坦言,“但监督员也在不断进行培训,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这种情况引起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了。”

保守行事 如履薄冰

他介绍,福岛核事故以后,国家核安全局专门颁布了《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涉及电厂要保证供电、反应堆要保证供水(避免堆芯过热)、设施要保证防洪,还有环境辐射、厂房氢气浓度、乏燃料水池等多个关键环节的监测。“这份文件告诉核电厂该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平均每一个电厂要花几千万元,但这种投入是值得的。现在我们可以说,福岛这样的自然灾害到了中国,绝不会酿成核事故。这方面我们非常自信!因为我们所有的安全改进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而且和国际同行互相交流。中国的核安全水平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差。”

此言并不是刘副部长自说自话。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跟踪评估团第4次来华检查时,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核安全高度重视;中国有个长远的核安全发展规划,所有的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国对核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巨大;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核安全部门的响应是迅速的,措施是得力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国家核安全局是一个有效、可信的核安全监管机构。(详见《环境与生活》2016年10月号《国际原子能机构来华评估团:“中国核安全水平提升了”》一文) 刘华告诉《环境与生活》,核安全系统里讲究4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发现一个小毛病,马上停下来好好排查,解决了再运行。要把安全放在所有决策的最高层,任何事情都先偏保守、偏安全地去考虑。“核安全监管部门始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里。”

一台核电机组有多个“心脏”

高规格安全监管的同时,核电厂的设计要求本身就很高。刘华强调,核电厂一直遵循纵深防御原则,“任何安全设备绝不止是一套,一定是冗余的,而且还有多样性,有气动的、有电动的……多种驱动方式。”他举例,核电厂的主泵,是用来驱动冷却水在反应堆冷却系统里循环流动的泵装置,好比空调的压缩机。没有它,管道里的水就无法流动,也就没法利用核能发电。对运行中的反应堆来说,主泵出了毛病会使堆芯失去冷却而不断升温,酿成核事故,是核电厂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所以常常被人称为“核电的心脏”。刘华告诉《环境与生活》,这种比喻有它形象的地方,但也存在不准确之处。“不了解核电的人可能会想,心脏对人和动物来说都只有一个,主泵这颗“心脏”要是坏了那整个核电厂肯定就出问题了。但核电厂不止一个‘心脏。以咱们最新的第三代机组AP1000来说,每台机组都有4个‘心脏,只要一台主泵满功率运行就能把反应堆的全部热量带出来。”

就此,刘华向记者阐明了设计和技术层面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单一设备出问题不能引发核事故,称为单一故障准则,比如以上介绍的主泵问题;二是不能有共同的一个原因,造成核电厂所有设备同时发生故障,称为共因失效准则,比如地震一来,核电厂所有系统都不能用了。“这(两种情况)在设计上就是不允许的。我们审查的时候会一条一条看你满不满足这个原则。”

工藝革新助力可靠性升级

刘华介绍,现阶段国际上商业化应用最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相比第二代有了质的飞跃,它的设计理念就是以安全性为最高目标的,为预防和缓解事故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和改进。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的商用核电厂,用的都是第三代核电技术。以上提到的AP1000,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一种先进的“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据了解,AP1000设计简练,易于操作,加入了很多“非能动”安全设计,事故工况下不需要依赖外部能源就可以正常触发应急安全措施,理论上被称为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刘华透露,采用AP1000技术的浙江三门核电厂和山东海阳核电厂,很快就要迎来核燃料装载这一最关键的工程节点,将成为全球第一批投入运行的第三代核电厂。

除了安全设计的革命性提升,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方法也在变。“焊的东西少了,拿螺丝拧的东西少了,卷板、铸造的东西少了,原来有接头的地方现在没了。”刘华举例称,所谓铸造工艺,是把高温的液态金属浇铸到模子中,待其冷却凝固成型的金属热加工工艺。随着技术进步,锻造工艺正在逐步取代铸造工艺。因为浇铸过程中可能会留有孔隙或者气泡,可能成为小小的隐患。而锻造工艺能优化微观组织结构,让材料更加致密,从而避免这种缺陷。没有了焊缝、铸态疏松问题,同样材料的锻造件,强度、疲劳特性(影响使用寿命)等机械性能都明显优于铸造件和焊接件。刘华比喻:“这就像和面似的,反复揉捏摔打,面团就会很紧实。锻造就是干这件事儿的。”他表示,我国在核电上基本是制造强国,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和质量方面,不输于世界任何国家。

首堆创新多 施建时间长

《环境与生活》记者了解到,AP1000采用模块化施工建设,很多系统和子系统可以在工厂而不用到核电厂址装配,建设时间据说可缩短至3~4年。然而,我国的三门核电厂开工至今已有八九个年头,为什么会拖期这么久?

刘华解释,AP1000作为创新项目,第一次把图纸变成现实,要通过模拟实际工况的反复试验来进行验证,这符合工程技术界的普遍规律。“比如模块化生产,各个部件拼在一起,插头和接口的位置可能会有偏差,尺寸不合适,可能会出现原来开了洞的堵上,在旁边再开一个(的情况)。”尤其是核电技术的跨代研发,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难免费时费力。他表示,纵观全球各国,凡是使用新技术的第一台机组,建设时间都用了8~10年。“但当第一个项目建成了以后,所有的设计方案就确定了,再往后的项目就是‘复制的过程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AP1000主泵功率比以前其他机组的都大,外围尺寸限制要求较高,给轴承设计带来了更大难度。经过5年左右研制和反复调试验证,目前三门和海阳4个机组的16台主泵运行正常,满足了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本栏目责编/季天也 jtyair2013@vip.163.com

【环境百科】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核安全局成立于1984年,为独立的法人机构,由当时的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代管,国家科委副主任兼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1998年,国家核安全局并入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并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的牌子。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家对核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改革,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业务司由一个调整为3个,同时加强了核与辐射安全有关政策、规划、法规标准、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职能。

国家核安全局由局机关、6个地区监督站和技术支持单位组成。局机关业务部门由3个业务司与一个国际合作处组成。其中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一司)主要负责3个业务司的综合协调;开展政策、规划、法规标准与科研、应急管理与辐射监测、人员资质、核安全设备管理等工作。核电安全监管司(核二司)负责核电厂、研究型反应堆、临界装置等核设施的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核三司)负责核燃料循环设施与核材料运输安全、放射性废物管理、辐射源安全、铀矿冶与电磁辐射的管理。

猜你喜欢
刘华安全局核事故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IAEA关于核事故后恢复的国际会议将于今年年底举行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欧盟食品安全局:三氯蔗糖无致癌风险
ANALY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CLASSICAL DOMAINS∗
核事故是怎样分级的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
干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