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之美与技术之美的内涵差异

2018-04-28 14:43栾彬彬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差异性艺术设计美学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愈加重要。设计也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深刻的融入当代与人类息息相关生活中。艺术设计学科也逐渐被各大高校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从艺术设计美与技术美两者产生的背景、研究方向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研究两个的异同点。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学;技术美;内涵;差异性

一、技术美学的概念简述

“技术”一词包括着古代延续手工技术、以及工业机器时代的机械生产技术。技术是生产技术、产品技术、操作技术综合的产物。

二、艺术设计美的概念简述

艺术设计,本来源于设计一词,后因艺术与设计有相通之处,所以设计准确来讲便是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工业境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平面设计都是艺术设计的范畴。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逐渐把对物质性的追求转移到精神性、文化性的追求,将美学从传统的艺术哲学领域拉向物质生产的领域,于是就有了一门新的学科——艺术设计美学。

三、技术美内涵

技术美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指的便是工业产品的美。工业产品作为技术美的依存体现,那我们不得不总产品本身的特征去探讨技术美的内涵。“任何产品都是一个由各种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组合起来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由此看出产品的构成要素有:材料、结构和工艺、功能。那么探讨技术美内涵也便由这几个方便去研究:

(一)材料美:即材料自身产生的美,任何产品离不开材料的支撑。从明式家具来看,采用的是黄褐色的黄花梨,木纹细腻,若隐若现,保留其天然。其黄褐色的材料由于当时的金属装饰完美融合。这一些选材之巧妙无不与明式家具端庄大气的风格相互融合。

(二)结构美:结构不仅只是骨架、支撑的作用,以达到其使用的功能。恰当的结构也会使产品产生美。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骨架性质的构件,唐代房屋不高但是斗拱却大,在屋檐下犹如一朵朵层层叠叠的花,充满着韵律,也形成了一个中景的作用。

(三)工艺美:工艺美使产品有美观得形态外表,从而达到人对产品赏心悦目的感觉。无论是故宫构筑物梁上威严、绚丽的绘画还是清代家具精雕细刻的装饰都体现了技术人员的匠心独运,对工艺美的诠释。当然除了这种装饰工艺还有制造工艺,制造工艺不但拥有美的外表而且产品的使用功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四)功能美:功能美使技术产品的最主要的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物质的产品抛弃功能将没有安身之所。从上个世纪开始便开始为功能追求形式,还是形式追求功能产生大讨论,至今也只能取一个中庸的态度,由此看见功能对产品的至关重要。

四、艺术设计美学内涵

艺术设计美学是美学从传统的艺术哲学领域拉向物质生产的领域所产生的。是艺术艺术设计与美学交叉形成的学科。那么我们不得不从艺术设计的内涵上去分析艺术设计美学。

(一)科学内涵:科学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动力,当然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能反作用科学。两个相辅相成才能不断丰富艺术设计美学。人性化的科学——人机工程学,其发展使艺术设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情感内涵:情感内涵不仅指的是设计师的情感表达还有使用者的情感归属。讲产品的物质特征与使用者的情感相结合,才是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才会经久不衰。

(三)文化内涵:不同时期设计的产品有不同的内涵与表现,文化是支撑一个产品的内在依托。也体现了当时的人的审美情趣。明式家具的简单大方、秀丽脱俗,清代家具繁琐富丽、雍容华贵。恰恰表明了不同时期的人审美情趣以及生活习惯。

五、艺术设计美学与技术美的差异性

(一)研究方向

技术美学主要研究大工业生产中的美学问题,它与工业设计相对应,也就是说技术美首先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工业设计中,然后借助于打工业生产得以实现。

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范围。包括设计产品前的美学:产品的性质、风格、文化、特征等,设计产品中的美学:设计师的素养与审美、设计与科学艺术的结合、设计与社会审美的结合等,产品设计后的美学:消费者心理,产品消费的反馈等。

(二)涵盖关系

技术主要研究工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但是不仅仅只有工业设计,还有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像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是技术美學没有办法解释的。

艺术设计美学可分为功能之美、材料之美、技术之美、技术之美、装饰之美。由此可见,技术美是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一个分支,技术美主要研究工业设计中的美学,利用工业产品进行物化,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工业设计,所以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艺中有技,艺不同技”,是对两者关系的很好解释。艺术设计是一种心理行为,通过艺术创新所创造的对象实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技术的支持,最终使得产品达到艺术和技术、实用和美观上的统一。

如果说技术美是物质文明,那么艺术设计没便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但是现在艺术设计也有很多产品混完审美趣味,导致人对于审美概念的模糊,还有一些生搬硬套的意境与语言。成为单一的审美。这时候需要技术美的中和。

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这一点跟技术美中追求功能性来满足人的需求也是不约而同。艺术设计所追求的人性化包括两方面:一、生理需求,满足人们使用的便利、安全、易操作、易理解。二、精神寄托,满足人们的心理感觉。我们看到的技术的理性的,是反人性的、没有趣味,只是大工业生产程序化,机械化的产物。技术美固然有一定的美学依据,我们也不可否认其有美的方面,但是这种美缺少创造性、个性。从这个趋势看来艺术设计美与技术美对于人性化追求上也越来越不谋而合。

技术固然是理性的,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的偏于抽象。其不应该局限于抽象这个层面,而是应该付诸于可实践、可操作。技术美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可以寄托于艺术设计而完成,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理性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艺术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技术虽然把功能与形式作为两个重要的问题,却没有把两者的关系作为中心问题,更多的是两者的分离。所以其审美特征便是大众性、普遍性。这也就决定定了它必须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便也就局限了它对审美的更高追求,对于市场来说,虽然两者都能带来高额的效益,但是标准化的技术产品带来的是便利效益,而艺术设计所产生的产品则是带来的附加值。

六、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的看到,艺术设计之美与技术美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最大的差异性就在美的类型以及所研究的内容方面。艺术设计之美所包含的内容较广,包括的领域较多,几乎存在于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技术美所涉及的领域较少,主要是工业设计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技术美是为艺术设计服务的,主观想法通过物质的手段实现,两者不属于同一层次。艺术设计美学侧重的是人的主观意向和体验,结合文化、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而总结出依靠技术的美学表达。技术美则是把这种美学思想,在客观的物体上直观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徐恒醇.技术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顾永芝.美学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栾彬彬,(1994.06.07),女,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职位:研究生,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差异性艺术设计美学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