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嘉兴正处在一个大时代、大机遇、大发展的当口,部署推进新一年的发展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预期目标,把握大机遇,抓好大项目,增强新动能,努力推进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和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充分把握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集体视察嘉兴南湖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南湖重要讲话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向建党百年,以总投资约2000亿的“百年百项”工程和2018年度的“十百计划”(即十个百亿级项目和百个十亿级项目)为有效载体,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发展动能,优化服务功能,讲好嘉兴故事、提升嘉兴形象。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抓手,在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价格和收费改革,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嘉兴经验、打造嘉兴样板。
充分把握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牢筑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的要求,积极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快车道,面向上海,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深入实施示范区建设“1233”行动计划,在强化交通、产业、人才等有形领域接轨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战略、理念、管理等无形领域的对接;既要有具体项目的合作,更要有战略层面的协同,以此推动与上海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合作。争取共同制订出台《综合交通对接规划》和《综合交通对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有更大举措和更好成效。同时要把接轨上海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全球科创中心、“四个中心”以及打造“1+6”大都市圈等重大机遇,以互利共赢为导向,通过服务上海来加强对外开放,在强化区域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充分把握“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嘉兴处于杭州湾北岸非常关键的节点上,要进一步发挥区位和基础优势,强化资源要素统筹和全域协调发展。要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奠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构筑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育、金融集聚、公共服务”四个高地,大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新支撑、新平台,打造支撑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按照“淡化总量、突出质量、优化结构、强化重点”的指导思想,优化投资考核导向,强化重大项目引领,加强要素保障和统筹,大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保持投资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抓好一批事关城市能级的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海宁至杭州城际铁路、杭州湾北接线二期、钱江通道二期、杭平申线航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湖嘉申线航道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加快深化沪乍杭铁路、通苏嘉铁路、沪嘉甬铁路、高铁嘉兴南站扩容改造、铁路物流基地、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乍嘉苏线航道扩建等项目前期进展,力争项目早日开工。要通过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嘉兴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着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动能的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聚集实体经济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导向,重点加快富通光纤、铠嘉移动互联终端精密零部件、国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众新能源汽车、宝沃汽车长三角基地、巨石集团扩建、山水六旗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浙江晶科能源光伏组件、阿特斯太阳能高效组件、格科威电子、慕思寝具等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加快航空物流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西塘中国演艺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同时,加快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院区三期、浙江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投资调结构、促转型牵引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年力争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不含房地产)280个以上。
着力抓好一批事关城市品质的高质量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项目。围绕打造大都市区品质之城,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建设,重点加快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子城遗址公园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展;推进污水处理扩容工程外排三期、市域外配水、嘉兴学院梁林校区二期、北师大嘉兴附中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如期开工;深化红船干部学院新建项目、市政务服务中心、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力争早日开工。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投资惠民生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未来产业和前沿领域,结合嘉兴发展实际,优化制度供给,强化主体培育,提升平台支撑,不断培育新动能,实现新突破,打造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以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重点领域和四大经济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百企引领、百楼兴业、百项千亿”三大行动,开展总部型(上市型)、平台型、创新型企业“三库”建设,争取培育出100家左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实现在重点企业引领下的行业发展格局;制定并实施新一轮楼宇经济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发展100幢以上效益高、特色明、运维好的星级楼宇;推进100个以上合计投资超1000亿元的服务业大项目签约、落地和建设,有效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加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五大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以互联网经济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光通讯、集成电路等产业,推进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柔性电子、VR/AR、北斗通信、智能网联车、量子通信、物联网、无人机、氢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技术和标准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形成一批有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力争新增光伏并网容量200兆瓦。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双创”示范基地新突破。
加快推动各类平台整合提升。以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为契机,以省级以上平台为核心,根据功能定位进行调区、扩区和整合,配套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利益分享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和支持大产业、大项目向重点平台集聚。强化特色小镇引领作用,打造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创新要素集聚的新载体,突出“四个一批”重点特色小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市级以上特色小镇开展十大特色项目和创新工作评选,强化考核验收,确保建设成效。全年力争省级特色小镇客厅全覆盖,力争通过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1个、入围省级创建名单1个、“三个十”名单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