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青春独有的夸张、激烈、跳跃——这种戏剧感,令青春本身成为一种行为艺术。
三年,五年,八年,随便你认为青春有几年,青春过去,除了脑海中抖音视频一般跳过的碎片,其他全都荡然无存。这像极了整个人生的写照。
而你们、我们,都是艺术家。
我没干过老师,但也做起了评卷。这一次,整个编辑部为一座城市的少年们评定写作水准。写作的题目,叫“绝交”。
在诸多好笑的绝交对象中,“失败”拔得头筹。选手在文中写:失败啊,你让我各种难过,所以我要跟你绝交——这篇作文又是一场充满隐喻和讽刺的行为艺术。从主题确定的那一刻起。文章就已经失败了。后来我猜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跟失败一样,世间有许多事,你越想远离,它越是靠近。
一一真可恶。失败是一种常态。
最近也办了一场大赛。你们应该知道的,选拔封面麻豆。
在众多令我开眼的奇葩选手里,一位纠缠客服小编直到放榜的选手抢镜成功。
抛开好笑的部分,我欣赏他的死缠烂打。他在私信里,为自己因刷票而被清空票数义愤填膺一一我知道我长得丑,可为了比赛都花了一两百块了,我付出了这么多全都白费了,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相比起面对懒情的天才,我更怕勤奋的笨人。笨,不是说天资愚钝,而是从未客观地了解过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总以不擅长的事情苛责自己,我认为这是对生命的浪费。
不过,他的那句愤懑的哀叹,倒让我想起高三那年,我持续不断地给一本爆红的杂志投稿,却收到无数封退稿信的心情。
那时我付出了什么呢?或许,电脑里躺着的20万字废稿能说明一些问题。
高三,20万字。父母屡次找我扯皮,就差砸电脑。我哭着说,我会努力在学习和写作之间找到平衡的,能不能再给我一点时间。
可他们说,你哪里有时间?你已经没有时间了。
那之后,我继续像做贼一样写着稿。写完稿还要掐着时间给电脑降溫。
那之后,杂志编辑继续用模板给我发退稿邮件。我天真地回信:能不能给我一些指导?
没有。收到的永远是一句感谢和一声再接再厉。后来看破红尘一般,我竟然只期待能收到一封编辑亲手写的退稿信。
我记得在高考前一周的晚上,刚写完的一篇五千字的小说,被泡湿了一样,躺在word文档里。从房间那扇窄窄的窗户望出去,整个世界都是窄窄的。那时我比现在瘦,大概瘦40斤,可依然觉得难以在这狭窄的世界里前行。
我咬着插在空酸奶盒里的吸管,以吸空气发出的巨大响声,掩盖心中那个空洞里传出的可怕声音一一知道吗,18岁之前,我学到的第一样有用的本事就是欺骗自己。后来,这成了一直支撑着我的力量。
我告诉自己,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失败。
但没有渴望的青春,不如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