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鹏
海南省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中,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
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短板。民族地区中南部市县相较沿海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海南省农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劃》承上启下之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作风建设年。
海南省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扎实抓好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整治工作,用改革发展的办法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实现5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8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3万贫困人口脱贫,对220个贫困村进行巩固提升,确保5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道宽敞整洁的道路,一栋栋浅黄色的两层小楼整齐屹立,墙上绘上了具有黎族山寨特色的墙画,村民自家门前美丽的三角梅花盛开在艳阳天里……3月23日,在“美好新海南——发现琼中之美”采风活动上,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在琼中县红毛镇合老村漫步,用相机捕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景。
2015年,由于琼乐高速公路建设原因,红毛镇合老村进行整村搬迁,政府采用集中安置方式,为村民们重新建造了一座新黎村,并充分考虑到地理、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昔日落后闭塞的小村庄成了现在游客喜爱的“世外桃源”。
如今,依托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便利的双重优势,琼中把合老新村打造成乡村休闲旅游村庄,通过“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扶持村民走上致富路。
合老村的变迁是海南省少数民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2017年,海南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根据《计划》,海南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人居品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弘扬特色乡土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到“线”向“面”发展。
《小康》记者从海南省扶贫办公室了解到,在“十三五”时期,《海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合理规划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完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民族地区山、海、林天然生态环境优势和浓郁的黎族苗族风情优势,突出休闲度假、医疗养生、民俗风情等特色主题,重点建设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北连万宁市,北部与琼中县交界,西北与保亭县接壤,西南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临南海。陵水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助推农产品上行方式方法,从各类电商节的圆满落幕到系列扶贫电商活动的开展,都在致力于让陵水县农产品走出去,把陵水的农产品品牌推出去。
据了解,2017年,陵水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贫困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4205户1745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5.5%,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今年,陵水县将实现4186贫困人口脱贫,并围绕贫困村提升工程对“十二五”、“十三五”已脱贫的39个贫困村进行巩固提升。
海南抢抓省域“多规合一”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顺应新形势,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矛盾的新变化,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各族群众民生,逐步减少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共同服务政策差异,完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海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依托海南省“绿色岛”、“生态岛”优势,海南坚持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发展手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扶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产业覆盖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产业布局及产业优惠政策重点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集中分布区等地区倾斜。
通过深入挖掘民族地区热带特色种养业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效益显著,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适应发展新常态,保持稳步高质量发展。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海南省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实现了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建成或加快推进了一大批支撑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初步具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