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允,何元禹
(1.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0)
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规划公示主动公开规划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情况,在涉及他人利益的行政审批前征询公众意见,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高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举措。以往利用纸媒刊发和现场展示的传统公示形式受到时空的限制,信息送达存在不确定性。通过邮件、书信、电话等收集的公众意见,
不能准确地与对应的公示关联,使意见的收集整理极为不便,不利于公众意见的采纳利用。公示缺乏有效的监察管理,现场公示受到干扰,导致规划公示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能,给规划管理造成负面影响。这就促使规划行政部门创新规划公示形式,应用新技术,建立便捷的公示发布机制和畅通的意见收集通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决策的社会公正性[1]。
规划公示管理系统的用户为行政审批人员及监察管理人员、社会公众。通过本系统,行政审批人员完成规划公示业务的收件、审批和互联网规划公示,监察管理人员对业务审批及规划公示全过程进行监管;社会公众查阅浏览公示内容,并提交关于公示规划项目的意见[2]。因此,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结合现有的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系统,实现规划公示业务审批及监察管理的功能;
2) 规划公示网页发布、意见提交及公示监察数据录入功能;
3) 基于INTERNET的规划公示电子地图发布功能。
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
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
规划公示管理系统架构设计采用C/S+B/S混合结构[3],如图2。公示业务审批管理子系统位于局域内网,其设计思路是,基于现有的业务办公系统,采用C/S架构,客户端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及展示界面。当客户端提出数据操作需求时,向数据服务器发出请求,数据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后将结果提交到客户端。
规划公示网站子系统采用B/S系统架构,包括三层体系结构:客户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操作界面。本子系统采用Web应用程序,因此表示层集中在ASPX页面。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通信的桥梁,起到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具体为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数据服务层的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具体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数据访问,同时提供对文本文件和XML文档等文件格式的操作支持。各层次间同时遵循着程序设计的5大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可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通过基于接口依赖、接口隔离的设计,减少各个程序间的耦合,具体程序实现依赖于公开的抽象接口,为整个系统框架提供良好的灵活性、可修改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稳定性。
图2 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工作流思想,构建规划公示业务审批、网上公示、网上意见收集、公示监察的协同工作机制,综合应用行为驱动、数据驱动及系统状态驱动推进流程完成[4]。业务流程图如图 3。
图3 业务流程图
规划公示业务审批:业务审批阶段为行为驱动流程。完成审批后,公示项目的XY坐标值、公示起止时间、公示内容、公示图片等属性数据同步采集完成。按网上公示的要求,提取必要的属性数据并生成数据视图。
网上公示:审批完结后通过数据传递驱动流程,公示数据视图通过交换数据库传递到位于互联网的数据服务器。公示开始时间当天零时,系统自动生成公示网页发布和更新网站的公示电子地图。同时街镇的现场公示监察员在公示期内每天记录现场公示情况并采集现场公示图片。
公示意见及监察数据的提交和反馈:公众在公示页面查阅公示内容后,可进入意见提交页面,填写相关的信息和意见后提交,同时街镇的现场公示监察员通过身份验证,登录到监察数据提交页面,将现场公示的取证图片上传提交到网站。当公示结束后,系统根据公示的状态,自动将公示意见及现场监察数据通过交换数据库传递到内网数据库,所有的公示意见在对应的规划公示业务审批界面中呈现,供业务审批参考。
规划公示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混合架构复杂系统,因此数据库设计时必须考虑合理性、安全性及可扩展性。将系统的数据组织划分为数据库、数据表、属性字段3个层次。数据库分为公示属性数据库及公示地理空间数据库,采用国际上领先的大型商业数据库(ORACLE)和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技术存储、管理和应用各类数据。公示地理空间数据库存储基础地理数据和公示专业空间信息,公示属性数据库包含多个基于3NF标准设计的数据表,各表之间通过主键关联。系统数据库E-R图如图4,业务审批数据表结构如表1。
图4 系统数据库E-R图
表1 业务审批数据表结构
公示业务审批管理子系统位于局域内网,基于数据安全需求,必须与外部数据物理隔离。内网产生的公示数据首先交换到交换数据库服务器,再定时启动公示数据上传到互联网的传输服务,实现由内网到外网的数据传输。公示监察人员通过互联网提交的监察数据、图片等经过病毒查杀后写入外网数据库,在该公示结束后,外网数据库中的公众意见、监察数据等一次性通过交换数据库传回内网[5]。
公示业务办理审批。用户为市/区两级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办理人员和监察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完成公示业务收案、办理、审批,采集公示项目的坐标值、公示属性数据、公示图片等,对公示业务办理过程、网上及现场公示的异常情况进行监察并预警,如图5。
图5 公示业务办理审批
网页公示、意见收集监察数据提交模块。以微软的.NET 4.0框架作为基础平台,采用C#开发语言,浏览器端采用AJAX技术,Web服务器端采用ASP.NET技术,创建动态规划公示网页[6]。当公示数据视图表中记录的公示开始时间与当前时间匹配时,自动将该公示记录的数据按设计的样式生成HTML页面并发布。公众点击页面下方的发表意见,进入意见填写页面。项目立案号、项目名称、项目位置信息已自动填写,公众在填写意见内容、姓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及输入验证码后即可提交意见。街镇公示监察人员在身份验证成功后,在监察数据提交页面填写现场监察人信息、监察时间,描述公示状况,上传采集到的现场公示取证图片。
公示电子地图发布。采.NET软件开发平台,以ArcCOBJECTS为开发工具,实现属性数据库的公示项目的X、Y坐标自动生成公示专业空间信息,将基础地理数据和公示专业空间信息组织成一个地图工程文件,并进行渲染。当公示开始时间与当前时间匹配时,应用ArcGIS SERVER发布地图到互联网,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公示建设项目的地理查询[7],如图6。
图6 规划公示电子地图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WebGIS技术实现了规划公示业务审批、自动网上公示及公示电子地图发布、意见收集和公示监察。系统的建成保证了规划公示按时发布、公众意见定向反馈到相应的公示项目、对规划公示进行全流程监察,保证公示依法依规进行,为后续的行政审批提供充分的公众参与依据,并保证规划项目能顺利实施。
[1] 张启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与信息技术[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 祝青,向南平.Ajax技术在WebGIS中的应用与研究[J].测绘工程,16(5):39-41
[4] 栾绍鹏,朱长青.基于Ajax的WebGIS开发新模式[J].测绘工程,2006,15(6):30-33
[5] 熊天虹,刘君,胡荣.工作流在办公自动化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3):230-231
[6] 董爱荣,胡海.基于公众需求的政务网站设计-以规划在线网站为例[J].城市规划,2011(增刊):79-83
[7] 菅建华,董志.政务电子地图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0(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