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27 05:51:03杨振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内科规范化

李 卉,杨振宇,田 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通讯作者:田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依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其中对培训人员的临床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各培训基地考核内容及标准存在差异,如何构建有效的临床能力培训体系,使培训人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在校医学教育向临床实践的有效过渡,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消化内科是三大基础内科之一,同时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难度高,前沿知识更新快,经常让初次参加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感到困惑。传统培训模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即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得出诊断并传授给学员,而学员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不利于自主分析和诊疗能力的培养。

虚拟病例是以临床真实病例为素材,综合疾病的普遍性和发展经过,去除干扰因素而设计出的一个“标准病例”。Seminar教学法是指为研究某一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3]。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诊疗过程,从整体上认识疾病,建立分析诊治的临床思路,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因此,本研究对初次参加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采用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探讨与传统讲授式带教方法相比,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参加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共64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学历,培训时长为2~3个月,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其中联合教学组33人,采用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传统教学组31人,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每组均由3名指导教师(讲师及副教授)带教。所有学员均为初次进入消化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年级、学习基础、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联合教学组(1)设计虚拟病例:由消化内科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职秘书和2名指导教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和消化系统常见病设计虚拟病例。

(2)Seminar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每2周进行1次。①准备:首先选定联合教学组一名学员作为主讲人,主讲人提前1周向本组学员公布规范化培训秘书提供的虚拟病例和需要讨论的主题,查阅资料并准备幻灯片。指导教师负责对主讲学员的讨论主题及幻灯片进行辅导和修改。②讨论:由主讲人报告本次Seminar涉及的病例和讨论主题,其他组学员围绕Seminar主题进行回答,鼓励学员向主讲人提问,或提出相反的观点,主讲人可以进行解释、补充或反驳。指导教师负责引导、补充并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③总结:每位参与学员对Seminar所讨论的主题进行概括,并由主讲人进行总结。

1.2.2 传统教学组 指导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对组内学员实际管理的病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无病例讨论和总结。

1.3 效果评估

所有学员均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始后第8周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理论考试、病例考核和学员问卷调查。

1.3.1 理论考试 采用书面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基础,知识点覆盖常见疾病诊疗、少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危重情况的紧急处置原则等,满分100分。

1.3.2 病例考核 由2名非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现场病例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病情分析、初步诊断及依据和治疗原则,满分10分。

1.3.3 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独立诊疗能力、提高表达沟通能力,每项以5分计分,总分20分,采用无记名形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成绩

联合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为(91.37±3.12)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82.56±7.81)分(P<0.05)。

2.2 病例考核成绩

联合教学组病例考核成绩为(4.27±0.56)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3.12±0.73)分(P<0.05)。

2.3 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联合教学组在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独立诊疗能力和提高表达沟通能力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s,分)

表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s,分)

?

3 讨论

Seminar教学法最早出现于1732年德国教育家弗兰克所创办的师范学校,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4]。Seminar教学法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研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实践中锻炼临床思维,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2014年,辽宁省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但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总体起步较晚,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且完善的培训体制。此外,我国规范化培训医师基数大、水平良莠不齐,涵盖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等各种不同层次学历的医师,而各个基地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制度不统一,个别考核点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以上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实施[5]。因此,根据培训学员自身水平和专业,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制订培训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是促进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关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学员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复杂、初学者难以很好掌握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对比,结果发现联合教学不但加深了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结果在学员问卷调查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此外,联合教学组的学员提高独立诊疗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的评分亦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让初来消化内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学员能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到临床诊疗过程中,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积累知识,锻炼临床思维,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调查发现,联合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病例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1)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在基层医院,这种差异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更加明显,影响学员的培训质量,而相比之下,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因为有相对统一的培训标准,因此指导教师水平差异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2)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差异,如学历层次的差别、学科专业的不同以及参加规范化培训时间的长短不同,都会影响培训结果。因此应针对学员自身特点制订个体化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3)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无论对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虚拟病例联合Seminar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培训学员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并最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秀.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实践[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4):72-73.

[2]沈民仁,张朝跃,罗成群,等.Seminar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42(11):88.

[3]Qingming MA.The structure,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of’seminar’and its implications to liberal arts instruction inChina[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03,24(2):20-23.

[4]Dewsbury BM,Reid A,Weeks O.Confluence:a seminarseries as a teaching tool[J].J Microbiol Biol Educ,2013,14(2):258-259.

[5]徐国平,牛丽娟,王家骥.对中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培训大纲的研究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4(19):2171-2178.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内科规范化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